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汉壁画墓是汉丧葬文化的一部分,其所具有的阶级属性必然要受汉制的影响。从周礼、秦制、楚俗的角度看,汉壁画墓具有中上阶层贵族属性。
【关键词】汉制;汉壁画墓;阶层属性
一、已发现的汉壁画墓现状分析
现已发现的汉壁画墓共76座。南越王墓和柿园的梁王墓为王侯级大墓。打虎亭2号墓,为东汉末皇室成员或近属。董园村1号墓出土银缕、铜缕玉衣各一,有“延熹七年”、“曹侯”题记。2号墓有壁画残迹且出土玉衣片,墓主可能是列侯一级。翠竹园墓、曲江池墓与交通大学及理工大学墓,从出土敛玉看,墓主身份皆较高。洛阳烧沟61号墓,男性墓主生前是一武官或两千石级别的将军;卜千秋壁画墓,墓主生前官至郡守;偃师杏村壁画墓,墓主是可享受九乘安车的官员。金谷园新莽壁画墓,男性墓主生前为一武官;金谷园东汉壁画墓和新安铁塔山壁画墓的墓主均是享有门卒守门的贵族。和林格尔壁画墓墓主生前官至“乌桓校尉”。千阳县汉墓墓主至少为郡守级官员。夏县王村东汉壁画墓墓主画像旁有榜题“安定太守裴将军”。北园1号墓墓主品秩为两千石。苌村东汉壁画墓有题榜“巴郡太守”、“齐相”等。
许多墓主的身份还有待确认,但从以上考古资料中可知,墓主的官秩多在郡守(品秩两千石)以上,具有中上阶层贵族属性。
二、从汉制形成的影响因素上分析
汪小洋先生从多角度分析认为壁画墓墓主是中上阶层贵族。笔者认为这还需从汉制形成上分析。韩国河先生提出汉制的形成是“承周制”、“融楚俗”、“袭秦制”的结果。墓葬葬俗、葬制是汉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汉壁画墓的阶层属性也应受此影响。
1、承周制
壁画在西周时期已出现在墓葬建设中,扶风杨家堡发现西周墓墓壁上白色菱纹图案即为壁画的痕迹。“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墓葬中出现壁画也是大事,享有者应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孔子家语·观周篇》有这样一个故事:“孔子观乎明堂,睹四门,墉有尧、舜之容,桀、纣之象,而各有善恶之状,兴废之诫焉……孔子徘徊而望之,谓从者曰:‘此周所以盛也。夫明镜所以察形,往古者所以知今。’”不论孔子观明堂与否,至少说明壁画这种艺术形式早已出现,并被孔子认为是维护和宣传周朝礼制的重要手段。汉武帝后,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无疑会促使壁画在汉中上阶层贵族墓葬中的使用。
2、融楚俗
贺西林先生谈到柿园墓壁画时指出:“在曾侯乙墓漆棺、马王堆汉墓漆棺、马王堆汉墓帛画以及砂子塘汉墓漆棺画等众多的楚和西汉早期丧葬艺术中都可以嗅到这种浓烈的装饰气息。”他还注意到马王堆1号墓第三重朱地漆棺左侧板画面的造型、构图、色彩等与柿园梁王壁画墓顶部壁画惊人相似。结合西汉铜镜、织锦等艺术形式,他认为“这一时期的墓室壁画从图像到风格上都带有其他丧葬绘画的痕迹。明显地表现出对于其他传统艺术的借鉴与挪用。”也就是说,墓内壁画的形成可能与楚地早期墓内帛画和墓棺漆画有密切关联。笔者认为,无论帛画、墓棺漆画抑或后来的壁画都在某种程度上都反映了一个事实:这些贵族阶层虽然能把玉、陶、车马器等生前象征身份地位和财富的东西带入另一个世界,但对于升仙层面的需求和长生世界的构造却只能靠墓室帛画或壁画来实现。因此笔者并不认为壁画完全就是中下阶层把生前未享用的东西绘在墓壁上,而王侯贵族乃至帝陵内无壁画的观点。王逸认为屈原《天问》所描述的是楚先王庙及公卿祠堂内的壁画。据孙作云先生统计,其内容除了日月星辰、昆仑山外,还有人物故事。历史人物也是早期墓内绘画常表现的题材。例如洛阳烧沟61号墓的壁画中也出现了“二桃杀三士”的画面。由此可见,汉壁画墓的形成在某种程度上吸纳了楚文化贵族阶层与壁画紧密联系的特点。
3、袭秦制
《史记》载始皇陵:“上具天文、下具地理”。笔者认为壁画是表达“天文”的极好选择。墓顶绘有天体星象在汉代壁画墓中多有体现。秦汉帝陵均为挖掘,不能排除其中有表达升仙和天象的壁画。在咸阳第一、三宫殿建筑倒塌的堆积中发现了一些壁画残块,内容包括车马、人物等。始皇陵即按咸阳城布局,遵循“事死如事生”的观念,地宫也极有可能存在壁画为装饰。
从汉制的形成上分析,笔者认为汉壁画墓墓主应属于中上阶层。正如张亚娜所说:“从目前的考古资料推测,王侯贵族等上层统治阶级有使用壁画装饰墓葬的传统。”
三、对比画像石墓所引发的思考
罗伟先、李银德、周保平等先生均撰有文章论述汉画像石墓是中下阶层遗存的观点,其墓主基本上是以俸秩在两千石及以下的官吏和商贾富豪为主。
壁画墓墓主是两千石及以上官吏,属中上阶层。由此笔者分析两千石是否是一个“界标”?韩国河先生把汉墓划分为四级:1、帝后墓;2、诸侯王、列侯、郡太守及二千石以上官秩墓葬;3、县令或相仿等级墓葬;4、中小地主及庶民墓。如果把1、2归为中上阶层,3、4即为中下阶层。那么官秩为两千石(又分为:中两千石、两千石、比两千石)是否是分割点或是属于中层阶级?若把此点界定太死,又难以和史实吻合,所以笔者认为两千石所属阶层在今后研究中是值得关注的。
【参考文献】
[1]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中国考古学·秦汉卷[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521.
[2]张亚娜.河南密县打虎亭汉墓及相关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05:50,51.
[3]李灿.亳县曹操宗族墓葬[J].文物,1978(8):34-38.
[4]黄佩贤.近年关中地区出土西汉壁画墓的启示[J].文博,2011(3):9-10.
[5]汪小洋.汉壁画墓墓主人阶层探讨[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6(1):25.
[6]内蒙古文物工作队.和林格尔发现一座重要的东汉壁画墓[J].文物,1974(1):12-15.
[7]王永光.山西千阳县汉墓发掘祭简报[J].考古,1975(3):102.
[8]高彤流,刘永生.山西夏县王村东汉壁画墓[J].文物,1994(8):40.
[9]李昌韬,王彦民,陈万卿.河南荥阳苌村汉代壁画墓调查[J].文物,1996(3):19.
[10]韩国河.秦汉魏晋丧葬制度研究[M].陕西:陕西人民出版社,1999:50-56+156.
[11]﹝三国·魏﹞王肃.孔子家语[M].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社,1991.
[12]郑岩.关于汉壁画墓起源问题的思考[J].北京故宫博物院院刊,2005(3):61-69.
[13]﹝汉﹞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2009.
[14]罗伟先.汉墓石刻画像与墓主人身份等级研究[J].四川文物,1992(2):27.
[15]李银德.徐州汉画像石墓墓主身份考[J].中原文物,1993(2):38.
[16]周保平.对汉画像石研究的几点看法[J].东南文化,2001(5):34.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