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联系电话
论文范文 当前位置: > 写作指南 > 论文范文 >

浅论《战国策》之《赵太后新用事》   

时间:2016-10-26 09:53来源:www.hexinqk.com 作者:虞晓帆等 点击:
【摘要】《赵太后新用事》选自《战国策赵策四》卷二十一。讲述在强敌压境,赵太后又严历拒谏的危急形势下,触龙用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的道理说服赵太后,解除国家危难的故事。本文将主要针对《赵太后新用事》艺术特色的分析、总结,谈谈其对当今社会的启示与应
 
  【摘要】《赵太后新用事》选自《战国策·赵策四》卷二十一。讲述在强敌压境,赵太后又严历拒谏的危急形势下,触龙用“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的道理说服赵太后,解除国家危难的故事。本文将主要针对《赵太后新用事》艺术特色的分析、总结,谈谈其对当今社会的启示与应用。
 
  【关键词】《赵太后新用事》;劝谏艺术;为后代长远计
 
  一、太后新政,强敌压境——故事背景
 
  太后执政,是战国政治生活特殊一景。除本文主人公赵威后外,还有著名的秦宣太后。虽然为数不多,但也显现了在战国这样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背景下,才能是衡量个人价值的基本尺度。国别、性别都不是最重要的。她们的存在,体现了战国社会的独特魅力。
 
  纵观赵国,虽然有廉颇、蔺相如、平原君等人在支撑门面,但赵太后刚执政,处于新旧交替之际,国内动荡不安,国势大不如以前。秦国认为有机可乘,便发兵东下,一举攻占了赵国的三座城池。赵国危在旦夕,太后不得不向齐国求援。齐国虽答应出兵,但按当时惯例提出了一个条件:即赵国必须派太后的幼子长安君到齐国做人质。
 
  古往今来,长辈几乎都是尤为溺爱年纪最小的孩子。就连高高在上、独揽大权的赵威后也不例外。面对国家危机,赵太后还是因为太过溺爱疼惜幼子,坚决不肯让其去齐国为人质。
 
  这种行为虽然让我们看到了赵太后作为母亲对骨肉亲情的重视,看到了这位女性政治家充满人情味的一面。但是正是这种人情化与大政形式发生了冲突,国家危机日益加深。面对此情此景,左师触龙并没有像别的朝臣那样一味地犯颜直谏,违背上意。而是察言观色,相机行事。不知不觉之中,太后怒气全消,幡然悔悟,明白了“爱子必为之长远计”的道理。
 
  二、刻画生动,巧妙劝服——艺术特色
 
  纵观全文,我们可以看到《赵太后新用事》这篇故事不仅具有《战国策》所彰显的散文艺术特征,其独有的劝谏艺术更是引人深思。
 
  1、刻画人物形象鲜明生动
 
  (1)赵威后
 
  说起赵威后的赫赫有名,在《战国策·齐策》里有一段“赵威后问齐使”的佳话。而就是这位青史留名的赵威后,在对待子女的问题上,却过于溺爱,甚至有些蛮不讲理。父母爱子,人之天性。更何况年纪越大的人对子孙的疼爱就越甚,这种舍不得的情绪想来也是有点可爱。因此,从这番简单而生动的描写中,一个慈爱亲切、闪烁着母性光辉的女人跃然纸上。
 
  (2)触龙
 
  左师触龙虽然并不闻名于史,但单从这篇故事中我们就能看到他的智慧与真诚。他的智慧是由于他因势利导,挽救了国家危机。
 
  同时,他与多数大臣只强调国家利益一味强谏,而想舍弃长安君不同——他既关心国家利益,又关心长安君利利益。太后之爱,是物质的、感性的、短视的。而触龙则“计之深远”,真心实意地为其打算,使长安君以一己而保一国之安危。这才是成全了长安君的一生,也是对长安居的关爱。
 
  2、叙事说理善于渲染,独特的劝谏艺术
 
  读过《战国策》,就会发现其中记录的最多的就是战国时代纵横家和谋士们,在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纵横捭阖的言论,例如苏秦、张仪、公孙衍等。
 
