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嗜盐菌的嗜盐机制
1.1嗜盐菌的细胞壁
1.1.1成分的特异性
嗜盐菌细胞壁不含有肽聚糖,却有富含酸性氨基酸的糖蛋白,这些带有负电荷的氨基酸比如谷氨酸、天门冬氨酸等。这样在高盐浓度的溶液里面,钠离子会结合在嗜盐菌的表面,正好屏蔽掉这些氨基酸所带的负电荷。因此Na+对于嗜盐菌细胞壁的结构完整具有重要意义。
1.1.2嗜盐菌细胞壁对一定盐浓度的依赖性
嗜盐菌在高盐的溶液里,钠离子会结合在嗜盐菌细胞壁表面,屏蔽其所带的负电荷。当溶液中的钠离子不足或钠离子被稀释时,蛋白质的负电荷部分就会互相排斥,细胞壁会一块一块地破碎,最终导致细胞裂解。
1.2嗜盐菌的细胞膜
1.2.1嗜盐菌细胞膜上的细菌视紫红质
嗜盐菌细胞膜上含有与视觉中的视紫红质相类似的蛋白质,被称为细菌视紫红质(bacteriorhodopsin,bR)。细菌视紫红质有光驱动质子泵功能。细菌视紫红质中视黄醛分子的结构一般是全-反式(all-trans),但是在光照条件下,视黄醛分子会发生13-顺式(13-cis)的结构异构化,H+经中间形态泵出膜外,最后细菌视紫红质返回初态B,这样就完成了光循环。随着质子累积在膜的外表面,质子驱动力增加,直到膜两侧的质子差可以驱动膜上的ATP酶时,ATP酶就可以开始ATP的合成。因此,嗜盐菌可以利用光能进行低速增长,使嗜盐菌更能适应一些能量不足的环境。
1.2.2嗜盐菌细胞膜保钾排钠的功能
嗜盐菌细胞质中的Na+离子的浓度并不高,但是细胞质中的K+离子的浓度却很高,可以高达7mol/L。这是由于某些嗜盐菌具有Na+/K+反向转运功能,而这种功能是正是利用了光介导的H+质子泵,它具有向外排放Na+和吸收和浓缩K+的能力。这样可以调节细胞内外的渗透压来对抗细胞外的高渗环境,提高它的耐盐性。
1.3嗜盐菌的细胞质
1.3.1嗜盐菌细胞质维持胞内渗透压平衡的方法
嗜盐菌主要依靠两条途径来维持胞内渗透压平衡,其一是细胞中聚集无机盐离子如K+,其二是聚集相容性物质如糖类、甜菜碱和四氢嘧啶等。嗜盐菌还能产生和积累一些相容性溶质,既能帮助正常的细胞代谢活动,又有助于平衡胞内外渗透压。比如在一种嗜盐外硫红螺菌(Ectothiorhodospirasp.)中发现环状氨基酸,它在细胞内含量可达0.25mol/L,约占胞内全部有机溶质的10%,成为此类嗜盐菌的主要的渗透压调节剂,有助于稳定和保护菌体内酶的活性,使其能够在高盐浓度下正常生长。
1.3.2嗜盐菌中酶与蛋白质的嗜盐机制
高盐溶液会使普通蛋白质的水膜遭到破坏,导致蛋白质间的疏水作用加强,使蛋白质空间结构发生变换,甚至失活变性。而在嗜盐菌的细胞质中,却含有高浓度的钾离子。这些钾离子不仅能够调节胞内外渗透压的平衡,也是嗜盐菌酶与蛋白质保持活性的条件。嗜盐菌的酶与普通蛋白质不同,它在酶的表面引入了酸性氨基酸的残基。酸性氨基酸能在蛋白质和酶表面形成一层薄薄的水保持层,阻止蛋白质分子与酶相互碰撞,从而避免了它们之间的凝集。同时,碱性氨基酸残基能与酸性氨基酸形成盐桥来消除盐离子的屏蔽效应。相反在低盐浓度下,由于电荷的排斥作用,酶和蛋白质就会变性失活。
2嗜盐菌嗜盐机制的应用前景
2.1细菌视紫红质在生物电子领域的应用
细菌视紫红质的非线性光学性、瞬态光电响应性和光致变色性等都特别优秀,因此它在很多方面都拥有广阔的前景,比如生物芯片、神经网络、人工视网膜和光信息存储等领域都有发展前景。另外,在太阳能利用方面,利用bR蛋白质的质子泵作用,可以研制天然的太阳能电池和对海水进行淡化。
2.2利用嗜盐菌处理高盐度废水
高盐度废水大量含有无机盐离子和有机物质。过高离子浓度对微生物生长有十分强烈的毒性,因此高盐度废水给生物处理带来一定的难度。利用生物方法处理高浓度的污染物,就必须用到嗜盐菌。大多数专家认为,利用生物法处理高盐度废水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因为在高盐环境中嗜盐菌对污染物的降解作用十分有效。而嗜盐菌对于盐度的高低十分敏感,盐度对于嗜盐菌处理有机污染物的脱氮、除磷和降解都有或大或小的影响。因此想要用嗜盐菌处理高盐度废水的方法实施起来,还需要在很多方面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
2.3利用嗜盐菌研制工业耐盐酶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