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浇花浇根,教人教心。作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关键环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塑造青年的灵魂、引领他们健康成长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思政课怎么才能上得解渴又实用?又如何才能发出时代“强音”,实现有效引领?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有效性
构建和谐社会理论之一,就是要强调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既要达到内部各阶层、各群体之间的和谐,又要争取外部环境的和谐。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创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培养诚实守信,奉公守法的公民,造就讲文明,懂礼貌,有知识,乐于奉献的社会主义新一代是必不可少的。
一、坚持正面引导,培养大学生自我教育的良好习惯
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方法应该从培养其自我教育的途径入手,大学是培养和造就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场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和谐的社会需要和谐的人,用灌输式的教育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大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要加强用英雄、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来教育和启迪新时代的大学生,例如:参观革命烈士馆,参观毛主席故居,观看革命历史故事片等。让大学生身临其境、心灵贴近、思想有促进。活动结束后,组织同学讨论,谈体会写心得,出黑板报、墙报,写广播稿等多种形式,让大学生从内心深处,知、情、意、行方面触动学生的灵魂,激发出高昂的学习热情,有效地促进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恋爱观和择业观的形成,从而为树立远大的抱负、志向和理想打下坚实的基础,为走向社会面对纷繁复杂的市场竞争和应对职场的挑战,鼓足勇气、加强斗志、增添信心。
二、加强理想信念的教育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的价值观正在被越来越多地忽略和否定。“跟着感觉走”一度被许多人当成是人生的最高追求。大学生处在各种思想观念冲突和变化的社会环境中,也难免受到各种各样的干扰。于是,有的同学懈怠了,学习不上进,纪律不遵守,思想不提高。针对这种情况,高校要针对大学生可塑性较大的实际情况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把实现个人价值融入到为社会为人类作贡献中去,引导他们树立竞争意识,加强专业知识学习,从而克服自卑情绪,认识自我,欣赏别人。
三、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标
立足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着力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深入实施“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计划”,积极构建党和政府、学校、社会共同参与、协同推进的实践育人机制。要积极探索把学生志愿服务、创新创业纳入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工作。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加强学校规章制度的设计、制定和完善。创新校园安全管理,认真解决维护学校安全、保护学生权益的实际问题,善于在法治框架内妥善解决涉校纠纷,不断巩固高校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四、拓宽思想政治教育途径让思政课魅力倍增
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格局。例如,思政教育与“三个课堂”的高度融合,体现了合力育人的力量,也让思政课成为深受学生喜爱的热门课。第一课堂是知识的课堂,构建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有机结合、科技与人文有机结合的课程体系,培养学生全面掌握基础知识;第二课堂是实践的课堂,科技实践与社会实践同步增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实践的能力;第三课堂是文化的课堂,文化艺术教育中心和场馆以及国际化的交流为载体,打造国际文化的社区,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能力。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面融入“三个课堂”之中,第一课堂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主渠道,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是增强其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重要载体。
新形势下,不断拓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也能让思政课魅力倍增。通过深化主题教育活动,充分利用升国旗、入党入团等重要仪式和重大节庆日、重要纪念日等契机,传播主流价值,培养爱国情感;积极实施数字图书馆、网络思想政治理论课等项目,制作适合新兴媒体传播的精品视频公开课、精品资源共享课、动漫、微视频等网络应用和优秀文化作品,增强校园网络文化的吸引力;还积极引导支持学术大师、教学名师、优秀导师等组建网络评论队伍,开辟了网络思政教育的新阵地。
五、成果转化,科研育人
科学研究是社会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科研成果转化和应用的过程即是育人过程。实现科研育人目标,需要做到“四个着眼于”:着眼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研究和运用,促使大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和运用,促使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着眼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研究和运用,促使大学生自觉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着眼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和运用,增强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六、言传身教,管理育人
管理育人依托于管理者以身作则、言行一致的高尚品质和率先垂范、言传身教的人格魅力。高校管理者应树立“四种意识”:政治意识,以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政治使命感,影响和带动大学生发奋读书、立志成才的自觉意识和行动;忠诚意识,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奉献精神,影响和培育大学生胸怀祖国、志在奋斗的报国情怀;责任意识,以恪尽职守的政治责任,引导和培养大学生树立民族观念、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担当意识,以舍我其谁、义无反顾、不计名利、无私奉献的担当精神,影响和引导大学生肩负起共筑中国梦的责任。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出现了许多新问题,面临着许多新挑战,我们必须以严谨科学的态度从复杂多变的现实出发,深入分析、研究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和规律,重新审视和思考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辟新途径、探索新办法、创造新经验,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以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唤起大学生对全社会的责任感和正义感,以公正、公平、合理的高尚道德行为去改变非道德倾向,才能培养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