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文史资料工作,是周恩来总理担任全国政协主席期间倡导开展起来的。1959年4月29日,周总理在招待60岁以上的全国政协委员茶话会上提出:戊戌以来是中国社会变更极大的时期,政协组织的老同志要把这个时期亲见、亲历、亲闻的重要事件回忆、整理成文,以保存史实、贡献社会。并指示全国政协成立工作小组时,要有收集历史资料的小组。据此,全国政协于1959年7月20日成立了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1988年4月改称文史资料委员会,开展文史资料的征集、编辑、出版工作。史料记述的时间,上限为1840年鸦片战争,下限为新中国成立。 文史资料工作的意义 存史。文史资料是政协所联系的各界代表性人物所撰写的第一手史料,是历史上重要事件的参与者或见证人所撰写的第一手资料,详实可靠,具有补史之遗、匡史之误、补档案之缺、辅史学之证的功能,既可填补党史、国史、方志、档案的不足,又可从不同角度佐证历史,还原真实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为社会存史、为后人留史。 资政。文史资料通过记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可从一个侧面反映和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让人读后深思警醒,以史为鉴,知古鉴今,知往鉴来,对今世后人具有宝贵的借鉴作用和昭示意义。 团结。文史资料是通过组织和邀请统一战线各方面的人来撰写的,海外华侨或外籍华人接到约稿通知或看到出版的文章,给予他们实事求是的评价,会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甚至回家乡捐款投资。通过记述仁人志士英勇奋斗的史实,能教育后人奋发进取,起到记述一个人、团结一大片的作用,在更深层次上增强民族向心力与凝聚力,扩大统一战线的联络面及影响力,从而使文史工作既产生于统一战线,又服务于统一战线。 育人。文史资料收集的是近、现代史上仁人志士可歌可泣的事迹和精神,具有教育人、感染人、鼓舞人的作用,是教育群众和后人的好教材。 文史资料工作的特点 统战性。文史资料征集和出版的,是与统一战线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史料;是统一战线各方面人士通过对自己人生经历重要事件的回忆资料;他们撰写的文章体现了政协的统战特点。这是文史资料与党史、国史资料的重要区别,只有明确这些特性,才能避免重复,减少交叉,在各自不同领域为研究历史服务。
三亲性。是重大历史活动的当事人、见证人、知情人,根据本人的亲历、亲见、亲闻,回忆和讲述的具有历史价值的第一手资料,体现了“当代人写当代史,知情人写具体事”,是文史资料最鲜明、最有价值的特点,也是其生命力的象征。亲历,指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所写的第一手具有历史价值的真实资料。亲见,指自己亲自见证的重大事件与重要人物的真实史料,是历史见证人所回忆、撰写或口述的资料。亲闻,指自己亲自听到的重要的真实史料。如不具备“三亲”性,文史资料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因此,征集史料要尽量由当事人、见证人、知情人来撰写或口述,才能保证资料的真实、准确、可信。只有把握住“三亲”,才能把政协文史资料与历史、档案、文献资料区别开来,使其成为史学研究中独树一帜的品牌。因为“三亲”特点,随着时间的推移,文史资料将更加彰显其真实性、珍贵性和收藏性。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