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联系电话
论文范文 当前位置: > 写作指南 > 论文范文 >

中国古代建筑中台基的起源与构成

时间:2016-09-17 09:14来源:www.hexinqk.com 作者:周倜 点击:
【摘要】台基在中国古建筑中起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史记》里尧之有天下也,堂高三尺,汉有三所之制,左嘁右平。三阶即台基,嘁就是台阶的踏道,平即是御路。台基在中国古代建筑的地位尤为突出,重要的建筑物都修建在基座之上,以显示其
  
  【摘要】台基在中国古建筑中起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史记》里“尧之有天下也,堂高三尺,汉有三所之制,左嘁右平。”三阶即台基,嘁就是台阶的踏道,平即是御路。台基在中国古代建筑的地位尤为突出,重要的建筑物都修建在基座之上,以显示其威严壮观。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传承,台基的实际功效已经早已蕴含在艺术价值之中。本文就台基的源起及其类型进行阐述,详细了解台基的构成与发展。
 
  【关键词】台基;起源;构成;功能;变化
 
  一、台基的起源与分类
 
  1、古代台基的起源与其功能性
 
  中国古代人类的住所是从穴居逐渐发展到地上的房屋。“半地穴式”房屋虽有很多优点,比如保暖和防风的问题比较容易解决,对于施工来说,也相对比较容易简单一些。但是,一旦遇到大雨,房屋就立马会变成一个水池。在几千年前,人们为了防止木制的房屋受潮,确保房屋能够安稳的在地面上建造起来,就将松土夯实,堆起一块方形的土台,这就是最初的台基。台基的出现是起源于其功能作用,自然灾害以及蚊虫野兽的侵袭都会给古代人类造成不小的安全隐患,而台基的出现有效的抵挡了灾害及野兽的侵袭,同时使房屋变得更加的稳固。到了生产技术进一步提升的奴隶社会,君王就可以让大量的奴隶来进行修建台基的工作,台基便修筑得越来越高大,此时台基的大小就能表现房屋主人的权势和地位。
 
  台基的大小并不是毫无方寸的。过高过大的台基,不仅不美观,而且会浪费劳动力。当台基成为房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时,它的大小便形成了一个规定,这些规定是按照阶级地位作为标准划分的。人们或是选择自然高地作为地基,或是人工堆夯土筑台基。
 
  2、古代台基的分类
 
  从样式上划分,台基可分为平台式台基和须弥座。普通的台基就是用素土或碎砖三合土夯筑而成,通常用于小式普通建筑。较高级的台基比普通的台基要高,通常会在台基边上建汉白玉栏杆,常用于大式建筑或宫殿建筑的次要建筑。最高级的台基由几个须弥座相叠而成,通常用于最高级建筑。东汉时期,内填夯土外包砖的台基就已经出现了,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台基的四侧就开始进行装饰了。虽然台基本身有很强的实用性,但是人们并不满足于其朴素的外表。到了明清以后,人们便开始注重基座的装饰效果,但是对于建筑中的其他装饰石件相比较,台基上的雕刻纹样还是相对比较简单。
 
  须弥座大多情况下用于高等级建筑中。须弥座又名“金刚座”、“须弥坛”,源自印度,须弥即须弥山(喜马拉雅山)。在印度古代传说中,须弥山是世界的中心,用须弥山做底座,以显示佛的神圣伟大。
 
  二、台基的基本构成形式
 
  台基的基本构成主要分为台明、台阶、月台、栏杆四大部分。台明是台基的主体部分,建筑物通常就修建在台明上。台阶是台基的踏步。月台是台明的延伸,一般高等级的建筑才会有,在台基较高时会设勾栏。
 
  1、台明的构件组成及做法
 
  平台式台明的构件由柱顶石、阶条石、角柱石、陡板石、土衬石、垂带石、砚窝石和象眼石组成。垂带石的中线要与明间檐柱的中线相重合。砚窝石埋在台阶地下用以抵抗台阶的推力。平台式台明根据等级划分出两种做法。砖砌台明是台帮部分用细砖,镶边包角用石活或仍用砖作,属于低等次台基的做法。而满装石座是整个台明包括台帮全部用石活,属于中等次台基的做法。须弥座一般为砖砌或石雕,也有用琉璃饰面的。须弥座由数层简单枭混线条组成发展到有束腰、莲瓣、角柱等复杂雕饰。有些较重要的建筑采用双层或三层须弥座台基。
 
  《礼记·礼器》中记录了台基的高度与等级划分,“以高为贵”“天子之堂九尺,诸侯七尺,大夫五尺,士三尺”,《大清会典事例》中“公侯以下,三品以上房屋台基高三尺,四品以下至庶民房屋台基高一尺”。即,天子之堂的台基高度为3米,诸侯之堂台基高度为2.3米左右。大夫之堂的台基高度为1米5。士之堂的台基高度为1米,公侯以下,三品以上的房屋台基高0.6米。四品以下及庶民的房屋台基高0.3米。
 
