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做"深"做透 "三农"问题很多都和民生息息相关。所以有关"三农"的热点新闻几乎是年年不断。但"三农"问题并不是一个单纯的"农"字号问题。许多问题之所以成为"关键"问题,就是因其存在的深层次困难和矛盾,与城市经济和其他产业千丝万缕地交织在一起。因此,针对一些相关"三农"的热点新闻,记者不能就"三农"说"三农",而要内外着眼,前后兼顾,将热点新闻写出"深意"来。 要做到这一点,记者一定要有责任心,敢于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比如,2011年被评为第三季度湖北新闻宣传好稿奖的《奶价博弈考验了谁?》,报道从被炒得沸沸扬扬的奶价风波入手,但又没有停留于奶价风波的表面现象,而是冲破重重阻挠,执着地坚持挖掘奶价风波背后的力量角逐。透过这种政府、企业、奶农相互之间的较量,反映出农业产业化道路上值得我们反思的问题--我们不能走得太远,而忘了出发的起点,农业产业化根本还是要保护奶农的利益! 当然,光有责任心还不够,要透过纷繁复杂的表象挖掘背后的深意,记者还要有自己的思想。新闻记者不是法官,不是裁判,更不是救世主。只有在观察社会中,善于"独立思考",才可以发现好的新闻线索,写出有分量的消息来。比如获得去年湖北广播奖二等奖的《湖北螃蟹的突围战》。湖北螃蟹的尴尬处境,曾经被多次报道。如何做出新意?笔者并没有盲目跟风、偏听偏信,而是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得出让自己信服的结论。所以在10月螃蟹上市的季节,自己走进养殖基地、深入各类市场、请教相关专家,掌握了生动翔实的资料,了解了养殖一线面临的系列难题,之后再抽丝剥茧,以讲故事的手法,徐徐地讲述了一个湖北螃蟹产业突围的故事,反映了品牌打造的不易,揭示湖北作为螃蟹产量大省,为何不是螃蟹品牌强省的根源,也反映了自然优势要转化为经济优势必须遵循的内在规律和行政作用。 再次,要做好"三农"报道工作,记者还要敢于否定,勇于求真。研究一切事物,都要"打破沙锅问到底",找出它的真正依据,再依据事物的真相,审查、讨论、分辨、判断各种意见理由的真假。没有"执著"的劲头,有时你就很难接近真相。几乎每一次调查研究,都是一场痛苦的折磨。有时在广泛的调查之后,反而获得一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材料,你却不知道应该把结论引向何方。寻找真相的过程就是随着采访的深入,不断相信、不断怀疑,不断摧毁、不断重建的过程。 总之,记者要带着真挚感情深入农村、深入基层,尤其是跑"三农"战线的记者更应该把脚印印在农家,在泥土的芳香中深入思考,在思考中求真务实。一名出色的"三农"记者,一定是常在田埂上跑的记者。只有走进基层、深入农村,了解农民的疾苦,倾听农民的心声,才能发现农民群众真正要什么、盼什么、怨什么,记者才可以采写出带有泥土芳香的好新闻。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