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联系电话
论文范文 当前位置: > 写作指南 > 论文范文 >

高二适与“兰亭论辩”

时间:2016-09-20 09:13来源:www.hexinqk.com 作者:张沐 点击:
【摘要】1965年,郭沫若《由王谢墓志的出土论到〈兰亭序〉的真伪》一文发表后,在书法界引起了轩然大波,书法大家高二适率先提出质疑,在《〈兰亭序〉真伪驳议》一文中对郭沫若的文章观点进行了逐一批驳。 【关键词】兰亭论辨;高二适;郭沫若 一 高二适长期
  【摘要】1965年,郭沫若《由王谢墓志的出土论到〈兰亭序〉的真伪》一文发表后,在书法界引起了轩然大波,书法大家高二适率先提出质疑,在《〈兰亭序〉真伪驳议》一文中对郭沫若的文章观点进行了逐一批驳。
 
  【关键词】兰亭论辨;高二适;郭沫若
 
  一
 
  高二适长期浸淫在传统文化的汁液中,广采博取,舞文弄墨,是中国现当代一个著名学者、诗人和书法大家。
 
  在书法实践上,他巧妙地将章草、今草、狂草熔于一炉,既有高古雅逸之品格,又有奔腾跌宕之气势,尤以线条的劲键、结字的紧密见长,形成“开章亦今亦狂”的独特风貌。他的作品往往洋溢出浓郁的书卷气。林散之就曾称赞他的书法“不负千秋,风流独步”,沈尹默更是将其书法誉为“三百年来未见之”。
 
  在书学研究上,高二适重视渊源法度,认为今草书体由章草省变而出,若草法出于章草,“则高古无失笔”。同时提倡“师古而能变”。著有《〈刘梦得集〉校录》、《刘宾客辨易九流疏记》、《新定急就章及考证》等。
 
  对于经典,大部分人都会唯其马首是瞻,不敢有一丝疑义。但是高二适却能对经典进行理性的思考,从不人云亦云,因此经常能够发出非凡的见解,令人深思。赵孟頫精通各体,其书法集古今之大成,超迈唐宋,直追右军。由于赵孟頫是降臣,因而遭到傅山等人的非议。傅山从民族气节的角度出发,认为赵氏书法拙劣。但傅山此论并不能服众,因为其并没有真正从书法自身的角度来思考问题的。是典型的“人品决定书品”的批评家。而高二适则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指出赵孟頫书法的不足。对于赵书的成就给予极大的肯定,同时也不避讳其不足,这反映了他辩证的看待古代书家的成就。他能够辩证的对待古代经典,不人云亦云,不盲目崇古,可见其治学严谨的态度。正是这种严谨的态度让他在面对郭沫若的文章时有了辩论的欲望。
 
  二
 
  高二适原名锡璜,后改名二适,取“适吾所适”之意。名利和官场显然对高二适没有什么吸引力,他追求的是一种闲适自由的恬淡人生。然而想以这种心性生在20世纪的中国,却并不容易。
 
  上个世纪60年代,随着“文革”的深入,郭沫若的学术思想受到极左思潮的影响,带有极其鲜明的政治立场和政治因素。他的观点基本上认为《兰亭集序》是假的。郭沫若从书法和文章的思想——佛、道的哲学因素综合考量,认为《兰亭集序》不会出于王羲之之手。
 
  在《〈兰亭序〉的真伪辩驳》中,将郭沫若《由〈王谢墓志〉的出土论到〈兰亭序〉的真伪》一文中所谓证据逐个反驳。文章中指出,首先我们要对初唐各位书家的鉴别能力有信心,从古至今那么多书家过了眼,为何鲜少质疑真伪。其次,王羲之的书法艺术是在不停地发展的,它从隶书里吸收精华和营养,又能脱胎隶书笔意带来的制约,往行书方面发展,能够写出《兰亭序》那样的作品并不是不可能。再者,从美学的角度讲,《兰亭序》书法、文思之潇洒飘逸,与东晋士族的风貌也相吻合的。高二适的文章中坚持《兰亭序》仍为晋代王羲之手笔,并非后人伪作,这一论点与郭沫若的文章针锋相对。
 
  高二适学识渊博,书学理论与实践都很过硬,并且出了名的治学严谨。在面对郭沫若《由〈王谢墓志〉的出土论到〈兰亭序〉的真伪》一文中诸多不切实际的论点时,冒着可为“世人矢的,被人唾嗓”的风险,第一个站出来反驳郭沫若的观点,拟定《兰亭序真伪驳议》文,援据坚确地指出,兰亭序为真非伪。语气措辞激烈也在所难免,毕竟面对赵孟頫,他都不留情面的加以批评。可是,文章写成之后却无处发表,只得寻求谊兼师友的章士钊前来帮忙,也亏得章士钊与毛泽东的特殊情谊,终于获得“笔墨官司,有比无好”的“最高指示”。于是,《兰亭序真伪驳议》全文先后发表在《光明日报》和《文物》上,享受了与郭沫若文章同等的待遇。估计当时郭沫若也没有想到会有这样一个“小人物”来挑战自己的权威,于是反驳的文章也就随之而来。
 
