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我国报业正处转型期,面临着受众流失、人才流失、广告收入减少、话语权被削弱等一系列问题,许多报纸媒体选择了积极进行转型,但是大部分产品还只是传统产品的衍生物,往往只停留在把纸上的内容搬到同名网站或手机APP上,然而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本文从近年来在媒体转型大潮中脱颖而出的《赫芬顿邮报》的内容生产模式和商业盈利模式两个角度出发对其进行分析,其成功经验对我国的报业转型或能有所启示。
【关键词】《赫芬顿邮报》;内容生产模式;商业盈利模式;启示;报业转型
《赫芬顿邮报》的CEO曾对我国有些媒体的转型做出过这样的评价,“中国有些所谓的媒体转型,只是单纯把发表在纸质报刊上的内容复制粘贴到新媒体上,这是非常糟糕的做法。如果一家媒体拥有自己的在线平台,他们应该为这个在线平台专门生产内容,使其更适合网络阅读与传播。”
2005年创立初始时,《赫芬顿邮报》还只是一个博客性质的网站,浏览的人不多,受众主要在上面讨论一些热点话题。短短十年间,《赫芬顿邮报》是如何在媒体转型的大潮中迅速地脱颖而出,成为一家国际化的传媒公司,它的成功之路对我国报业转型或能有所启发。
作为一家全球化公司,《赫芬顿邮报》拥有一个亿的用户和世界最大的英语新闻网站,在14个国家建立了分部。目前,《赫芬顿邮报》每天发布1500条新闻,在全球有超过1000名员工,开设了8万多个独立博客专栏。
一、内容生产模式新
转型时期的新闻内容生产模式,既需要保留传统媒体在生产深度内容方面的优势,又要想法设法将受众的力量吸纳进来。很多人认为《赫芬顿邮报》只是一个新闻网站,其实不然,《赫芬顿邮报》代表了建立在新的社区基础上的内容生产新模式。在这个社区里有记者,也有博客专栏作家,还有受众。截止2012年《赫芬顿邮报》对外公布的数据,它只有500名带薪工作人员,但有超过3000名投稿者为一个话题制造内容,此外它还有12000名签约的“公民记者”。
三者之中,仅有40%的内容是《赫芬顿邮报》记者生产的,却吸引着读者86%的注意力,这来源于《赫芬顿邮报》对于内容质量孜孜不倦的追求。《赫芬顿邮报》在全球有超过1000名员工,其中70%左右是编辑和记者。在《赫芬顿邮报》,记者在写完稿件,点击发送时,他们的工作才刚刚开始。一篇文章上线后,他们会进行无数次的测试,反复修改、更换更能吸引眼球的文章标题,确保人们看到标题就有读下去的欲望,能从标题联想到文章的内容。
此外,稿件刊登出来后,读者往往会发表评论,这些评论中有很多优质内容实际上是对记者采访写作的补充。看到有价值的评论后,记者会及时地添加内容、修改甚至重写整篇报道。在整个过程中,记者是跟随着稿件成长的,及时地关注事件在网络传播过程中的趋势和走向,对下一步的行动迅速做出相应地判断。
数量庞大的高端博客作者也是《赫芬顿邮报》内容生产的一大保障。《赫芬顿邮报》的博主都是各领域成功的领军人士,他们不计酬劳,却定期为网站贡献具有深刻见地的评论。这实际上也是一种成功的互利共生模式,《赫芬顿邮报》负责提供拥有一亿名读者的平台,撰稿人负责生产优质的内容,借助平台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赫芬顿邮报》还鼓励普通公民为网站提供新闻,希望公民作为用户的同时,也是内容的生产者,即人们常说的“公民记者”。“公民记者”的引入不仅增加了受众对于信息的关注度,还拓宽了新闻的来源。《赫芬顿邮报》将采访需要提问的问题和采集的信息等预先设计成表格分发给公民记者,他们完成采访后将填好的表格信息发回网站,由编辑编撰新闻稿。由于公民记者众多,能够借助群体的力量完成时间、空间跨度都较大的事件的跟踪采访和报道。
