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影片《莎翁情史》在1999年获得十三项奥斯卡提名,并最终斩获“最佳影片”在内的六项大奖,导演约翰·麦顿居功至伟,被誉为“浑身充满了莎剧气质”的演员约瑟夫·范恩斯、奥斯卡影帝杰弗里·拉什、老戏骨朱迪·丹奇等一众优秀演员也功不可没。影片所讲述的是一个简单的爱情故事——莎士比亚在创作其名著《罗密欧与朱丽叶》期间的情感生活,莎士比亚的爱情成就了他日后所有的伟大著作。本文从艺术传播学的角度,对其进行鉴评,以供参考。
【关键词】《莎翁情史》;文学编导;艺术表现
戏中戏,情生情,一个是有妻子儿女的剧作家,一个是婚约在身的贵族小姐,因戏剧而生情结缘,人生如戏,如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莎翁情史》以莎士比亚创作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为载体,描述了文思枯竭的莎士比亚遇到贵族戏痴薇奥拉并与之相爱却艰难重重,最终相忘于江湖的故事,可以说,这部电影几乎没有历史的严谨色彩,而更像是一部莎士比亚野史大合集。但正是这样越界的、冲破世俗束缚的爱让观众为之纠结沉醉,也因此在1999年斩获十三项奥斯卡提名,获“最佳影片”在内的六项大奖。
暗喻与戏剧在电影中也是一大特色,莎士比亚与薇奥拉的爱情故事掺杂着罗密欧与朱丽叶般的发展。薇奥拉家阳台下的对话,表明了两个人身份地位之间的差距悬殊,薇奥拉的女扮男装与与之对戏的男演员的男扮女装,以及伊丽莎白一世在宴会上的那句“如果你的妻子找不到了,那就去戏院找找”一语成谶,而在剧中起着线索作用的小男孩,在开场说出的暴力血腥的台词,则暗示了小男孩在影片中揭发莎士比亚与薇奥拉那见不得光的情感。
真正的演员是走不出剧中角色的,如同剧中的莎士比亚与薇奥拉一样,真真假假早已分不清楚,而饰演莎士比亚的演员曾在剧院工作过,出演过几乎所有的莎士比亚手下的人物,被誉为最具莎翁气质的演员,而其中的黄金配角饰演伊丽莎白一世的演员丹奇也获得了奥斯卡“最佳配角”,拥有男孩气质的女主角薇奥拉的人选也十分走心。
剧情的安排、演员的表演值得称赞,影片画面、音乐、演员的造型更是几近完美,把16世纪英国的生活充分展现在我们面前,不论是贵族的奢华还是市井的混乱,都显现出无比的渲染力,严格的等级制度完全渗透其中。而大量原汁原味的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台词,将莎士比亚的感觉表现得淋漓尽致,莎士比亚台词中的美毫无保留地呈现在观众面前,并且加入了很多莎翁年代特征和我们这个年代对莎士比亚文学的思考,可见编剧文学功底之深。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爱是没有阶级之分的,皇后与可怜的流浪汉之间也会擦出火花。”影片的导演似乎为了验证这句话,以假想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的诞生过程为线索,向观众讲述了一个真正的爱情故事,它如此完美,足以抵挡一切世俗的阻隔、强权的压迫。真正的莎翁在这里反倒成为了一个符号,成为故事发生的背景。电影中着力探讨的话题、希望向观众展示的镜像,在这里也表露无疑,那就是,真正的爱情是否强大到足以战胜阶级和权利。
琼瑶三毛的缠绵柔情,金庸古龙的刀光剑影,血浓于水的人间真情,人生一世的生命真谛……一切的一切,都在影片中丝丝缕缕地穿插着。故事虽结束了,但这份感情是永无止境的,永远刻骨铭心。电影百年历史,爱情的确是电影永恒不变的主题,唯有美丽的爱情能够打动每一个观众的心,即使没有亲身体验过,但也渴望与剧中的主人公一起经历一次,感同深受。
影片最后,莎翁跑回他所居住的阁楼上,挥动着羽毛笔,带着满手的墨汁开始写他的新剧;而薇奥拉拖着长裙走在一望无际的孤岛沙滩上。柔润舒缓、清澈而纯静的音乐,并没有把人带入到“罗密欧与朱丽叶”式的悲情中去,莎翁和薇奥拉日后各自过着什么样的生活也没有给出答案。值得庆幸的是,我们所期望看到的,从来都不是一个生活在大银幕上的、十六世纪的戏剧家,这也许就是影片的成功之处吧。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