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谈到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时,强调了四个“不能”,即不能采取教条主义的态度,不能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作过时的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不能采取浅尝辄止、蜻蜓点水的态度。习近平总书记的思想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如何真正学习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内容、方法、运用和创新意识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启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类历史和社会发展的科学的理论。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关于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的讲话,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学习、研究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提出了基本要求,为马克思主义者的学习研究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与此同时,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对如何加强和改进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一、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四个不能”
1、对待马克思主义,不能采取教条主义的态度
“教条”一次源自古希腊,意指某些权威性的团体以自身确信的教理要求信徒绝对遵从的信条;从信徒角度讲,即指单纯凭借信仰,不加思考而盲目接受或引用的原则、原理。在此基础上衍生出的教条主义亦称本本主义,指轻视实践和调查研究的作用,生搬硬套现成的原理原则来处理问题的思想作风。这种思想忽视了矛盾的特殊性,不利于从实际出发认识和发现问题,从而对现实问题的解决产生了极大的阻碍作用。历史上我们党曾多次对这种思想作风进行了批评。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建立起来的政党,在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基础上,我们党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并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并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当今,我们面临着新的世情、国情,对待马克思主义必须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前提,受历史条件的局限,其不可能概括人类历史发展的全部规律。在具体条件境况下,我们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反对一切形式的教条主义,这是解决当下实际问题的需要,也是理论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
2、对待马克思主义,不能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
在真理观的问题上,曾经出现过“符合论”、“融合论”、“有用论”等观点。其中,“有用即真理”即实用主义的真理观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约翰·杜威的代表性观点。这种思想把信念能为自己服务、从而获得实际效果作为最高评判标准,贯穿了资产阶级利己主义世界观的精神以及部分功利主义的色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干部中不同程度存在以这种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根据需要找一大堆语录,把自己正在干、想干的事说成是马克思、恩格斯说过的。”实用主义思想有其自身的特点,同时与教条主义有着天然的联系,本身是一种经验主义的态度。它容易将部分理论修养不深的人带入误区,从而导致更大范围的不良影响;与此同时,这种经验主义的思想态度根植于人们心中,易使人们对马克思主义采取浅尝辄止的态度,即认为实用即可,而不去探究理论背后的原因,从而为真正确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产生了消极的阻碍作用。马克思主义能够成为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理论武器,本质原因在于它的科学性、实践性,当代的马克思主义者应该以正确理性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而不是将其作为纯粹的为自身行为辩护、达成自身利益目标的工具。
3、不能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当作过时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在吸收了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合理成分,以及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和工人阶级斗争实践的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为我们认识资本主义的经济提供了参照,还对于我们的社会经济建设有重要指导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学领域出现了较多西化现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话语权受到压缩。这是我们应该正视的一个理论和现实问题。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是正确的,我们党领导的经济体制改革,一开始就是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的,今后的经济发展更不能偏离这一理论指导,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坚持发展以人民为中心。同时,应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新情况,推动政治经济学的深化发展。所谓“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过时了”是过于武断的看法。对待西方的经济学,我们则应采取批判和扬弃的态度,充分认识其资本主义性质,坚持立场,适当借鉴。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自信,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的内在需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也是全面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然要求。
4、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不能采取浅尝辄止、蜻蜓点水的态度
恩格斯说:“社会主义自从成为科学以来,就要求人们把它当作科学来对待,就是说,要求人们去研究它。”在市场经济浪潮和快节奏生活方式的影响下,快餐式阅读越来越成为人们的一种习惯。对于眼前的文字、片段,人们往往采取不求甚解的态度。马克思主义是在吸收人类几千年思想和文化发展的优秀成果发展而来的,它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其理论具有系统性、全面性,思维具有深邃性、抽象性。蜻蜓点水式的了解不可能清晰地理解和领悟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而没有马克思主义的良好理论素养和深厚的理论积累,则难以在此基础上实现理论创新。时至当前,马克思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已经产生了毛泽东思想以及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实践无止境,理论创新无止境。必须坚持与时俱进,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特征和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规律,同时又是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的科学态度。应结合我国实际,不断总结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成果、新经验,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新境界,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二、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1、注重经典著作解读,筑牢思想基础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是培养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重要阵地。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集中体现马克思主义相关原理的课程主要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当中浓缩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的主要观点和内容。但正是由于篇幅的限制,呈现在政治课本中的都是一些结论性质的断言,对此很多学生不能彻底地理解或者理解到的仅是浅层。而教条主义、形式主义等都正是源于对理论的把握不到位、不透彻。为避免“浅尝辄止、蜻蜓点水的态度”,解决理解“不深”、“不透”、“不足”、“不多”的问题,必须加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现当代科学理论成果的学习和深度解读。首先,高校教师要增强经典意识,提高自身解读经典和相关作品的能力,对理论有清晰深刻的把握;其次,要善于采用灵活多变的方式,善于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提高阅读的趣味性;最后,要完善相关制度如考核激励制度配合课堂的实施。通过系统地对理论的来龙去脉的把握,让学生真正从心底里信服理论,从而从根源上避免教条主义等不良态度,筑牢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
2、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运用能力
在古西方,希腊智者派曾经发表过这样的观点:“没有实践的理论和没有理论的实践都没有意义。”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一种优良学风。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理论,其目的最终要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发挥自身的威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现实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更多的是注重理论教育,与现实生活实际联系较少,致使很多学生不能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指导意义,也就很难在心里真正产生认同。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向学生讲授相关理论知识时,必须注重理论的实践解读。教师应当适时地运用实例以及结合大学生生活的实际,必要时可以通过正反面的事例,使学生认识马克思主义发挥作用的途径、运用的方式及其显示的重要指导意义和价值,从而自觉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看待问题、思考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使马克思主义入脑入心,真正成为指导行动的科学指南。
3、全面学习马克思主义,注重时代解读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近年来在很多高校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教学体系存在不完整、课时偏少的状况,与马克思主义另外两方面内容相比,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视程度也是不够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过时了”不知不觉在人们心目中蔓延开来。这是源于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片面理解和对我国经济发展状况的不完整认识。而这一问题密切关系我国经济发展的政治方向,必须加以纠偏。
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应注重对马克思主义的全面的学习,给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准确的课程定位,只有通过对理论正确的学习理解,才能形成正确的认识,拥有抵制错误观点的能力和基础;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要能够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时代的解读,让学生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解除一些现实问题给学生头脑中带来的思想困惑,坚定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
4、拓展视野,增强理论创新意识
恩格斯曾经指出:“每一时代的理论思维,从而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在不同的时代具有非常不同的形式,并因而具有非常不同的内容。”(《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第465页。)马克思主义不是一成不变的理论,它的基本立场、观点和原则是应当要坚持的,但是它的具体表现形式却要随具体历史条件的变化而改变。社会实践的变化呼唤理论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注重向学生传输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内容的基础上,要使学生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关注发展了的实际,增强理论创新意识。善于提出新问题并对新的问题作出创造性的分析和新的解答,敢于突破原有的理论框架,推动方法更新和应用扩展,勇于探索未知的领域,不断为马克思主义注入新的活力,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贺庆.论批判教条主义与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D].中共中央党校,2012.
[2]马玉凤.实用主义哲学的起源与发展[D].辽宁大学,2013.
[3]大卫·科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历史及未来展望[J].学术月刊,2011,07:69-71.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5]包心鉴.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深入解读[J].山东社会科学,2008,01:5-10.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