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联系电话
论文范文 当前位置: > 写作指南 > 论文范文 >

柳永与苏轼的师承关系

时间:2013-08-25 13:52来源:核心期刊网 作者:朱晓凯 点击:
柳永,字耆卿。原名三变,字景庄。排行第七,故又称柳七。宋代著名词人。他以毕生的精力和才华为乐工歌妓们填词作曲,史称他是婉约一派的代表。柳永是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大词人,对后来的词人影响很大,苏轼就是其中的一位。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柳永,字耆卿。原名三变,字景庄。排行第七,故又称柳七。宋代著名词人。他以毕生的精力和才华为乐工歌妓们填词作曲,史称他是婉约一派的代表。柳永是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大词人,对后来的词人影响很大,苏轼就是其中的一位。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词人,他是中国古代首屈一指的大文豪,不仅诗词文章叫绝,书画音乐也无不精通,同时他还是一位优秀的评论家。他是词坛上的革命者、豪放一派的鼻祖。
  二者都是宋朝词坛上的风云人物。长期以来,词学界一直有这样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苏柳词风形同水火,苏轼既出,则“柳氏为舆台”。但纵观柳永与苏轼的词作之间又有着千丝万缕、说不清道不明的联系,柳永的词在词调的创作、章法的铺叙、景物的描写、意象的组合和题材的开拓上都给苏轼以较大的影响,从苏轼的词作中往往能看到柳永的影子,本文试图从二者词作之间的相似之处来探讨苏轼与柳永的师承关系。
  一、柳永与苏轼二者之间的关系渊源
  曾慥《高斋诗话》载:少游自会稽入都见东坡。东坡曰:“不意别后,公却学柳七作词。”少游曰:“某虽无学,亦不如是。”东坡曰:“销魂当此,非柳七语乎?”这条词话一直成为仰苏抑柳论者的重要口实,学界经过考证普遍认为这是轻薄好事之徒茶余饭后的胡编乱造,其目的是鄙薄柳永,但其轻薄为文的鄙薄未必能有多大的分量,于是便有了借苏轼的名义来混淆视听。
  俞文豹《吹剑续录》载: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词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绰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有人据此认为这是苏轼在贬抑、鄙薄柳永,也就是说苏轼对柳永并不认可,甚至是势不两立,更别说什么师承关系了。其实苏轼这不是贬抑、鄙薄柳永,而是力排众议,在替这位优秀的前辈说公道话。在苏轼看来柳词是不俗的,因为他从中发现了“唐人高处”。正是这不俗的“唐人高处”给了他的豪放词重要的影响。
  二、柳永与苏轼词意象比较
  长期以来学界认为,从整个词学的发展史来看,柳永、苏轼、周邦彦分别代表着词学发展的三个高峰。柳永是词学史上“第一座”里程碑,他奠定了词体的生命基调。但是如果没有苏轼的革新和周邦彦的“集大成”,那么词就不能提到与诗文相提并论的地位。苏轼的成就在于对词风、词境、词品的革新,实质上这种革新精神与柳永有一定的渊源。翻检苏柳词集,我们能够发现两家词的惊人相似或相同的词句或意象。
  苏轼对宋词发展的重大贡献是革新词风,建立了耳目一新的豪放词风。影响苏轼豪放词风形成的重要因素是苏轼所赞赏的柳词的“唐人高处”。苏轼这里所讲的“唐人高处”也正是应该从博大、苍茫与浑涵这一角度进行体悟和把握。
  当然,我们指出苏轼豪放词风的这一重要渊源,并不意味着忽视二者之间的差别。为什么豪放词风只能成于苏词而不能成于柳词呢?这就在于豪放本身除了柳词的感性形式,还必须具备一定的理性内容,这一点正是柳词所欠缺的。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论文投稿1002080872 论文投稿1003158336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论文  
热点论文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1503-3935
微信号咨询:
18915033935
网站简介 核刊总览 普刊专栏 期刊验证 学术答疑 服务流程 写作指南 支付方式 信用说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提供投稿辅导 论文投稿 投稿辅导 核心期刊检索 核心投稿辅导等服务,本站刊载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10031583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