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易元吉是宋代花鸟画坛不可多得的一位宫廷画家,他在宋代花鸟画革新中的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仅开创了花鸟动物画中的猿猴一种,也以此逐渐扭转了宋初黄家富贵的因循守旧之风。在绘画题材上,他另辟蹊径,以深山大川中的猿猴鹿獐为主要描绘对象;在绘画技法上更是秉承花鸟画中写生的传统,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的第一位猿猴画大师。
【关键词】易元吉;猿猴画;写生
北宋初期至中期宫廷绘画中的花鸟画沿革,基本上是围绕徐熙、黄筌两种画风展开。徐熙为南唐最重要的花鸟画家,黄筌少年时随老师刁光胤学画,后蜀孟知祥即位后,进三品服,后蜀孟昶执政时,任翰林图画院待诏,开始主管画院。在徐、黄异体之争中,黄氏风格在画院立足,并逐渐成为宋初院体花鸟筛选画家的标准。不仅限制了其他风格流派的发展,同时也局限了自身,造成了北宋中期花鸟画家既不去深入生活,又不敢自出胸臆的画风,处于长期迟滞和窒息的状况。而易元吉则是改变这种局面的重要人物。
易元吉,字庆之,长沙人,生年不可考。易元吉原本只是一位民间画工,但天资颖悟,异乎常人,初画花鸟蜂蝉,略有小成。后来他看到以花果题材名世的赵昌的作品后,感叹“世未乏人,要须摆脱旧习,超轶古人之所未到,则可以谓名家。”他不气馁罢手,而是确立“同能不如独胜”之志。在历史的记载中“对于猿猴的描绘,除南北朝时期的新疆克孜尔、森木赛姆等石窟壁画中有过大量生动的描绘外,在内地画家的笔下似乎还是一个空白。”而易元吉正是找到了这个突破口,另辟蹊径。他开始游历于荆、湖间的名山大川,搜奇访古,尤其是深入万守山百余里以“觇猿狖獐鹿之属”“逮诸林石景物,一一心传足记,得天性野逸之姿,寓宿山家动经累月”。
易元吉所画花鸟猿猴獐鹿,形象生动,呼之欲出,深受时人赏识,在当时的花鸟画坛“无出其右者”。他在艺术上之所以取得如此高的成就源于长期的野外写生经历,使得易元吉积累了丰富的形象素材和生活经验。他画中的花鸟走兽透发出独特的“天性野逸之姿”使得画院画家们的艺术相形见绌、黯然失色。关于易元吉的写生态度,在《宣和画谱》中均有记载,他不仅继承了前人的花鸟写生之传统,同时又发展了这一传统。为了能够形象生动地表现“猿獐”这一题材,他深入山间且细致地观察体验猿猴等野生动物的生活习性。由于对动物有了充分了的解,故所作充满生趣。他还在居所之处的后院,种植花木、芦苇等植物并以乱世置于其间,同时还饲养水禽并时常从窗户后面观察它们的动静游息的情态,这都使他的艺术创作达到“得其天”与“落笔之际,不知我之为草虫,草虫之为我也”的艺术追求与境界。这都是易元吉通过“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艰苦实践达到升腾变化的结果。关于易元吉的作品,《宣和画谱》中记载:“藏二百四十有五。”其中关于猿猴獐鹿之作占相当比重,而含“写生”的作品也较多,如《写生戏猫图》、《写生南果图一》、《写生折枝花图一》、《写生月季图一》、《写生太平花图一》等等,足见写生在易元吉花鸟走兽创作中的特殊意义。