  虽然在这篇《赵太后新用事》中没有标志性大篇幅夸张的铺张纵横,但是其独特的劝谏艺术确是让我们收获不少。
 
  (1)善于寻找好话题,在适当时机“表演一下”
 
  赵太后心疼幼子,竭力反对进谏。而触龙却不怕太后盛气凌人的架势,“入而徐趋,至而自谢”,在太后面前自顾自地说着腿的毛病。等到太后“色少解”的时候,又开始说想把自己的小儿子送进宫的愿望。这种看似无关于正题的“表演”正是开解太后怒气的钥匙。触龙的这种“言语表演”虽说乍一看会有些拖沓,但是正是这说服之前的“定心丸”才是他劝谏成功的不二法宝。
 
  (2)缓兵之计,以“慢”致胜
 
  《古文观止》上说:“左师悟太后,句句闲语,步步闲情”。在太后气头上的时候,强力纳谏定是不可取的。就算你有再多的道理证据,人一急、一固执起来根本是听不进去的。在这种特定场合,“慢”才是处理问题、解决矛盾的适当办法。
 
  因此,触龙就是充分应用了以“慢”制怒,以冷对热。首先,触龙慢慢地走进殿去,让太后的怒气无处发泄。接着又不紧不慢地与太后讨论彼此的身体状况,以拉近双方距离。然后又不动声色地把话题引到长安君身上。最终在赵太后怒气全消、能够心平气和听取触龙道理的时候,达到了劝谏的目的。
 
  (3)巧用类比,直指要害
 
  触龙能够利用各种方法让赵太后的心平静下来的确不易,但若是他所陈述的道理不能让其心服口服的话,这次的劝谏最终肯定也是失败的。
 
  “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触龙从历史上子孙为候之人的下场与当今长安君现状类比,将其带入到他们的历史命运中去——用位高而无功的长安君无法在赵国立足的下场点醒太后。
 
  正是这样的一番话,让赵太后无奈地发出“恣君之所使之”的叹息。长安君入齐国为质,赵国得救,这都源于触龙能够以前人的例子来警示太后,切中其爱子、想“为子计深远”的要害。
 
  三、口才借鉴,拒绝溺爱——现实意义
 
  就当今而言,要在现代社会立稳脚跟、事业顺畅、建功立业,学习和研究口才的技巧和艺术,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从茫茫历史中寻找口才方面的借鉴,《战国策》无疑是不二之选。触龙的劝服小技巧即使说不能让我们在今后的道理上左右逢源,也是可以在我们的日常人际交往上有所裨益。
 
  除了学习劝谏艺术之外,我们也要正确认识赵太后的行为。
 
  自古以来就有“慈母败子”的说法。所谓的“慈母”指的是一种过分的母爱,也就演变成了溺爱。古人云:“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爱之,其实仇之”。这来注解溺爱一词实在恰当不过。
 
  再看当今社会,家长对孩子的溺爱绝不亚于赵太后。然而,蝴蝶必须在痛苦中挣扎,直至双翅强壮,方可破蛹而出。长辈的溺爱不仅不会让孩子无忧无虑地成长,更只会扼杀孩子,阻碍他们高飞的道路。
 
  长辈爱孩子本不可厚非,但这爱不应是牢笼,也不应是蜜罐。我们可以想象,假设赵太后没有听取任何人的进谏,一意孤行,因溺爱幼子而致使赵国百姓妻离子散、家破人亡。那这份过错只会被归咎到长安君的身上。等到太后去世,幼子没有了庇护,面对天下的指责和憎恨,长安君必然也只能落得一个悲伤的下场。
 
  因此,从这篇故事中,我们还能懂得只有父母拒绝溺爱,用恰当的爱去对待孩子,蛹中的蝴蝶才能破茧而飞,稚气的少年才能茁壮成长。只有这样,爱才被称作“爱”,而不是“伤害”。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论文投稿1002080872 论文投稿1003158336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论文  
热点论文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1503-3935
微信号咨询:
18915033935
网站简介 核刊总览 普刊专栏 期刊验证 学术答疑 服务流程 写作指南 支付方式 信用说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提供投稿辅导 论文投稿 投稿辅导 核心期刊检索 核心投稿辅导等服务,本站刊载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10031583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