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叔本华作为西方意志主义的开创者,认为“世界的本源即为意志”,而对于“意志”的认识,则在叔本华将形而上学的理论色彩引入到美学艺术观之中被理解与体悟,通过对叔本华美学艺术观的梳理,能有助于研究者更好的理解叔本华的哲学思想,而这也是本文创作的初衷。
【关键词】美学艺术观;天才;观审;“自在之物”
叔本华的形而上学式的美学艺术观,在其开创的唯意志主义哲学中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以至于叔本华的美学艺术观时刻透露有悲观主义的特色。正如鲍桑葵在其著作《美学史》中所说:“文明欧洲的流行的悲观主义和神秘主义在很大程度上是起源于叔本华的。”
一、对“自在之物”的考察知识:美学艺术
朱光潜在其著作中这样说:“美学实际上是一种认识论,所以它历来是哲学的一个附属部门。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托马斯·亚昆那一直到康德、黑格尔,西方著名的美学家基本上都是些哲学家。……美学既然离不开哲学,要研究西方美学史,就必须研究西方哲学史……反之,不理解一个哲学家的美学思想,也就不可能理解真正理解他的哲学体系……”那么,透过叔本华的“形而上学的美学艺术观”而理解其悲观主义的人生哲学,则具有积极的意义。
叔本华“在哲学家当中有血多地方与众不同,几乎所有其他的哲学家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都是乐观主义者,而他却是个悲观主义者。他不像康德和黑格尔那样是十足学院界的人,然而也不完全处在学院传统之外。……他是一个具有广泛修养的人,对艺术和对伦理学同样有兴趣。……他的感召力想来总是少在专门哲学家方面,而是在那些寻求一种自己新的过的哲学的艺术家和文人方面。强调‘意志’是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许多哲学的特征,这是由他开始的。”对于叔本华而言,“TheRepresentationsubjecttothePrincipleofSufficientReason:TheObjectofExperienceandofScience”经验与科学的客体,就是叔本华在《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一文中所说的“表象”(Representation),或者是在行文过程中,叔本华所说的“现象”(Phenomenon)。在这些所谓的“表象”与“现象”中,形成了所谓的经验与科学,在叔本华的解读来说,“这一切以科学为共同名称的学术都在根据律中的各形态中遵循这个定律前进,而他们的课题始终是现象,是现象的规律与联系和由此发正的关系”。但是,叔本华基本上接受了康德给美学划定的界限,并且按照费希特和谢林的启发,把康德的物自体的概念同一种和黑格尔主义的“理念”相对立的基本意志视为一体,提出了“意志”(Will)。对于叔本华而言,我们生活存在于其中的世界,按其全部本质说,彻头彻尾是意志,同时又彻头彻尾是表象,……意志就是真正的自在之物。任何人都能看到自己就是这意志,世界的内在本质就是在意志中。……所以世界和人自己一样,彻头彻尾是意志,有彻头彻尾是表象,此外再没有剩下什么东西了。对于“自在之物”(Thing-in-itself)而言,或“意志”是超脱于时间、空间或是根据律的,是超然于“现象”“表象”之外的东西。“意志”或“自在之物”本身的自我发展,客体化于世界万物之中,而形成了万千的世界表象,换句话说,“这些意志的‘客体化’也就是具体实体的外在类型,他们形成一个完备性的等级体系,并且靠了这个完备性等级体系来代表意志”。对于“自在之物”或“意志”的体悟,叔本华直言,艺术是考察它们,亦或是意志的直接而恰如其分的客体性的知识和认识方式。因为“艺术复制着由纯粹观审而掌握的永恒理念,复制着世界一切现象中本质的和常驻的东西”,艺术可以“直称为独立于根据律之外观察事物的方式”,所以对于叔本华而言,艺术就是观照“自在之物”或“意志”的知识或是认识方式。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而言,叔本华的美学艺术观因而具有了形而上学的特色。
二、天才:美学艺术的观审者
“艺术的唯一源泉就是对理念的认识,它的唯一目标就是传达这一认识。”对于叔本华而言,认识理念对于大多数的人而言是相当困难的,因而大多数的凡夫俗子并不具备超越时间、空间以及根据律的限制,只能在根据律的链条中,追求自己意志所欲求的东西,因此叔本华直言,对于“自在之物”或“意志”的观照和传播,只有“天才”(Genius)才能实现。因为“天才”具有观审“自在之物”或“意志”的卓越才能,“这种观审既要求完全忘记自己的本人和本人的关系,那么天才的性能就不是别的而是最完美的客观性,也就是精神的客观方向,和主观的,指向本人亦即指向意志的方向相反。”因此,在叔本华的眼中,天才是最适合这项观审“自在之物”或“意志”的人选。
“天才”与凡夫俗子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所欲求的事物上。
“人,彻底是具体的欲求和需要,是千百种需要的凝聚体。人带着这些需要而活在世上,并无依傍,完全是靠自己;一切都在未定之天,唯独自己的需要和困乏是肯定的。”生活在无尽欲望中的个体,其终其一生所要实现的愿望就是使他所能梦想到的所有愿望都能实现的愿望,那么,对于生活于世的每个个体来说,其愿望与其获得实现该愿望的满足感,就是一种超然的幸福。然而,“天才”与凡夫俗子所欲求的对象是不尽相同的。
对“天才”而言的欲求之物,就是“自在之物”或“意志”,就是天才借助自己那种相较于凡夫俗子所更多拥有的认识能力,而且这种认识能力“要远远超越为个别意志服务所需要的定量”,综合借助于自己的“验知性格”、“悟知性格”以及“获得性格”,摆脱了时间、空间及根据律等桎梏,完全沉浸在对于“自在之物”或“意志”的纯粹地直接地观审之中,使自己消融于意志客体化所产生的“表象”之中,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而认知“自在之物”或“意志”,从而把握“自在之物”或“意志”。而对于凡夫俗子而言,是“由眼前现在完全充满而得到的满足,完全沉浸在这现在中,并且他们到处都有和他们相类似的任务,在日常生活中他们有着天才不可得而有的那种特殊舒服劲儿。”
【参考文献】
[1]ArthurSchopenhauer.TheworldasWillandRepresentation[M].DoverPublicationsInc,1969.
[2]罗素.西方思想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6:303.
[3]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
[4][英]鲍桑葵.美学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5]朱光潜.西方美学史[M].北京:人民文艺出版社,2002.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