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联系电话
论文范文 当前位置: > 写作指南 > 论文范文 >

民办高职院校的隐性文化建设与组织实施(2)

时间:2013-08-31 10:24来源:核心期刊网 作者:黄华斌 周艳丽 点击:
4.3 文化建设散乱,缺乏整体把握 文化建设没有形成有效的体系,没有从整体上规划活动,各种文化活动较为散乱,造成校园隐性文化建设整体性的失衡。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去搞建设,搞学生科技节、艺术节、运动会,但往

  4.3 文化建设散乱,缺乏整体把握 文化建设没有形成有效的体系,没有从整体上规划活动,各种文化活动较为散乱,造成校园隐性文化建设整体性的失衡。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去搞建设,搞学生科技节、艺术节、运动会,但往往只把它作为一项任务去完成,忽视了这些工作本身蕴涵的潜移默化、熏陶内化的治理作用[7]。
  5 校园隐性文化组织实施的几点建议
  5.1 建立健全的校园网络文化 网络进入校园,网络文化已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有的方式深刻地影响着和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学生认知、情感、思想和心理发展。
  很多高职院校尚无学生论坛,不同专业的学生间交流没有一个很好的平台,学生文体活动,或者就时事、学校见闻的讨论缺乏渠道,而这些交流对于学生形成科学的、系统的价值观与世界观尤为重要。
  当然,网络文化并非一方净土,如何进行引导和实施有效的监管,也是学校德育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要抢占网络思想文化阵地,弘扬主旋律,突出网络思想性、导向性、亲和性、多样性。努力构建健康文明、艺术化的、蓬勃向上的校园网络文化环境,使学生在这种文化环境中既获得信息素养和审美能力,又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5.2 加强社团文化建设 很多高职院校的社团存在着活动不均衡、管理松懈、指导不力等问题。整合社团资源,引导社团发展,支持社团活动,规范社团管理不无裨益。建议成立社团联合会,对社团进行分类以便于管理,统筹管理社团,以学生管理学生。校园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依赖于培养和造就一批有激情、毅力和创造性的骨干人才,因此要大力加强文体骨干培训,加强学生社团干部队伍的建设。
  充分利用校园文化活动群众性、广泛性、参与性的特点,多形式、多层次、全方位开展各项活动。鼓励学生自行发起组织社团,建设兴趣领域覆盖面更广的学生群体活动,为学生参加各种社团及活动提供更大的空间。
  5.3 加强学校人文环境的建设 人文环境建设,其真正功用在于表达学校的办学理念,在塑造高尚的人格方面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加强校园绿化美化工作,加强校园人文景点建设,让校园的景点与人有机融合。人文景点、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等公共场所的布置突显校园的文化气息,可成为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对象,可在这些区域中粘贴名人名言警句,让学生身在其中便能感受到深厚的人文气息。
  加强对校园广告横幅、标语的管理和清理,保持校园环境整洁。建设校园文化长廊,可于当中展示先进文化、优秀典型、艺术作品等,使师生在学校创设的文化氛围中潜移默化,达到陶冶情操、塑造心灵、激发活力、约束行为、启迪教育的目的,使文化长廊成为学院的一道亮丽风景。
  5.4 弘扬先进文化 增发校报,扩大校报校刊的覆盖面,增强其影响力,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学校的政策与动向,鼓励师生在校报报刊上发表相关言论与感言,弘扬学校先进思想、大力宣传学校先进典型和优秀校友,在校报上每期推出1-2名先进代表,树典型,表先进,引导广大师生员工自觉认同和践行传统美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学校校规,构筑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
  在全院范围内,坚持大力开展“文明班级”、“文明寝室”的评比活动加大宣传与公示力度,扩大其影响力,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5.5 加强品牌文化活动建设 开展各类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争取形成传统活动,一年一度的举行,使特色文化得以传承。
  筹备“文化艺术节”活动,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文化艺术节时间可设为一至两周,期间由相关学生社团组织,在学校里连续展出学生作品,增强文化艺术对广大学生的熏陶。筹备“科技文化节”,展示学生各领域专业作品,着力培养学生科研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体现学院的职业特色,鼓励专业教师发起、带动学生向全校、向社会宣扬专业知识与特色,增强学生的专业自豪感。订立校训、校歌,加强入学典礼与毕业典礼的活动设计,隆重举办迎新晚会、毕业晚会与校庆纪念日,充分体现母校对学生的关心,增强师生爱校情感和兴校责任感。
  6 小结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隐性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是一个学校的“魂”,它以“润物细无声”之态对师生员工发挥潜移默化而又深刻的作用,告诫人们自律的根本。它较显性文化更深层次,也更难于建设,因此也需要教育者更艰辛的努力。
  参考文献:
  [1]葛金国.校园文化:理论意蕴与实务运作[M].安徽大学出版社,2006:29-33.
  [2]葛玲霞,张伟平.隐性课程的“场”效应[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6):19.
  [3]颜普元.教育以人为本[M].中山大学出版社,2005:242-246.
  [4]兰成琼,黄晓初.高职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9):37.
  [5]吴畏.民办教育的改革与发展[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53-55.
  [6]胡东芳,蒋纯焦.“民办”咋办[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129-132.
  [7]陈境全.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困惑与思考[J].高教高职研究,2010(7).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论文投稿1002080872 论文投稿1003158336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论文  
热点论文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1503-3935
微信号咨询:
18915033935
网站简介 核刊总览 普刊专栏 期刊验证 学术答疑 服务流程 写作指南 支付方式 信用说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提供投稿辅导 论文投稿 投稿辅导 核心期刊检索 核心投稿辅导等服务,本站刊载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10031583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