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京津冀协同发展,其本质在于寻找产业协调发展的路径。梳理当前京津冀协调合作的各种产业可能,旅游业作为一个重要的先导产业,是最能够拉动区域联动、推动公共服务衔接、促进生态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本文从意识形态,一体化进程和打破诸多行政壁垒等方面对京津冀旅游业的协同发展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京津冀;旅游业;协同发展
京津冀地域相连、人缘相亲、文化相承、历史渊源深厚、交往半径相宜。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经成为国家战略,建设面向未来的首都经济圈,成为新一轮区域发展和深化改革的重点任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其本质在于寻找产业协调发展的路径。梳理当前京津冀协调合作的各种产业可能,旅游业作为一个重要的先导产业,是最能够拉动区域联动、推动公共服务衔接、促进生态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事实上,京津冀三地政府多年来持续关注区域间旅游合作,并出台多项政策,然而,三地旅游合作一直是“共识很多,呼声很高,进展缓慢”的状态,很多问题尚待改进。
一、京津冀旅游业协同发展视角
1、大数据视角下的协同发展
“大数据”已成为信息时代最热门的互联网关键词,从海量数据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并加以利用成为创新发展的重要手段。旅游业是高度依赖“信息”的产业,信息要素的流通与共享成为联系区域内经济与社会关系的重要纽带,利用大数据进行京津冀区域旅游产业分析与监测,实施对旅游产业的有效管理,是推动现代旅游产业发展的有效方式,也是促进京津冀区域旅游合作升级的重要抓手。
2、一体化视角下的协同发展
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经济发展的趋势之一,国际上如大巴黎、大东京、大首尔、大伦敦、大纽约,国内如长三角、珠三角、成渝,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集聚地,也是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京津冀旅游合作顺应时代趋势,对区域格局的优化至关重要。
3、转型升级视角下的协同发展
2014年7月,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指出,要着力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使旅游开发向集约节约和环境友好转型,旅游产品向观光、休闲、度假并重转变,旅游服务向优质高效提升,这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战略部署在旅游业的具体贯彻和落实;同时,高铁时代、散客时代、全民休闲时代、产业融合时代的到来也加速了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对京津冀合作也提出了新要求。如何以优良产品、优质服务、优越环境吸引区内外游客成为关键。
二、京津冀旅游业协同发展一体化措施
1、利用京津冀三地旅游资源的总体优势和比较优势,强化旅游产品创新,形成旅游资源互补
利用特大型项目带动津冀地区参与合作,解决区域旅游发展不平衡和区域旅游凝聚力问题。旅游经济,无论思想观念还是产品生产,都必须突破行政区划的概念,实现全方位“无障碍”,比如,完全可以将河北、天津视为“京郊游旅游目的地”。河北、天津可以大胆进行旅游产品创新,使之成为“京郊游”的一部分,这样北京人游河北带动河北旅游产业的发展,既避免了河北承接污染性产业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又促进河北产业结构的调整。同时向长三角珠三角学习,发展京津冀X小时经济圈,缩短京津冀地区之内的交通时间和成本,使得京津冀可以以更少的时间和经济成本互为旅游目的地。
2、政府积极推动,大力发展环京津旅游产业,实现产业结构调整
旅游产业属于无烟绿色产业,在政府层面积极推动环京津旅游产业的发展,既符合京津冀城市发展定位,又继续发挥北京绿色屏障的作用。河北作为北京的绿色屏障牺牲了很多经济发展机会,北京应该发扬反哺之情。如果北京人更多地去河北旅游消费,不仅可以改善周末生活,还能促进河北旅游产业的发展,同时结构调整越成功,在旅游资源开发上越容易获得北京投资商的青睐,利用资本手段来整合资源,联合开发,集团化经营,以实现利益共享,形成具有竞争力的旅游经营体系,向更大的区域范围扩展,进一步提高环京津的旅游开发质量,建设开发满足京津需求的产品和配套。
3、打造以首都为中心的京津冀国际旅游目的地,强化合作意识
根据三地的旅游资源、功能定位、城市布局、设施配套、综合交通体系等协同发展规划,指导和调整旅游产业项目布局,共同优化京津冀旅游环境和公共服务。共同打造京津冀区域旅游品牌,可在全国重要媒体建立“京津冀旅游专栏”,建立健全旅游质监执法互动协作机制,强化旅游市场执法检查合作,妥善处置跨区域旅游投诉,打造旅游诚信信息共享平台。打造以首都为中心的京津冀国际旅游目的地,利用各种旅游资源推出三地共有的旅游精品,培育推广具体区域和行业组织的联合体,结合京津冀协同发展大规划,统筹协调修编三地旅游发展规划,积极争取放大北京空港口岸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使天津海港口岸享受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让过境游客能辐射京津冀区域。三地联合对外宣传营销,建立互通的旅游集散中心,同步推进智慧管理、智慧营销、智慧服务工作,并完善三地旅游执法监管体系。
三、京津冀旅游业协同发展行政机制创新
1、以“行政法规”形式为区域旅游产业合作提供法律依据
目前,积极推动旅游产业一体化的区域,除了京津冀以外,跨省域的还有长三角地区,省域内倡导区域旅游产业一体化的有广东珠三角地区、广西北部湾地区以及武汉城市圈等多个地区,可见相关立法是具有普遍意义的。
2、加强政府导向,引导市场流向
当前,京津冀旅游产业合作在政策层面动作还比较迟缓,因此仅靠地方旅游局(委)之间的合作与协调是不够的,应加强多个政府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打破行政区划体制的禁锢,建立由京津冀三地旅游局(委)联合牵头的跨部门、跨行业“旅游联席会议”机制,形成政府关联部门、关联行业协会共同参与的旅游经济协商制度,实现政府对区域旅游合作的政策引领和宏代指导。
3、建立具有规划权和仲裁权的旅游合作组织
政府层面需要建立具有一定权威性和影响力的旅游合作组织。合作组织要有完整的合作章程,依法签订各种合作协议来保证政府行为,对一体化进程中所出现的利益冲突行使仲裁权。同时,将旅游资源视为区域的共有财富,合理规划,机会均等,利益均沾,共享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锋.三大视角探析京津冀区域旅游合作[J].旅游学刊,2014(10).
[2]李志刚,王庆生.以制度和机制创新构建京津冀旅游产业一体化格局[J].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14(06).
[3]王娟,刘邦凡,王静,詹国辉.京津冀旅游资源一体化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公共管理论丛,2013,1.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