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联系电话
论文范文 当前位置: > 写作指南 > 论文范文 >

对群体心理的浅析   

时间:2016-10-15 13:25来源:www.hexinqk.com 作者:张润 点击:
【摘要】从勒庞的《乌合之众》中对群体心理的浅析。主要从个性的消失和心理群体的产生,群体的感情和道德观这几个方面入手,以及对群体的观念和推理的个人理解。从而对群众心理进行浅析。 【关键词】群众心理;个性;乌合之众 一、个性的消失和心理群体的产
  【摘要】从勒庞的《乌合之众》中对群体心理的浅析。主要从个性的消失和心理群体的产生,群体的感情和道德观这几个方面入手,以及对群体的观念和推理的个人理解。从而对群众心理进行浅析。
 
  【关键词】群众心理;个性;乌合之众
 
  一、个性的消失和心理群体的产生
 
  首先浅谈一下心理群体的几个重要概念,正常的思维会觉得许多人聚集在一起便是一个群体,然而这仅仅是个群体而已,并非是我们所提到的心理群体,“心理群体”,顾名思义。《乌合之众》中是这样说的,“在某些既定的条件下,一群人会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他非常不同于组成这一群体的个人所具有的特点。”按照我的理解便是,当一群人聚集在了一起他们便产生了一种新的思想,他们的从众心理导致了忘记了个人的责任和思想。个性在这个时候便不复存在,此时的他们会在某个人或者某件事的引导下获得明确地目标,拥有明确地群体特点。他们的思想得到了统一,他们的行动也受到统一的支配。
 
  总结以上几点以及从书中所领悟的,我们不难知道当群体中个人的有意识人格的消失以及无意识人格的得势,由于群体中的思想和感情因为朝夕相处,或者提及多次的从众心理的作用相互传染起来,从而转向一个共同的方向,以及会立刻产生付出行动的倾向,这便是组成群体的个人所表现出来的主要特点。群体中的个人不但在行动上和他本人有着本质的区别,甚至在完全失去独立性之前,他的思想和感情就发生了变化,而且这种变化是如此的深刻,他可以让一个守财奴变得挥霍无度,把怀疑论者改造成信徒,把老实人变成罪犯,把懦夫变成豪杰。更简单的来说便是个人在群体中便会“迷失自我”。
 
  二、细谈群体的感情和道德观
 
  “只有环境的单一性,才能造成明显的性格的单一性”。前面所说的自觉的个性的消失,感情和思想转向另一个方向,此时群体的每一个人便可以当做是一个细胞,聚集在一起便构成了一个新的生命体,而这个生命体与每个细胞的不同点大致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群体的冲动、易变和急躁
 
  “孤立的个人具有主宰自己的反应行为的能力,群体则缺乏这种能力”。在群体中,个人的行为主要不是受大脑控制,而是受脊椎神经的影响。个人是按照他所受到的刺激因素决定自己的行动。这也解释了群体可以转瞬之间从最血腥的狂热变成最极端的宽宏大量和英雄主义,群体很容易做出刽子手的举动,同样也很容易慷慨赴义。例如,辛亥革命的发生便是最直接的诠释,当时不堪忍受压迫的人们聚集在了一起,为了推翻清政府建立新政权这一共同的目标,这一群体在孙中山的带领下和在当时社会背景因素的刺激下,在历史上便有了辛亥革命。这正如书中所说的,“一位声名大噪的将军,可以轻而易举地找到上万人,只要他一声令下,他们就会为他的事业牺牲生命。”当然这两件事并不能相提并论,但不可否认的是有着相似点,就是群体总是屈从于各种刺激,因此群体也是极为多变的。例如解放后的文化大革命,红卫兵的出现无一例外的证明着群体就像野蛮人一样,他不准备承认,在自己的愿望和这种愿望的实现之间出现任何障碍,从而为了每一种信仰不惜血流成河。
 
  2、群体易受暗示和轻信
 
  “群体永远漫游在无意识的领地,会随时听命于一切暗示,表现出对理性的影响无动于衷的生物所特有的激情,他们失去了一切批判能力,除了极端轻信外再无别的可能。”与孤立的个人不一样,群体在相互传染下,很容易接受暗示,犹如被催眠一般,意识中有一层纱,让个体并不能看到事实。个人在处在暗示影响下,进入大脑的念头很容易变成行动。例如,群体中的一个人第一次扭曲事实,这便是传染性暗示的起点,接二连三便会有第二个第三个相信他扭曲的那个“事实”,这样一个人编造的谎言便成了“事实”,并不会有人去反驳他,因为群体本就是一个蒙蔽所有个人意识的领地,会随时听从一切暗示。
 
