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对我国高校教育管理也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因此,加强高校管理创新已经成为优化高校管理体系的重要路径之一。为此,高校应当及时更新管理观念,确立正确的管理观念,推动高校教育国际化、法治化,实现人本管理的创新。另外,高校管理应当实现民主化、公平化、信息化、社会化,实现校园文化资源的共享,不断改革高校内部激励机制,从而完善高校的管理体系,构建学习型、创新型、发展型管理体系。
【关键词】高校管理;更新观念;路径;创新
上世纪80年代至今,我国高校管理的改革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创新,改革力度也随着社会发展需要也不断加大。具体改革内容包括人事、师资、财务、后勤等等各方面,聘任制、竞争上岗等方式使高校招揽到相对高水平的师资力量,考核评估、职称考核等制度使师资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经费包干、奖金自筹有效理清高校的财务划分;独立核算、承包制等方式使高校后勤管理有一定程序规制。这方方面面的改革理念与措施,在一定时期内使我国高校管理者的诸多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发挥了很大作用。可高校作为国家的主要教育机构,存在其自身的独特性与特殊性,其管理方式与程序也应有其自身的特点,以符合管理规律,因而,高校的管理创新是其长远发展的必然趋势。另外,多媒体互联网的发展遍及到社会各个领域、行业,它也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传统的高校教育理念,影响到其整个管理系统。因而,面对如今飞速发展的市场经济与社会需要,为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下的基本经济体制,加强高校管理创新、提高高校科研水平与办学能力,也已经成为我国全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也是我国高等教育不断探索研究的重大课题。
一、高校管理社会化
一方面,学校培养的是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专业化人才,是为大学生适应社会的严格要求而提供的学习平台,因而,学校与社会大环境是密不可分的,它要从社会中汲取发展需要的各种人力、物力、信息资源。可以说,学校是社会的缩影,存在社会中各种形式的社会活动。另一方面,学校又为社会提供的知识与人才资源,起着导向作用。由此可知,学校与社会之间是紧密结合的,因此高校管理应充分认识到二者之间的关系,在不断引入社会资源的同时不断增强联系性,争取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创立高校管理的新模式。例如,可以让社会负责一部分高校的管理功能;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高校的改革创新、资金支持,实现高校管理的科学建构,人才培养的多元化、高效化。另外,高校在进行管理改革时还可以了解部分发达国家的管理经验,从中吸取部分有益因素,化为己用;确立家长组织机构,并不断提升其在教育管理中的作用,使家长和学校实现密切合作,并在家长不断的建言献策中使高校找到真正符合学生健康发展的科学管理模式。
二、寻求高校管理民主化新模式
这是指让教师和学生成为高校管理的主体,充分发挥教师在高校及教学中的集体与主导作用,发挥学生的主体及自我管理作用。由于高校的教学活动、科研讨论、社会功能等三方面都是通过学校的专业课程体现并完成的,所以作为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就是这些专业课程中实现这三大职能的主要参与者与实施者,享有着充分的发言权。除此之外,高校教师还是连接教学与学生关系的纽带,处于第一线工作者,对学校的具体研究方向及发展状况有着具体了解,对学生的个性特征也最为明晰,让教师享有充分的学校管理权,使他们能够提供最真实、最充分的一手资料及相关决策意见,将教师集体权置于高校管理中的重要地位上,将有助于高校管理结构的完善与创新,为此,建立健全教师参与机构设置,增强其审议决策权利,通过各种形式的论坛研讨、社团活动等方式让教师参与到高校的管理组织活动,从中发挥积极作用。另外,由于高校的学习与生活环境相比中学的升学压力来说都相对轻松,自我独特行的展现相对全面且积极,个性明显,这也导致了很多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薄弱,过于放松甚至放纵自己。因而高校就更应当加强对学生的自我管理的培养与训练,并尽可能的提供给他们各种机会与平台,将自我管理理念深入到每个学生的潜意识中,从而使其自我管理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三、实现高校管理信息化
信息化时代的特征就是高效与便捷,同理,在高校管理中应用信息化手段,将极大提高高校管理的效率与水平,优化其组织结构,将高校信息网络化、透明化,增强信息的传递及反馈速度,进而提高高效管理的整体水平。从内容上看,高校管理信息化范围广泛,其综合性及全面性特征包含了科研、教学、人事、行政等方方面面的内容。通过多媒体网络技术手段,使大量信息资源得以分类、归纳、总结、存档,实现科学、全面的整理记录,并发布到网络平台,供师生及社会人员进行查询与监督。从管理方式上看,信息化也使高校的各种资源资料得以完好保存,并利用视频、声音等方式记录档案,免去许多翻阅、查录的复杂环节,使信息的管理更加有序、便捷。通过管理信息化手段,能够对高校的各方面建设及发展前景有一个明确的分析与长远的规划,也使管理程序得以简化,管理功能得以强化,使各部分成为有机结合的统一整体,从而实现了高校管理上的科学、民主化。
四、创新高校文化建设
高校是国家人才的培养基地,校风校纪体现了学校的人文素养,各种先进文化在学校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传播、扩散,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校园文化。学校通过学术文化传达着各种创新思想或价值标准,在各种思想、文化的冲击碰撞下形成的价值观念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在校大学生。由此可见,高校校园文化以其强大的“软实力”无时无刻不对学生产生各方面作用。因此,营造良好、健康的校园文化对于大学生的人格培养教育至关重要。弘扬主旋律,打造具有主流特色的校园文化,激发全校师生积极向上、自强不息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方向之一。像“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的深入开展,就是高校为打造健康文化氛围,提升全校师生文化生活水平,增强大学生艺术情趣,建立良好校风校纪的优秀典范。
五、改革高校内部激励机制
以人为本是我国高校一直遵循的教学理念,而将以人为本的理念应用于高校管理中依旧适用。这就要求高校的管理要科学民主化,所实行的内部激励机制也应当符合广大教职工的实际情况,争取在充分调动他们主动性与创造性的基础上,实现管理机制的不断完善与丰富,这能有效的提升学校的管理效率与综合实力。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指出,物质需要处于最基础的环节,因此,将物质激励作为一种鼓励教职工工作与学习的手段是符合需要理论的。同时,更应看到的是相比物质奖励,精神上的鼓励更能有效提高管理的效率。所谓精神鼓励,就是从教职工的精神需要出发,结合他们的工作状况与生活实际给予激励,将有效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调动其工作热情。由于高校教师都有着较高的精神理想与文化追求,所以他们的需要层次较多的体现在实现自我价值上,因此,学校或社会的认可、职称的变化、自身能力的提高都可以作为激励的方式。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