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我就有一个梦想:长大后我要让知识跟着我启航——做一个真正的师者。而今,我真正的走上了三尺讲坛,望着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目光,我对每节课精心设计,学生对我的课情有独钟,我也在那里享受到了为人之师的乐趣,那种成就感让我很少想到改变。 不过,这次去华东师大的培训,尤其是听了张人利校长的《后茶馆式教学》的讲座,让我深有感触。他说:一堂课应因人、因时、因课而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后茶馆式教学的理念是老师讲的不一定是最重要的,而一定是学生不懂的,他认为课堂上一定要让学生暴露出问题,没有暴露问题的教学就是灌输,它不但关注学生今天的发展,更加关注学生将来的发展……想想自身教学实际再与“后茶馆式教学”做比较,我陷入深思,试想,我们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一堂课总是想方设法地让学生顺着老师事先设计好的思路走,这样能真正发挥“学生激疑——探究——释疑——启迪”的功效吗?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充分实现吗?我不禁顿生疑惑:师者!你何以让生才思泉涌?于是我大胆作了一次尝试: 情景再现:在学习“收复新疆”这一课时,我先给学生播放《我们新疆好地方》MTV,在学生感知本节课的学习与新疆有关后,我决定:让学生看课题提问,即通过课题激疑提出自己想探究的问题。当我的话音刚落,台下已经好多人举起手,接着齐刷刷地一大片,他们提出的有:“为什么要收复新疆”、新疆被谁占领了?”、“是谁收复的?”、“是用什么样的方式收复的?”、“什么时候被收回的?”、“收复之后又如何?”……他们智慧的闸门在瞬间像洪水一般倾泻而出。说实话,在提问的过程中还不时地被因为不能展示我的设计而惋惜的情愫所困扰,我把他们提的问题一一板书出来。我开始进行第二步:即让学生自己把提出的问题排个序,分个轻重缓急,最先想了解的有哪些问题?这节课不能完成的课后去完成。学生们又开始七嘴八舌地提出自己想了解的问题,结果他们排的序基本和我设计的差不多。第三步:再放权,即自己看书自己解答,并交给他们几条求助热线:学生互助学生和寻求老师的帮助等。课堂气氛热烈,学生探究欲望强。一节课就在热火朝天的激疑与探究,发现与解决的过程中完成。我也不不自觉地融入这种氛围中。下课铃响了,学生意犹未尽。 在离开教室的那一刻我忽然明白了……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