易元吉的传世作品中,可以确定为易元吉真迹的为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的《猴猫图》。《猴猫图》为设色绢本长卷,纵32厘米,横57厘米,无款印画。面中一只猴子和两只小猫,右侧的猴子被拴在木桩上,可能刚从深山中捕捉回来,还带着野性。怀中劫持一只小猫,似吓得“咪咪”直叫;而画面左侧的另一只猫则惊避而逃,却又忍不住回头看自己的同伴,因怕自己也被顽猴捉住,只能在回走中频频回头。这一戏剧性的一幕被刻画得入木三分。作品釆用了高度写实的技法和纪实的手法来表现,图中两只狸猫,除了眼窝、鼻翼、唇齿、趾爪等处,以精致的细线描勾画轮廓,沉稳的线条,笔笔绘出,再用淡色轻加渲染,毛色层次井然分明。现存画卷上,猫身多处残破,后来经过人的修补,差异处更显示出原创者的笔墨功夫。黄猴也是采取同样的画法,其盘坐的身躯,全由走向不同的毛发纹路和细腻的毛色变化来构成。易元吉于此幅画中给我们展示了深厚的功力,与米芾《画史》中所述:“易元吉,徐熙后一人”,认为“但以猿獐称,可叹!”一说相符,可见米芾的称誉并非无由。
《聚猿图》卷,绢本,水墨,纵141厘米,横40厘米,藏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这幅借鉴了山水的全景式构图,这种独特的构图方式在花鸟画种并不常见,因为宋代花鸟画一直以黄荃为代表的珍禽异鸟,或以徐熙一路的花竹禽鱼为主要描绘对象,这些题材从对象本身来讲都属于偏小型的一类,因此宋代很少有这么大尺寸的花鸟画作品。这幅作品描绘的正值秋冬之季,深山老林里的一群正在嬉笑玩耍的猿猴,这些猿猴或攀树、或踞石、或跳跃、或嬉戏等在动态中展现出猿类的好动天性,整个画面营造出一种和谐、宁静的氛围。在这幅绘画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并没有像一般的画作那样给予留白,所有的细节描绘都是易元吉深入到山中,以他敏锐细致的观察力,长期观察猿猴的日常生活,将猿群的分布于横列式方式展开,从右至左边地观察,最后再写生,才形成的极为自然的有秩序的画面。所以可以肯定的是,这幅画的侧重点在于对客观的自然的描绘,并没有过多地展示出画家主观的意图,这反而形成了作品中笔法灵动、气格高古、质朴真实的风貌。《聚猿图》在猿猴的描绘上可谓是下足了功夫。因为易元吉对于群猿的刻画极为传神,老猿、母子猿、小猿、壮猿,动作表情不一。对每个猿群的描绘都不一样,神情、毛发、动态都可说非常到位却又不雷同,这是需要长时间的观察和记忆的。首先在画面右侧岩涧垂泉正从山间穿过岩石的层层阻隔,飞泻而来,几只猴子在小溪中戏水的样子,好像人类在夏天的河流中戏水的样子,非常的生动。岩洞及洞外岩石枯木、坡岸显然是群猿的主要活动场地,也是画卷的高潮所在其次,在岩洞里有只白猿露出半个身子往外看,白猿下边有几只猿,视点集中在一个地方。对面岩石上,有十猿或抱或拥,或坐或立,或哺乳,或仰卧观天,安静异常。泉对岸高大的树上,群猿围绕大树互相戏耍。画面最左边的一个猴子,其视点已经远离了画面中心,让观者产生画外之画的错觉,赋予了对于画面之外的延伸空间想象的能力。
易元吉的作画风格在总体上也是倾向于调和“徐黄”二体的一种新风貌,但与赵昌相比,他更接近于徐熙的“野逸”画风。而且在易元吉之后,画史评论家开始重视对徐熙画派研究,并从中挖掘出其的艺术价值。而易元吉在艺术道路上的选择从某种程度上对于扭转鉴赏者原先所固有的审美观念和认识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易元吉以后,中国绘画史上出现了不少猿猴方面的作品,尽管均为佚名之作,但仍表现出很高的艺术水准。
【参考文献】
[1]薄松年.古代绘画作品中的猴趣[J].紫禁城,2004(01).
[2]岳任.宣和画谱[M].湖南:湖南美术出版社,2004.
[3]薛珂.中国花鸟画通鉴3[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8.
[4]徐培晨.易元吉猿猴画探析[J].艺术百家,2009(05).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