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面临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数量较多,这也是大学学生工作的重要部分,虽然目前我国的部分院校已经建立了大学生资助体系,但是在院校的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困难。进一步完善大学生资助体系,加快建立健全大学生资助的工作评价制度,保障大学生受到资助并顺利完成学业。
【关键词】大学生资助工作;经济困难大学生;问题;对策
一、大学生资助体系的现状
1、我国大学生资助体系的创立
我国大学生贫困问题一直是社会十分关注的内容,在大学中施行的助学金制度满足了贫寒大学生接受教育的需求,这也是我国高等院校为了帮助贫困学生而形成的基本国策。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规模不断壮大,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可以接受高等教育,更多的人可以通过大学改变自己的命运。目前,我国高校贫困学生数量较多,贫困学生大约占比五分之一,这些学生都是急需救助的贫困生。
2、我国大学生资助体系的不断完善
从1986年开始,国家批准了人民奖学金和学生贷款的基本政策。1994年至2001年间,国务院开始对学生贷款金进行了规定,拿出11.5亿元来资助大学中的贫困学生。1999年国家创立了国家助学贷款,2002年设立了国家奖学金。这些政策的陆续出台和实施为大学生提供了重要的帮助。经过这些年的实践和摸索,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包括助学贷款、助学金、勤工俭学、特殊困难不住、学费减少甚至免除等多种方式共同构成的国家助学资助体系。
3、我国大学生资助体系的现实状况
2000年以后,我国的大学用于资助贫困学生的金额已经达到了每年80亿元以上,已经资助了大学生累计超过90万人。而在国家资助体系的帮扶下,国家助学贷款制度逐步完善和落实,将更多的资助范围扩大到全部困难大学生的范围,这成为我国大学生资助体系中及其重要的保障措施之一。但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大学生资助体系的建立同时面临了多方面的问题,制度方面、政策实施方面、大学生方面均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大学生资助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二、大学生资助体系的问题
1、大学生家庭困难的界定较为困难
正确判断大学生是否是家庭困难生是较为困难的,这决定了资助金是否能得到合理科学的使用。目前是由学生自身提交由当地政府提供的家庭困难证明。但是由于学校并不能走访和考察每位同学的家庭情况,导致一些真正需要资助的学生得不到助学金和助学贷款。
2、资助体系急需健全
在国家助学贷款方面,国家的相关政策是不够完善的,而且助学贷款的手续复杂,需要很长的时间走贷款程序。这就会导致学生在接受贷款的时候,受到程序的限制,不能够得到及时的救助,耽误很长时间。同时,勤工俭学的岗位较少,不能够为大多数贫困生提供服务。
3、对贫困学生缺乏人文关怀和心理辅导
部分家庭困难的学生会存在一些心理问题,例如自卑感、孤独感、封闭焦虑等问题都会出现。这是由于家庭困难学生由于经济的问题在很多方面较为落后,这些问题不会因为受到资助就得以解决,相反会更让心理脆弱的贫困生的问题更加严重。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对与这些贫困大学生来说也十分重要。
4、缺乏对贫困大学生的就业辅导
贫困大学生要从根本上解决家庭的经济困难是有难度的。家庭困难者往往具有较强的吃苦耐劳精神,但是在社交能力、工作能力、和表达能力方面可能会存在一定的问题,尤其是和其他经济条件好的同学相比。在这方面部分高校往往会忽略贫困大学生的就业辅导,但是这对于他们来说至关重要。
三、完善大学生资助体系的对策
1、完善家庭困难大学生的认证体系
在完善贫困大学生的认定方面,需要高校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三公原则,一方面要遵守学生的隐私,另一方面要在贫困生的申请条件、认定程序、评审结果进行规定。让相关学生提供个人申请和诚信承诺书,以及准确的家庭信息等。通过这些认定程序和认定标准的明确规定,来避免出现误判的问题,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建立一个更加完整、科学、人性化,同时又具有强大的公信力的认证体系,这样才能更好的帮助贫困大学生完成贷款申请与救助。
2、建立健全多角度、全覆盖的资助体系
随着教育的广泛性不断提高,大学生的资助工作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大学应该全面了解在校学生的基本信息,通过对这些学生的了解和认识,充分分析贫困大学生的家庭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帮助措施,因人而异、因家庭而已为贫困大学生提供多角度的资助体系。另外,大学可以尽量向社会各界申请更多的助学金和奖学金,通过利用社会财富和社会捐款等方式筹集贫困大学生的资金。
3、给予贫困大学生更多的关心和帮助
贫困学生实际上属于弱势群体,大学应该单独开辟心理咨询室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建立了学生资助工作制度,定期与这些学生进行交流沟通,从根本上考虑这些学生的身体健康问题和心理健康问题。帮助他们培养出自信、乐观、感恩、平等的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让他们得到更多的关爱和帮助。通过心理访谈等多种方式,疏导、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学习态度。
4、为贫困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工作和实习机会
大学生资助关系到学校的稳定,更关系到社会的稳定。高校应当加强大学生的职业辅导教育,通过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和就业指导的方式,让每一个大学生都能够成长成才,帮助家庭走出经济的困境。这不仅关系到一名学生的未来发展,更关系到一个家庭的未来,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更关系到整个社会的未来。高校还可以为贫困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和实习的机会,让这些刻苦努力的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一份好的工作,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竞争能力。
四、结语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教育成为了一种大众化的教育,但是仍然有很多贫困大学生因为家庭经济问题无法完成学业,这是国家的损失。当前,国家目前拥有奖学金、助学金、减免学费、勤工俭学等多种方式资助大学生,高校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和激励贫困大学生,让这些学生可以拥有一个更好的未来,减轻家庭的负担,为国家做出更多的努力和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平.我国高校贫困学生新资助体系的实施现状及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9(6).
[2]刘宁,姜召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板,2010(4).
[3]李岩.建立和完善贫困学生资助体系对策探讨[J].理论导刊,2007(9).
[4]唐勇.近年来我国大学生资助工作实施现状及对策的思考[J].青年与社会:下,2014.
[5]孙世佳,姚俊红.在资助体系下大学生精神贫困现状对策与分析[J].职业技术,2015(2).
[6]陈小青.独立学院学生资助工作的现状及对策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
[7]戴欧琳.我国大学贫困生资助现状及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