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斜阳》是日本无赖派作家太宰治的经典之作,以当时战后初期日本的混乱为背景。小说主要塑造了母亲、和子两位女性形象。“日本最后一位贵族”的母亲不仅是没落贵族的代表,也是精神贵族的代表。而女儿和子则是通过她的“道德革命”向这个黑暗的社会勇敢反抗。通过对母亲、和子这两个女性形象的塑造,表现了太宰治内心的情感与思想。
【关键词】太宰治;斜阳;女性形象
一、前言
太宰治是日本昭和时代无赖派文学家的代表,有“昭和文学界不灭的金字塔”之称。1947年发表了中篇小说《斜阳》。该小说以战后初期混乱的日本为背景,讲述了一个贵族家庭走向没落的过程。
《斜阳》中的主人公和子出生于贵族家庭,离婚后与母亲居住,弟弟直治每天狎妓醉酒,败光了父亲留下的家业,随后参军。母亲将家产交由弟弟打理,导致生活拮据,只得带和子住在乡下。面对命运的打击,逆来顺受的母亲最终病逝,而参军归来的直治也因对生活的无望与精神的空虚,最终选择了自杀。和子在经历了生活的艰辛与亲人的悲剧后,决定不能继续这样顺从于命运,勇敢地选择了用“爱”支持自己走下去,即使是做一个单亲母亲,也要打破就道德的束缚,勇敢追求新的未来。
作者太宰治在小说中主要是通过对女性形象的塑造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思想,纵观太宰治的所有作品,女性形象一直是他的重点,这主要是与他的幼年生活有关。太宰治出生于贵族家庭,父亲常年忙于工作,母亲体弱,难以照料他,因此太宰治一直是由佣人与奶娘抚养长大,生活呆板又枯燥。因此,在太宰治心中,女性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存在,尤其是母亲这个角色,更是神圣的。他的一生都在追寻母爱,追寻爱情。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太宰治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来了解他的内心,了解他的思想。
二、母亲形象
1、没落贵族的代表
小说中的母亲举手投足间都流露出高贵、优雅的气息,她有着别的女子都没有的美貌与气质,并保持着少女的天真与可爱。这样的描写并不仅仅存在于这一部作品中,“母亲”这个形象在太宰治心中有着不同的地位,是他心中永远的向往与追求。但最终,母亲因病而终,就如斜阳般淡出人们的视线,这也意味着贵族时代的结束。
1945年日本战败,其传统价值体系也随之崩溃,人们都处于精神空虚状态。太宰治在战后的第一部小说《潘多拉的盒子》中充满了对日本未来的期待和向往,然而现实却让他大失所望。占领日本的盟军所推出的民主改革方案过于急躁,加上当时的经济尚未复苏,导致人们思想的迷茫、精神的空虚,困惑、不安和绝望包围着当时的日本。
作者借直治向人们表达了“真正的贵族大概只有妈妈了吧,她是名副其实的,让我等之辈望尘莫及”。这样的母亲在家境没落之时,对自己的命运毫无怨言,没有任何的反抗,对于自己弟弟的吝啬、欺负逆来顺受,只是一味地认命。尽管生活落魄了,却没有改变自己身为贵族的思维,一切都按自己的心意来。也正是这样,所以母亲最终逃不过患病去世的下场。“在秋天幽静的黄昏里,美丽的母亲,日本最后一位贵妇人溘然长逝了。”“她的死,意味着贵族时代的终结。”这个作者心中最神圣的存在去了,以一种悲壮而又凄美的方式逝去,间接地表明了作者内心的悲伤与痛苦,以及对日本未来的绝望。
2、精神贵族的代表
母亲毫无反抗地接受自己没落贵族的命运并与世长辞,她不仅代表了没落的贵族,同时也是精神贵族的代表。
母亲虽然没落了,但仍保持着内心的那份纯真。书中描写到在母亲走到花丛中是俏皮地问女儿和子,让她猜猜自己在干什么,和子以为母亲在摘花,然而母亲却笑着说自己在小便。这一段充分显示着母亲的本真。这也正是直治所向往的,他厌恶那些装腔作势、虚伪的人,认为贵族就应该是不做作、忠于自己本性的人,而这也正是太宰治所推崇的。
