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过文献法对体育教育和心理建设的关系进行总结,得出体育教育具有其他学科所没有的独特功能,在学生的自控能力、改善情绪、锻炼意志品质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对学生的心理建设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以及提出了促进心理健康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体育教育;心理建设;作用
长期以来,我国的各个阶段的学生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几乎是处于被动地接受状态,被动地去学习,由于在社会、学校、家庭的三重压力下,他们自身的兴趣、爱好被扼杀在繁重的课业中。在为升学、就业忙碌的过程中,学生的心理难免会受到伤害,频频处于高负荷的压力,大多数学生的心理问题都或多或少地出现心理问题,只是隐而未发而已,更有甚者,在花样的年纪因承受不了这些无形的压力,走向了极端的道路。纵观各个学科,体育教育作为一个实践性的学科,在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方面有其独特的方式。对此本文从体育教育的本质入手,综合前人的研究为学生心理建设的提升提出更好的思路,以期为后来者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体育教育对学生心理建设产生的积极影响
在麦克英曼等人于1993年对体育运动后的被试者立即进行测试,结果发现他们的焦虑、抑郁、紧张和心理紊乱等水平显著降低,而精力和愉快程度则显著提高。体育教育中的体育运动能够确立良好的自我概念,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还有其他结果显示,身体锻炼能够帮助精神病患者有效地改善情绪,增强自控能力。众所周知,通过体育锻炼能够有效地改善精神病患者的情绪已经被大多数医学界工作这所认同。大量的实验研究证明,体育既具有强身健体的作用,同时也对人的心理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1、体育教育能提高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
在体育教育中,尤其是在体育比赛中,每个体育项目的比赛都有相应的体育运动规则,这就要求学生在参加体育运动项目时要按规则行事,不能随心所欲,这在另一方面就制约了学生的冲动、暴躁等情绪状态,间接地学会了要克制自己的情绪。在参加比赛的过程中,由于比赛的不确定性,赛场的瞬息万变,往往能使学生经历较大的情绪波动,在一对对相反的状态中,如轻松与紧张,兴奋与失落,成功与失败等等心理过程的体验都是在较短的时间里完成的,学生要想取得比赛的胜利就要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不要让情绪影响自己的比赛。所以,在体育比赛中能够锻炼学生的自控能力。
2、体育教育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
一个人坚强的意志品质并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在后天的锻炼中慢慢磨练出来的。在体育训练的过程中,体育运动中的高强度、大负荷量、长距离等各种体育项目,都需要学生去参与到其中去克服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学生在承受生理负荷的同时也在承受着心理上的负荷,为了要提高自己的运动成绩,他们要不断地付出更多的努力去克服一个个困难。同时在体育训练中又要求具有较高的自觉性,自觉性体现在要对自己负责,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摒弃应付和懒散等。要发扬体育的敢于拼搏,永不言弃的精神。比如在长跑的教学过程中,首先它比较枯燥无味,其次由于人体的生理结构问题,在运动过程中会有“极点”出现,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学生接受教师的启发引导,并且以自己的毅力和坚持到底的信念去支撑自己,这样在以后的训练过程中“极点”的出现会越来越晚,这就既锻炼了身体又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和坚强的意志品质。
3、体育教育能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在体育竞赛中,学生在比赛中总是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去战胜对方,比赛中激烈的竞争性无形中灌输到学生的血液里,使他们能都调整好心态去面对场上的不确定性。在团体的体育比赛中,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共同协作,让学生领悟到了合作的重要性,从实践中明白什么是自我责任感和群体责任感,在这个注重合作的社会中,他们在体育训练中学会了怎样尊重人和关心他人,怎样把一个集体团结起来去实现共同的目标。在这过程中,他们有学到了怎样进行人和人之间的交往,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生与社会的交流,在这过程中,可以发展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为今后更好地走进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体育教育能改善学生的情绪状态
在学业压力下,学生在面对这些问题时普遍感到烦躁、压抑,久而久之容易引起个体的心理不平衡,从而导致心理问题产生。然而体育运动的产生是因为它有游戏的成分在里面,能够带给人们愉悦感和满足感。有关研究表明,人类生活的幸福感受与体育的关联系数高达0.72,所以通过参加体育活动能给他们带来快乐和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也有学者研究表明,适当的锻炼负荷能使人在心情不好的情况下使人产生爽快、舒畅的愉悦感,从而使人觉得生活充满了希望,对自己也充满信心。这也是由生理变化而引起的心理变化,通过此反应后,会形成乐观、开朗的美好性格。从以上的论述中可以看出体育对培养人乐观的情感、良好地改变自己的情绪能力具有独特的作用。
二、体育教育促进心理建设的方法和途径
1、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
要想让学生借助体育教育的功能来提高其心理建设,这就必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的习惯。体育运动会引起人体构造和功能方面的变化,在参加运动时要坚持下去,不要中断,否则刚形成的人体个器官和功能也会慢慢消退。重要的还是要靠学生自己形成参加体育运动的内驱力,不断强化其在运动中的重要性,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想方设法来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在兴趣是习惯的前提下要加强监督的作用,让学生在自己不能坚持下去的时候能够借助外力的作用从而实现自己的运动计划。
2、加强学校的体育文化建设
体育文化有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之分,我们在注重显性文化的同时仍要关注隐性文化的重要性,如在学校操场里的标语,校园里有关体育精神的横幅以及在走廊里有关体育名人或体育精神的介绍等等,这让学生在这种良好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地被体育文化所感染,从而会不自觉地对体育产生兴趣,在参加体育运动的过程中,学生的健康意识和体育意识也慢慢地受到影响同时也健全了人格和改善了自己的情绪。
3、学校工作的实施要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充分贯彻和落实以“健康第一”的理念,在注重身体健康的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加强自身建设,要懂得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掌握心理辅导的技巧,并在课堂上给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课程,在学生遇到心理方面的问题时给予引导。同时学校要调整课程设置,把体育教育健康课放在重要的位置,要老师和学生引起重视,在宏观方面强调心理和体育之间关系的重要性。
三、小结
心理健康是一个优秀人员必须具备的条件,也是为社会建设添砖加瓦的重要保证,所以解决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迫在眉睫的事情。由于体育教育具有其他学科所没有的独特功能,在改善学生的情绪状态、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坚强的意志品质等对心理建设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卢刚.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
[2]江宁.体育与人的心理健康[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9).
[3]王春霞.中学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J].宁夏教育,2009(10).
[4]兰自力,骆映.学校体育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影响作用探讨[J].体育与科学,2003(01).
[5]张力为,毛志雄.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5(4):42-47.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