二、商业盈利模式新
当美国报业都在为印刷广告跳水、发行量骤减、读者流失焦头烂额之际,《赫芬顿邮报》在美国报业一片零落凋敝景象中一枝独秀。美国市场研究公司ComScore调查数据显示,2011年5月份《赫芬顿邮报》的月独立用户访问量首次超过《纽约时报》,这意味着《赫芬顿邮报》自2005年成立,仅用六年时间就跻身美国一线新闻网站行列。
从商业模式角度分析,《赫芬顿邮报》不仅是数字时代新闻业为数不多的能够成功盈利的例子之一,也是最近10年来最受瞩目的出版界新星。《赫芬顿邮报》的成功模式是:以最小的支出,提供最大范围的新闻;即时、全面,与著名人士的评论以及读者的反馈相结合;所有内容皆免费获取;收入主要来自广告,这建立在高流量的基础之上,因为它是网上被链接最多的博客网站。
《赫芬顿邮报》不向读者收取任何费用,所有利润全部来源于广告主。其巨大的点击量和始终靠前的搜索排名使得广告主钟情于它,而免费的高质量内容又带来了更多的点击量,两者形成良性循环,最终实现源源不断的盈利。
其一,重视技术提升,善用搜索引擎优化技术。《赫芬顿邮报》的编辑分为两部分,30%的人负责从事传统的采编业务;70%的人则坐在编辑室里,时刻紧盯谷歌网站,看哪些搜索关键词最受关注,然后根据这些关键词撰写新闻故事并发布。这就是所谓的“搜索引擎优化”技术。《赫芬顿邮报》将资金重点投放在技术提升上,重视搜索引擎核心技术的掌握和利用,使自身内容在搜索排名上尽量靠前来提升网站流量,以吸引广告主的注意和青睐。
另一方面,为了提升利润空间,《赫芬顿邮报》压缩自身运营成本,减少自身团队人员数量,鼓励普通公民上传新闻,并鼓励博主免费提交博客内容,来实现自身内容的丰富和廉价获取。还充分利用其他传统媒体的网上公开资源,主要是将其他媒体的内容进行二次加工,选择其他媒体发布的信息中最核心的部分编辑后上传,并附上原文链接,既避免了侵权纠纷,又通过优质便捷的服务保证了用户流量。
其三,除了不断提升用户流量换取广告收入之外,《赫芬顿邮报》还注重拓展其他盈利渠道。2012年8月开始,《赫芬顿邮报》涉足品牌内容,与多家国际化品牌合作,帮助广告商围绕与其品牌相关的主题创建并发行内容。通过这些不断的努力,《赫芬顿邮报》从2011年已开始实现赢利,完成绝大部分互联网新闻媒体无法做到的事。
轻盈的团队构成和丰厚的广告利润使《赫芬顿邮报》以高投入产出比运行。综上所述,《赫芬顿邮报》在内容生产、盈利模式等各个方面运用了“众包”、“免费”等互联网思维方式,用互联网的思维方式结合传统报纸的内容制作优势成功打造了一个以互联网思维为内核的媒体,可以说是报业转型时期的成功范本。
传统媒体一再被唱衰的今天,我们也不必过于悲观,尽管一再被唱衰,纸媒却并未走向穷途末路。因为即便是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我们仍然需要专业的记者生产好的内容,否则受众每天只能抱着电脑看些搞笑视频和段子了。固然,大浪淘沙的过程中会有一些媒体无力支撑,销声匿迹,然而传统媒体原创内容的制造和深度,是网媒的快餐式报道是无法代替的。
传统媒体的最大困境在于他们是否有能力从纸媒思维切换到互联网思维,真正理解什么是数字化媒体,然后彻底改变自身结构。相信大部分的传统媒体在积极转型后都可以焕发出新的活力,这将是一个漫长而值得期待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吴畏.新闻博客网站《赫芬顿邮报》何以迅速崛起[J].传媒观察,2012(01):13-14.
[2]胡泳.报纸已死,报纸万岁——报纸转型的关键策略[J].新闻记者,2011(11):15.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