战败后的日本,在经济与改革差距悬殊的情况下,造成了取巧主义的泛滥,这使太宰治无比厌恶,因此发表了他的无赖派宣言,并以保守派自居。《斜阳》中的贵族并不是指旧阶级,而是在战后的日本难以生存的暗喻,因此,像母亲这样忠于自己、保留本真的人注定是要死去的,因此母亲正是精神贵族的代表。
三、和子形象
小说重点描写了女主人公和子的心理成熟过程,她身为贵族,从小接受的就是传统的名门教育。在与母亲住在乡下的日子,让她明白了自己的处境,萌发了脱离贵族,改变自己命运的念头。母亲的逆来顺受造成了她病逝的悲剧,这也使和子更加坚定于反坑命运,用她所谓的“道德革命”向这个恶劣的社会挑战。虽然她的道德革命是“生下自己爱着的人的孩子,抚养成人”这种违背当时日本传统观念的想法,但她的敢做敢为正与像直治、母亲那样屈服于命运的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当时的日本正处于极端混乱的时期,经济不景气,变革过于急躁,民众难以解决温饱,黑市的猖獗……种种的一切使人们看不到光亮,看不到未来,精神无比痛苦、颓丧,“我丝毫不理解我为什么活下去”、“活着使我感到无限悲哀”正是当时大部分年轻一代的内心真实写照。
对于这种没有希望的生活,在经历了母亲屈从于命运的病逝,弟弟无奈又堕落的自杀,生活的艰辛后,和子明白了自己不能再这样下去,于是她找到了能支撑自己活下去的动力“爱情”,即曾对她有过无良举动的小说家上原二郎,并在最后决定独自生下孩子、抚养他长大成人。在这样的环境下。和子的做法不得不让人刮目相看,这样的勇气不是谁都有的,它来自于和子强烈的生存欲望,同时也预示着日本女性的自我意识即将觉醒,她们即将打破一直禁锢日本妇女的精神枷锁。
太宰治通过和子这一形象的塑造,向世人表明日本以男人为中心的时代即将结束,女性也应该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
太宰治厌恶于当时因社会动荡而产生的取巧主义,他崇尚人们内心的本真、不做作,更欣赏和子的敢于与命运作斗争、勇敢追求新生活的勇气与执着。她的这种勇气就像斜阳下的一缕希望,这缕希望会随着第二天初生的太阳升起,照亮这个黑暗的社会。小说结尾处,和子的“我要和就旧道德永远斗争到底,决心像太阳那样活下去”就是太宰治内心的真实写照。这也正是小说的点睛之作,让读者在这压抑中看到希望,看到黑暗中的光。
四、结语
整本小说主要塑造了母亲、和子两位女性形象,母亲一方面代表了没落的贵族,一方面又代表了精神的贵族,始终坚持自己的本真,这是她最可贵的一点,却也是她走向悲剧的一点。和子则代表了新时代的女性,敢于与命运作斗争,不屈从与命运,勇敢地做自己。同时也有对日本现状的不满与抗议。
随着母亲“日本最后一位贵族”的去世和现实中太宰治家族的没落,以及对日本现状的失望,太宰治也随之去世,他自杀前留下“我是贵族”的遗言,这大概是他对贵族时代和最后一缕斜阳的追随吧。
【参考文献】
[1]太宰治.张嘉林,译.斜阳[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
[2]野原一夫.太宰之生涯与文学[M].日本:チクマ文库,1998-05-11.
[3]野原一夫.回想太宰治[M].日本:新潮社,1980-05-10.
[4]乔洁莹.日本的《樱桃园》——《斜阳》——论《斜阳》女性形象的象征意义[J].广西大学学报,2001(5):89.
[5]饶秋玲.论《斜阳》中的母亲形象[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7(01).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