  3、群体情绪的夸张与单纯
 
  “每个时代的群体杰出领袖,尤其是革命时期的领袖,大多才疏学浅,他们往往勇气超过了才智,才智过多甚至会给领袖带来障碍,但正是这些才智有限的人跟世界带来最大的影响。”正是领袖的才疏学浅,群体表现出来的感情不管是好是坏,最大的特点即是极其的简单和夸张,群体的个人也会像原始人一般,不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他们如同傀儡一样,受着“头脑简单的领袖”的任意支配。
 
  当然群体的情绪也是极其夸张的,群体中个人全然不知怀疑和不确定性是何物。“它就像女人一样,一下子便会陷入极端。怀疑一说出口,立刻就会成为不容辩驳的证据。”个人的责任感在群体中会彻底的消失,群体依仗着人多势众会干出一些恶劣的事情。例如,2012年7月29日发生的“启东事件”,此事件是由江苏南通市政府对日本王子制纸排海工程项目的批准触发的。这一案例很大程度上证明了群体情绪的夸张与单纯,他们仅仅因为共同的利益——抵制水污染,便会有20000至30000人做出攻占市政府,打砸市政府办公楼的夸张行为。他们意识中认为人多肯定不会受罚,而且人越多这一点就越肯定。
 
  三、对群体的观念、推理的个人理解
 
  1、群体的观念
 
  群体的观念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基本观念,其次便是次要观念。基本观念会因为环境、遗传规律和公众意见而具有极大的稳定性。比如宗教观念,以及社会主义与民主观念都属于这一类观念。次要观念是指那些因为一时的环境的影响来去匆匆的观念,譬如那些让个人或某种理论着迷的观念。
 
  2、群体的推理能力
 
  首先我们要说的是虽然群体在智力上比较低下,但不能绝对的说,群体没有理性或不受理性的影响。但是在勒庞的书中认为:“从逻辑上他们的理性属于拙劣的一类,因此把他们称为推理,只能算是一种比喻。”群体推理的特点便是把相类似的事物放在一起比较从而得出结论。
 
  3、群体的想象力
 
  群体就像是在睡眠状态一样,他们的理性被搁置一旁,因此他们具有强大的想象力。但是他们只会形象的思维,这些形象之间并不具有任何逻辑关系。他们会被一些神奇的事物所感动,并且最终成为他们的精神支柱。
 
  四、对“乌合之众”的个人看法
 
  这本书的结尾部分我是印象深刻的。勒庞这样写着:“民众就是至上的权力,野蛮风气盛行。文明也许仍然华丽,因为久远的历史赋予它的外表尚存,其实他已成了一座岌岌可危的大厦,他没有任何支撑,下次风暴一来,它便会立刻倾覆。”前面的总结中我们已经了解到群体心理是极其不成熟的,整个群体就如同一个低能儿一般无法做出自己正确的判断,更加无法在每个决定之前做出理性的思考,简单的来说,就是群体赋予了每个人以勇气和胆量,但又让每个人搁置自己的理性,无意识的无条件的服从群体的领袖。谁也不知道这个群体在未来的某一时刻会做出什么恶劣的行为,每个人就像失去了灵魂一般,当他们清醒了的那一刻无法相信他们在群体中的各种行为。盲目从众我们便加入了乌合之众之列,对事物加以理性的思考和判断是必不可少的。
 
  我觉得我们有责任成就自己,我们应该让自己成为一个有主见,有坚定信念和立场,知识丰富,判断准确,行动有预见性的个体。只有这样才不会被乌合之众所蛊惑和愚弄。
 
  【参考文献】
 
  [1]陈汝懋.大众心理学[M].广东人民出版社,1984.
 
  [2][日]本哲雄.人际关系心理学[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
 
  [3]陈泊菡.心理学与自制力[M].中国法制出版社,2015.
 
  [4]理查德·格里格,[美]菲利普·津巴多.心理学与生活[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5]古斯塔夫.勒庞[法].乌合之众.大众心理学研究[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论文投稿1002080872 论文投稿1003158336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论文  
热点论文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1503-3935
微信号咨询:
18915033935
网站简介 核刊总览 普刊专栏 期刊验证 学术答疑 服务流程 写作指南 支付方式 信用说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提供投稿辅导 论文投稿 投稿辅导 核心期刊检索 核心投稿辅导等服务,本站刊载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10031583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