三是学报编辑坚持一切为受众服务,以为之提供高水平的知识产品为己任,最大限度地满足受众群体的需要。并利用互联网的优势,与读者、作者和审者建立良性互动,形成稳定的专业化的作者群、读者群、审者群,依托网站促进学报专业化发展。 3.2 发挥专业优势,突出办刊特色 高校学报的竞争显示出“专业优势”竞争的特征,所谓发挥专业优势,依托自己的强势学科和优势编辑资源,细化受众,准确进行市场定位和风格定位,把内容、宣传等做到专业化,与时俱进地创造出极富智慧含量,有学术影响力的特色栏目,通过特色取胜。学报的特色专栏不只是体现了学报的特色,而且反映了学校的优势,地方的优势。特色栏目的设置应突出重点选题和重视学术争鸣,体现独特性和新颖性,栏目形成以后,可吸收更多的优质稿源,使之形成良性的的互动循环。在未来的发展中,有必要对同类期刊进行研究,与其他高校增进交流,联合办刊,更充分的发挥和展示重点学科优势,使学报的发展充满活力,增大国内外的影响力。 例如,西安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以地矿及相关学科为特色的科技期刊,该刊主要面向全国煤炭领域及相关学科的科研员,主要刊载煤田地质与勘探、矿井建设、煤矿开采、煤矿机电工程等方面的学术论文,体现了行业特色。《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开辟了“鲁迅研究”专栏,该刊利用其地域优势即鲁迅故乡,引起众多关注鲁迅的作者及读者的极大关注,大大提升了学报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3.3 以人为本,培养专业化编辑人才队伍 一流的期刊出于一流的编委、主编及专职编辑之手,他们的责任意识和学术素养,是提高学报学术质量的重要保障,对学报品牌的培育和建设具有主导地位。特别是编委中高水平学术带头人、著名专家和博士生导师的数量,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和品牌凝聚力。高校学报所刊登的文章都具有很强的专业性,这就对学报专职编辑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编辑人才队伍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的着手:一是主编和编辑要有较高的政治素养,懂政治,讲政治,掌握相关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只有较高的政治素养,才能保证学报有正确的办刊方向。二是编辑人员不仅要具备良好的编辑出版业务技能,而且对该专业领域的历史、现状、发展动态做到心中有数,能够及时地跟踪学科研究热点并有较强的判断力和洞察力,站在学术前沿进行选题策划,组约优秀稿件。此外,鼓励编辑人员在从事编校工作的同时,仍然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并不断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努力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三是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有针对性地培养专业型编辑,给他们创造施展才华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支持,通过学习和交流,提高业务素质。 4 结语 高校学报是我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出版业改革的大背景下,学报类期刊向专业学术期刊转型已成为期刊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向。高校学报专业化是期刊市场化的需要,是新形势下高校学报发展的一种新格局,实践证明,专业化学报在市场经济和信息时代具有很强的生命力,高校应将学报专业化建设提上重要日程,借鉴名刊办刊之道,树立市场观念,优化管理,根据学校特色与优势决定转型方向,吸纳优质稿件,增强期刊竞争力,但学报专业化不能一概而论,因校而异,因刊而异,走适合自己的特色化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尹章池.中国出版体制改革研究[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 [2]林美,熊家国.高校学报的专业化发展研究综述[J].学园,2009(6):75-79. [3]王俊华.期刊的专业化与学报专业性栏目的设置[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3(3):75-78. [4]陆丹.论科技期刊编辑的科学素养[J].编辑学报,2005,17(4):240-241. [5]曹兵,蒋伟,佟建国等.高素质的编辑队伍是科技期刊质量的保障[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7,18(1):157-160. [6]廖传江.论高校学报办刊模式的转换[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7(06). [7]朱允.地方高校学报专刊化改革探究[J].出版发行研究,2007(10). [8]赵广平.试论高校学报的专业化改革[J].中国出版,2006(10). [9]李双臻.论高校学报专业化的必然选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07).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