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旗袍是民国时期中国妇女的代表服饰,在这一时期,中国经历了封建礼教制度的崩溃瓦解,女性获得了身体和精神上的突破和自由。在西学东渐的文化背景下,尤其是女性主义和女权运动在世界各国的此起彼伏,留学生和进步文人在国内的活动和大批学校、杂志、报刊、学社等的建立对中国女性伦理产生深远的影响。旗袍的形式演变不仅是服饰的形式本身的变化,也反应了近现代中国女性思想观念和生活习俗的变迁。本文将旗袍的形式变迁放置于妇女解放运动的大背景下,透过旗袍这种特殊的服饰了解这一时期女性的思想观念的变化。
【关键词】旗袍;形式;妇女解放运动
一、旗袍的起源和发展
旗袍的起源有三种说法,一说旗袍是袍子的一种,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传统女装;二说旗袍始于满族的服饰,因满族编入八旗,而称为旗袍。最早出现“旗袍”一词的著作是在1918年张謇所著的《雪宦绣谱图说》中,此书在“绣被备绣之具”一章中有如下描述:“绷有三:大绷旧用以绣旗袍之边,故谓之边绷”。在包铭新教授的《近代中国女装实录》中有如下记载,“清代旗人似乎并不把自己所穿之袍称为旗袍”。由以上两点可见“旗袍”一词出现在民国初期。
二、足部和胸部解放与女性审美的变化
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便立刻公布通令妇女放足。小脚解放之后,妇女行动自如,不再困囿于家庭里,而那传统的笨拙宽阔的旗袍或那“四平八稳、沉着气象”的汉服衣裳,已经妨碍行动,不符合时代的需求了。
1927年7月7日,广州市代理民政厅厅长朱家骅出讨论《禁革妇女束胸》经决议广东省政府委通过,妇女的解放胸脯运动(又称“天乳运动”)开展。在广州,随着解放束胸,就是对女体曲线美的强调。以曲线丰隆,色泽光润,体态苗条,才算是真美。所以要腰细臀大者,因为惟腰细臀大,才有曲线美,才有苗条体态。乳部所以要充分发育者,因为两乳能充分发育胸部才丰隆可爱:也因为重视曲线美,女性服装的裁制方法亦有所变更。
三、旗袍的款式变迁
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民族情绪高昂,知识界有鉴于妇女服饰渐趋洋化,便提出妇女改穿男装长袍之说,张爱玲在《更衣记》里指出,女人穿上了长袍“不是为了效忠于满清提倡复辟运动,而是因为女子蓄意要模仿男子。”1920年的“断发男服”,是相当反常的现象,女子男装化的风气甚盛,亦加强妇女束胸的行为使自己更似男性,分不开究竟是保守,还是激进。它们之间的张力和搏击正是推动历史前进的重要契机。
20年代中期,旗袍的流行地从上海延展到了全国。这时的旗袍已经不再是简单意义的服装了,它成了女性寻求思想独立和追求女权解放的象征符号。王宇清先生在《旗袍里的思想史》中写道:“旗袍,这后来流行大半个世纪的女装,却原来,竟是‘新潮’女子们‘争女权’、‘争平等’的副产品。”1925年北京《晨报》在《男女装束势将同化》中写道:“现在的女子剪发了,足也放了,连衣服也多穿长袍了。我们乍一见时,辨不出她是男是女。”
北伐战争结束(1927年)后,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下,当时的西方时尚出现了迅速的变化,女装开始流行超短裙。有“东方巴黎”之称的上海敏锐地捕捉了这种时尚信息,时髦女性开始模仿巴黎姑娘,穿着短裙或者把旗袍的长度缩短至膝围线位置。
1929年,民国政府曾颁布《服饰条例》,规定女子正式场合的旗袍长度应在“长及膝与脚踝中央”。在当时开放的社会环境下,时髦女性并没有严格地遵守这种条例,所以才促成了短旗袍在短时间内的大面积流行。然而在出席正式场合时,社会名媛还是会穿着长旗袍,这使得长旗袍一直在短旗袍流行的过程中没有淡出人们的视线。许多固守传统观念的女士还是穿着长旗袍,以体现她们的端庄得体。
1937年以后,抗日战争爆发,全国上下的热血青年积极地投入到抗战中,其中包括大量的女性。前期流行的扫地旗袍显然已经不适合当时的社会环境了。为了支持抗战,年轻学生率先把旗袍纷纷改短。上海在1937年11月就已经沦陷,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破坏了包括服装在内的一系列民族工商业,物资的短缺造成了上海市的通货膨胀,所以纺织面料价格上涨,致使人们必须节约。
在短旗袍流行的这几年中,上海的摩登女子并未间断对时尚的寻求。她们在短旗袍的外面尝试着搭配西式大衣和绒线衫,以穿着完全西式的服装为快。当时因制作西装而成名的“红帮裁缝”成了她们的首选对象。这帮手工艺人把西式服装的裁剪方法完全嫁接到了东方的旗袍中,从此旗袍由制作传统服装的“本帮”裁缝店开始向“红帮裁缝”店转移,最终致使西式裁剪模式下的“改良旗袍”追渐主导了以后的旗袍市场。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传统旗袍也正是从此时起开始走向了没落。
四、结语
中国女性在二十世纪的社会背景下为个人的婚姻自由、工作自由、经济独立、受教育的权利向旧势力、传统道德理念、统治阶级抗战。中国旗袍是中西文化的结晶,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结合的成品,有着中国传统女性的娇柔、内敛、温顺等特点,也有着西方文化的自然、优雅、高贵等特点。是女性伦理在中国服饰变革中的外在体现,也是中国女性独立、自主、开发的直接表现。
【参考文献】
[1]卞向阳.论旗袍的流行起源[J].装饰,2003,127.
[2]包铭新.近代中国女装实录[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1997.
[3]张爱玲.更衣记、流言[M].香港:皇冠出版社有限公司,1994.
[4]杨洁曾,等著.上海娼妓改造史话[M].上海三联出版,1998.
[5]王宇清.历代妇女袍服考实[M].中国旗袍研究会,1975.
[6]凌伯元.妇女服装之经过[J].民国日报,1928.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