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历史上许多哲人把人的知识分为两类:一类是关于世界上具体事物的知识;另一类是关于宇宙人生的根本问题的探讨。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庄子对宇宙人生问题就提出了许多丰富多彩的思想观点,其中就对“物的意义”的问题提出了独到的见解。现就庄子关于物的意义——“无用之用”问题从美学视角进行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美学庄子无用之用 庄子的思想中蕴含了许多的哲学道理及对人生的思考,其中关于“物的意义”的阐述更有独到之处,提出“无用之用”的思想。“无用之用”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分析,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用矛盾的观点看待问题的集中体现。美学,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门关于审美活动的学问。对庄子关于物的意义——“无用之用”的美学思考,本质上就是通过“无用之用”的审美经验方法给人以哲学启示,让人们能用这种审美、欣赏美的眼光看待人生、世界。希望对庄子“无用之用”思想的美学分析,能对正确运用这一思想看待人生、看待世界提供理论基础,对继续深入研究这一问题提供理论借鉴。 一、庄子关于“无用之用”思想的阐述 首先,看《逍遥游》中庄子与惠子这样的一段对话: 惠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途,匠者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 庄子曰:“子独不见狸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辟高下;中于机辟,死于罔罟。今夫斄牛,其大若垂天之云。此能为大矣,而不能执鼠。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意思是:惠子又对庄子说:“我有棵大树,人们都叫它‘樗’。它的树干却疙里疙瘩,不符合绳墨取直的要求,它的树枝弯弯扭扭,也不适应圆规和角尺取材的需要。虽然生长在道路旁,木匠连看也不看。现今你的言谈,大而无用,大家都会鄙弃它的。” 庄子说:“先生你没看见过野猫和黄鼠狼吗?低着身子匍伏于地,等待那些出洞觅食或游乐的小动物。一会儿东,一会儿西,跳来跳去,一会儿高,一会儿低,上下窜越,不曾想到落入他们设下的机关,死于猎网之中。再有那斄牛,庞大的身体就像天边的云;它的本事可大了,不过不能捕捉老鼠。如今你有这么大一棵树,却担忧它没有什么用处,怎么不把它栽种在什么也没有生长的地方,栽种在无边无际的旷野里,悠然自得地徘徊于树旁,优游自在地躺卧于树下。大树不会遭到刀斧砍伐,也没有什么东西会去伤害它。虽然没有派上什么用场,可是它哪里又会有什么困苦和祸害呢?” 庄子与惠子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庄子的“无用之用”实则乃无用之大用。大树虽然不符合绳墨取直的要求,也不适应圆规和角尺取材的需要,但是却可以徘徊于树旁,优游自在地躺卧于树下,虽无用却有大用。 海德格尔在其《传统的语言和技术的语言》一文中对庄子《逍遥游》中的这一对话作了这样的评论:人对于无用者无需担忧。凭借其无用性,它具有了不可触犯性和坚固性。因此以有用性的标准来衡量无用者是错误的。此无用者正是通过让无物从自身制作而出,而拥有它本己的伟大和规定的力量。以此方式,无用乃是物的意义。 庄子和海德格尔虽然属于不同的时间和空间,但是却有着共同的话题,即物的意义。从庄子和惠子的对话及海德格尔对其的评论不难看出,二者在物的意义这一问题上达成了共识:物的意义就是其无用性,而且人无需对无用性担忧。因为凭借其无用性,它具有了不可触犯性和坚固性,即大用。 二、美学视角下的“无用之用” 庄子的“无用之用”思想,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解读。首先,“无用之用”体现出了无用之大用的思想。如惠子对庄子所说:“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途,匠者不顾。”树虽大,但它的树干却疙里疙瘩,不符合绳墨取直的要求,没有直接而实际的效用;它的树枝弯弯扭扭,也不适应圆规和角尺取材的需要,以至于虽然生长在道路旁,木匠连看也不看。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以实用为权衡价值的标准。有直接而实际的效用的事物,就认为它有价值;没有直接而实际效用的,就认为它没有价值。 由于人们限于小知或无知,往往有眼于珠却不识大材大用,拙于用大。因此,庄子对惠子说:“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这正是善于用大之举。虽然不能拿来绳墨取直,也不能用于圆规和角尺取材,但可用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甚至可避免砍伐之灾,使自身无所祸害。庄子正是用这样的事例指出了无用之大用的思想。同样的事物,在惠子和庄子眼里却表现出了无用和有用之别。 其次,“无用之用”也体现了有用可以是无用的思想。如在《庄子》中有一问提到:“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意思是说山上的树木因有用而自找盗伐,膏火因能燃烧而自我煎熬。肚皮可以吃,所以杜树遭到砍伐;树漆用途广泛,所以漆树被人切割。他们的祸害都是自己招来的,因为他们有用。 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事例处处可见。现实中人们往往崇尚有用,看不起无用。对人对物都是如此。例如:人们努力学习,在事业的道路上奋力攀登前行,为的就是让自己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人,这本来是理所应当的,然而辛苦过头反而会适得其反。近年来上班族的身体健康每况愈下,越来越多的人患上大大小小的疾病,加入了亚健康的行列,严重的甚至英年早逝,给亲人朋友带来无尽的伤痛。正是由于他们的“有用”,超负荷的工作摧残着他们的身体。他们原本可以过得更好的,却因为急功近利而害了自己的生命。再如:现在很多女孩,盲目的追求瘦,不科学的减肥,造成营养不良,内分泌紊乱等身体问题,人虽瘦了却失去了健康。 可见,有用也可以是无用的。看重有用,而急功近利的追求“有用”,最终损害了自己,使自己变得“无用”。 “无用之用”表现出了有用和无用的相对性。在我有用,在彼则可能无用。无论执着于有用还是无用,对人生都是无益的。这就是庄子“无用之用”的思想:无用可以是有用,有用也可以是无用。二者是相对的,相互转换的。 美学视角下的“无用之用”即是学会用矛盾的观点看待问题,通过对庄子“无用之用”的美学分析,实际上也正是探知如何发现美、欣赏美的过程,学会用“无用之用”的思维方式看待生活,看待人生,看待世界。 关于庄子看待人生的哲学思想丰富多彩,博大精深,今对其“无用之用”思想的解读仅仅是一己之见,如有不妥之处,期以后的研究者指出纠正。同时,也希望学者们能深入研究庄子关于“无用之用”思想,关于人生哲学的思考。 参考文献: [1]方勇.庄子[M].北京:中华书局,2010. [2]彭富春.哲学与美学问题[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5). [3]海德格尔.传统的语言和技术的语言[M].圣加伦:艾克出版社,1989.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