  2、台阶的分类
 
  台阶称为“斜阶”,因坡度不同又分为平、峻、慢三种。从位置上划分,台阶可分为“正阶踏跺”、“垂手踏跺”和“抄手踏跺”。“正阶踏跺”位于前后檐的正中,“垂手踏跺”位于正面踏跺的两旁,而“抄手踏跺”位于两山的侧面。
 
  从形式上划分,台阶又可分为“垂带踏跺”、“如意踏跺”和“礓礤”。“垂带踏跺”中有带御路和不带御路之分,其中带御路的垂带踏跺属于高等次,不带御路的垂手踏跺属于中等次。“御路”位于宫殿中轴线上台基与地坪以及两侧阶梯间的坡道。“御路”最初的作用是方便推车上下台阶。在封建时代“御路”演变为皇帝才能使用,但皇帝出行多以舆代步,轿夫行走于台阶,于是将“御路”雕刻成祥云腾龙图案,以示皇帝为真名天子之意。“如意踏跺”是不用垂带石,只用踏跺的做法,一般用于住宅或园林。其形式比较自由,有的将踏面自下而上逐层缩小,或用天然石块堆砌成规则形状。而“礓礤”一般只用于推车。
 
  第宅踏道的坡度在宋代《营造法式》中是这样记载的,“造踏道之制,每阶高一尺作二踏;每踏厚五寸,广一尺。”清代《工程做法则例》:“凡踏跺石,宽以一尺至一尺五寸,厚三寸至四寸,须临期按台基之高分级数酌定。”其意为,每阶踏步的高度为100至150毫米,踏面宽300至450毫米。
 
  3、月台的作用及分类
 
  在古代建筑上,正房、正殿突出连接着前阶的平台叫“月台”,月台是建筑物的基础,也是它的组成部分。月台宽敞而通透,一般前无遮拦,故是看月亮的好地方,也就成了赏月之台。月台的另一个作用是可以在平台上接待、等候。如皇帝召集高官,高官们可在月台等候,而不用拥挤在走廊上。
 
  从形制生可区分为正座月台和包台基月台。正座月台位于房身基座前方,适合庭院中心居主体地位的殿屋使用。月台的高度比台基的高度矮150毫米。包台基月台把基座前半部分正侧面全包合,适合门屋、门殿之类的建筑。而包台基月台高度为台基高度的一半,再根据包台基月台到台基高度修建阶梯。
 
  4、栏杆的分类及构成形式
 
  栏杆古称阑干,也称勾阑。栏杆在使用中起分隔与导向的作用。栏杆一般由寻杖(栏杆上部横向放置的构件)、宝瓶云拱、华板、望柱(栏杆之间用来支撑的石柱)和地栿(栏杆最下层的横石)组成。宋式和清式栏杆在开始和终结的地方多半都附加另外的图案作为引导和收束,常见的就是云纹和抱鼓石。梁思成先生把栏杆分为三种,“用望柱及栏板者”、“用长石条而不用栏板者”、“只用栏板而不用望柱者”。在宋代栏杆的构造中,构件之间通过榫卯结构进行连接,其构件多,分件少,望柱之间距离大,寻杖细长。给人一种清秀,轻快,苗条的感受。而清代栏杆除了望柱、地栿以外,其余全都制成一体的栏板,其构件少,分件少,望柱之间的距离小,栏板缩小。寻杖粗壮,有一种庄重、稳定、强劲的感觉。
 
  三、结语
 
  随着中国古代建筑体系的不断发展与改善,其存在的意义已不仅仅局限于防潮避水,更高层面的精神需求蕴含在台基的建造中。建筑置于高大的台基之上,烘托出建筑的高大雄伟,显现帝王的皇家气派。至今,我们仍然能从古代文人的诗词歌赋中感受到高台建筑的壮丽与辉煌。不论从功能或美学角度出发,作为中国传统建筑重要组成部分的台基都具体无可替代的作用,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其重要性会愈发凸显。
 
  【参考文献】
 
  [1]刘敦桢.中国古代建筑史[M].中国建筑工程出版社,1984.
 
  [2]梁思成.清式营造则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3]张驭寰.中国古代建筑文化[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4]王其均.中国传统建筑雕饰[M].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论文投稿1002080872 论文投稿1003158336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论文  
热点论文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1503-3935
微信号咨询:
18915033935
网站简介 核刊总览 普刊专栏 期刊验证 学术答疑 服务流程 写作指南 支付方式 信用说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提供投稿辅导 论文投稿 投稿辅导 核心期刊检索 核心投稿辅导等服务,本站刊载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10031583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