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组织者和合作者。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转变过去的“填鸭式”教学,多采用体现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法”、“实践操作法”、“师生互换角色法”等等。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其自信心就会大大提高。
2、教师要重视课堂上的教学语言和体态
教师看似平常的话语,是孩子们的阳光,是课堂的生命,能够极大地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为学生的发展提供空间。
这种低起点、小目标、勤评价、快反馈的做法,学生最感兴趣,最容易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数学自信心的建立是要学生有一种自主、自觉的过程。首先是学生要对数学产生兴趣,哪怕是某一点、一个部分的内容。帮学生找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师的言行和态度及指导学生的耐心程度都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学生个性的形成与发展。亲其师方能信其道,“爱”是最能拨动孩子的心弦的。
3、数学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是培养自信心的一个重要的方面
具有较强思维能力的学生,较易增强学习的信心。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发展和培养思维品质来发展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能力直接受到抽象概括能力的制约。抽象概括能力差的学生,往往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对数学概念掌握不够牢固,很难正确地获得知识,长此以往就容易失去自信。因此,需要教师加强这方面能力的训练,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4、对学生要实施希望教育
教师要热爱每一名学生,坚信每一名学生都能成才。对每一名学生都要坚持正面引导,循循善诱,不能幻想十个指头一般齐,有差异才构成了自然界。教师要伴以强有力的思想工作,特别注意不断地给学困生以鼓励、支持,给他们更多的关心和帮助,要坚信每一名学生都能学好数学知识。
5、要正确地使用评价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加强个性教育,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发表个人见解。对于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闪光点,要不失时机地给予激发,对他们取得的每一点进步或在思考问题时点滴可取的见解都应及时给予肯定与表扬,让他们切实地感到学习数学的愉快,找到学好数学的突破口。
总之,数学学科有其丰富的内涵,其巧妙的方法、悠久的历史、广泛的实用价值和深刻的思想性,都为我们学好数学增加了自信心。只要我们遵循一定的规律,善于挖掘,持之以恒,一定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热情,增强其自信心,从而把学生从“苦学”的数学大洋中带入“乐学”的数学世界里。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