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基于解决问题的过程性学习资源比基于知识的结果性学习资源更便于知识的传播和构建。微课程是一种重要的数字化学习资源,不仅是一种在线优质教育资源的有效补充,而且正在颠覆传统课堂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活动。微课程资源共建共享模式研究,不仅为优质数字化学习资源注入新的活力,而且为微课程持续、大规模开发提供一种实践模式,能够促进微课程资源最大限度地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 数字化学习资源;共建共享;微课程
解决数字化资源建设与应用之间的矛盾,需要一种发展的观点。教育资源从开发供给到应用的过程,使用者会不断提出需求,开发者也应不断去满足需求。数字化资源建设要以应用需求为导向,数字化资源建设从无到有,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共享目的,从初期的硬件共享,到中期的软件共享,发展到目前智力型、过程性知识共享。现阶段数字化资源的需求可以概括为以参与性、过程化、视频化、微型化、解决问题为主等特征。
1 微课程是一种优质数字化资源
优质数字化资源 数字化学习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依据学习者特征组织和编排的,可以在计算机上运行、在网络上传播和共享的,供学习者学习的多媒体信息资源。
学习者需要的数字化学习资源一般可以概括为5种形式:1)以科学知识为主要内容的以文本、图像、声音、视频等为呈现方式的静态资源;2)以答疑解惑为主要内容的在线优秀教师资源;3)以探究体验为主要内容的智能交互式教育信息资源;4)以问题解决为主要内容的寓教于游戏形式的信息资源;5)在教育和学习实践中师生自主生成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资源。
以上几类资源中,什么是数字化学习资源(本文与数字化教育资源不加区别讨论)?这是一个值得磋商的概念。中央电教馆王珠珠在《数字化资源应用与教学策略》一文中指出,数字化教育资源是一个教育产品,它包含特定的教育目标、教育方法、教育思想和作者(教师)的教育理念[1]。所谓优质数字化学习资源,是指与学习者紧密结合,与恰当的教学策略相结合的资源。同时在教与学过程中解放生产力、提高工作效能,才会符合信息时代发展的根本要求。
从微课到微课程 微课与微课程相比虽然在字面上仅一字之差,但两者有着明显的区别与联系。微课是微型课的代名词,来源于现实的课堂教学模式,是课堂教师授课的浓缩、搬迁与改版,本质上属于教师为中心模式[2]。从教育技术视域考察,微课属于新一代教学课件范畴。微课程则是微型课程的代名词,来源于可汗学院的翻转课堂实验,是将原有课程按照学生学习规律,分解成为一系列具有目标、任务、方法、资源、作业、互动与反思等在内的微型课程体系。
微课只有与学习任务单、学生的学习活动流程等结合起来,才是一个完整的“微课程”。如果从广义教育资源角度理解,微课程则是课程改革与信息化进程中的学习资源创新,是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整合为一体的新型资源,是一种过程性、故事性、可视化的数字化学习资源。但是两者之间存在内在的联系,微课程中的资源与微课的呈现方式有着天然的联系,并且微课开发与制作是微课程开发与作用的必经阶段。
微课程是一种新型的优质数字化学习资源 微课程是以若干节微课组成的专题式或主题式相对完整的体系,是微课发展的高级阶段。根据优质数字化资源的特征可知,微课程属于优质数字化学习资源。同时它要求突破传统知识型的静态化资源,是将教师“教”的资源和学生“学”的资源有机结合的一种新型数字化学习资源。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建设,不仅是一种特色资源建设途径,还是深化课程与教学变革,提升教学质量有效手段。
具体来说,微课程具有如下特点。
1)主题突出,内容具体。一个课程就一个主题,或者说一个课程一件事;研究的问题来源于教育教学具体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或是生活思考,或是教学反思,或是难点突破,或是重点强调,或是学习策略、教学方法、教育教学观点等具体的、真实的、自己或与同伴合作可以解决的问题。
2)草根研究,趣味创作。因为微课程内容微小,所以人人都可以成为课程的研发者;正因为课程的使用对象是教师和学生,课程研发的目的是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手段紧密地联系起来,是“为了教学、在教学中、通过教学”,而不是去验证理论、推演理论,所以决定了研发内容一定是教师自己熟悉的、感兴趣的、需要解决和有能力解决的问题。
3)成果简化,多样传播。因为内容具体、主题突出,所以研究内容容易表达、研究成果容易转化;因为课程容量微小、用时简短,所以可以通过网络、手机以微博、微信等多种形式传播。
4)视频形式,不易侵权。微课程最终都是以视频形式呈现给学习者。现代各项技术的发展使用视频类资源制作、存储、传播更方便,同时短小精悍、主题鲜明的视频类学习资源处于戴尔“经验之塔”的中下部,提供的是直观具体的学习经验,此类学习资源更易于学习者接受、理解和掌握。更重要的是,视频类资源在传播共享的过程中易于保留原创者的知识特征,更易于知识产权的保护。
5)方便共建,易于共享。微课程作为高校数字化学习资源,有着符合时代要求的一些优势:符合学生认识特点,时间短、任务小、易传播,微视频深受学生欢迎。微课程的开发易于被教师掌握和认可。
2 基于资源共建共享的微课程开发模式实践探索
结合近几年的教学与管理实践,从平台资源、空间资源、教师资源、学生资源等几方面进行共建共享探索。较成功并值得推广的共建共享经验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区域内校级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模式 区域范围内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具有相同水平、易于组织管理、便于沟通协调等特征。南京广播电视大学与南京城市职业学院属于“一套班子,一套人马”“两块牌子、两种教育”“一校两制、一校两牌”的办学格局和模式。随着电大的发展,一方面规模不断扩大,另一方面传统电大资源已不能满足当前学员的学习需求。仅靠中央电大统一建设教育资源,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省级电大体系下各区电大现实的需求。而高职教育通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教育资源尤其是以信息化为支撑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已得到优先发展。这两种办学体系的教育资源共享不仅必要,而且可行。通过共建共享达到优势互补,通过专业与课程这两种途径实现资源深度共享。
以会计信息系统课程为例,笔者同时是这两个教学体系的课程负责人,担负着两种教育模式相同专业相同课程的资源建设、课程任课教师管理、教学活动管理、教学测评等任务。在南京城市职业学院(南京市广播电视大学)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研究与实践这一校级重点课题指引下,建设的任务包括平台建设、学习空间建设、微课程数字化资源建设等方面。其中会计信息系统微课程资源建设的思路是以应用为导向,学习资源与学习内容高度融合,微课程资源建设突出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主。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