  郭沫若两篇反驳文章之一是《〈驳议〉的商讨》,文中引证清人赵之谦批评唐太宗推重二王书法的一段话,也就是毛泽东说的“找出赵之谦骂皇帝一段有力”。郭沫若在文章中揶揄高二适:“与赵之谦的‘妄言’相比,高先生的《驳议》却是在绝对信仰唐太宗及其群臣。”“高先生之信仰唐太宗,似乎比唐初群臣有过之而无不及了”。郭沫若已经把高二适作为“过分崇拜帝王将相者在现代还不乏其人”中的第一人予以认真对付了,这深合毛泽东的主张,从而也得到了“文章极好”的评价。《〈驳议〉的商讨》见报后,高二适在致章士钊的信函中曾予评论:“郭文未肯休止,可谓都在兰亭真伪本题之外,他不信晋书(唐太宗)又引用之,也不全信李文田,既用赵之谦一妄人(越缦堂评赵)的诽谤帖学,又加自明误解赵魏汪客甫题跋。要唐文皇学马列,引我主席词语压人。”最后一句话是指郭沫若文中引用了毛泽东词句“唐宗宋祖,稍逊风骚”。在另两封信中,高二适说:“兹适答郭老文已成矣,分三节,计万余字。”“12日寄呈答驳议的商讨一稿”。遗憾的是,高二适先生这篇万余字的答郭文不仅未能发表,至今仍然下落不明。
 
  能将能言善辩的郭沫若逼到用毛泽东的诗句来揶揄高二适的境地,可见当时的气氛有多么的紧张。同时也反向证明了高二适的言辞和态度是如此的犀利和坚决。曾经有文章指出“高二适对当时的政治显得相当‘陌生’。常言道‘无知者无畏’,他不知道或未领略过政治的厉害,所以才不怕政治有可能带来的种种后果”,这其实是一种误解。高二适对这场论辩可能引发的政治后果是有清醒认识的。早在兰亭论辩展开之时,高二适和章士钊的书信往来中就有记录,在信中高二适表示“唯前途有否,以论学为重,一时得失为轻”,“适人微言轻,知文坛有人把持,顾为书艺兴废,不甘作寒蝉,所以才求公将鄙文呈献政府,冀待采纳,非有他望也”。这些信件所展示出来的是他明知道自己人微言轻,却仍以论学为重,为了书法的发展,不在乎自己一时之间的得失,之前途于不顾,公开反对郭沫若的书学观点。
 
  虽然“兰亭论辩”已经过去很久,但是其本身仍然存在极高的学术价值及意义。这场论辩围绕隶书笔意、文字出入、文章风格、智永依托《兰亭序》等焦点问题,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参与论辩的郭沫若、高二适等人在文章中提到的出土墓志及文献等资料都是经过很大精力收集整理的,并非空穴来风。文物出版社出版的《兰亭论辨》一书上编收录了上述十五篇文章,而下编收录了三篇文章:章士钊的《柳子厚之于〈兰亭〉》、高二适的《〈兰亭序〉的真伪驳议》、商承祚的《论东晋的书法风格并及〈兰亭序〉》。《兰亭论辩》的出版说明指出“郭沫若同志的看法在学术界引起了热烈讨论,报刊上发表了不少文章,多数文章赞成郭沫若同志的意见,支持他以辩证唯物主义的批判态度推翻历代帝王重臣的评定”。虽然也收入少量反对文章,但其官方的立场和倾向已经很明显了。
 
  从哲学的角度讲,高二适反驳郭沫若的文章观点,看似是个让人意想不到的偶然,但从高二适自身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和敏锐的政治觉悟来看,其实也是必然的。当时特殊的政治环境,高二适并不是不了解所有的困难,正是因为了解这样的论辩一旦展开会产生怎样的政治风暴,却依旧选择去勇敢面对,这也是他作为文人对那个时代做出的最有力的一击。
 
  【参考文献】
 
  [1]文物出版社主编.兰亭论辩[M].文物出版社,1977.
 
  [2]华人德,白谦慎,主编.兰亭论集[M].苏州大学出版社,2000.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论文投稿1002080872 论文投稿1003158336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论文  
热点论文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1503-3935
微信号咨询:
18915033935
网站简介 核刊总览 普刊专栏 期刊验证 学术答疑 服务流程 写作指南 支付方式 信用说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提供投稿辅导 论文投稿 投稿辅导 核心期刊检索 核心投稿辅导等服务,本站刊载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10031583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