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增加财政支持力度
由于我国起点较低,应该加大政府预算支出。为了保证发展低碳经济的资金稳定性,国家还应把发展低碳经济的资金作为日常性支出,增设低碳预算支出项目。还应设立低碳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支持稳定的低碳经济发展。
(二)完善低碳经济税收政策
适时开征碳税或环境税,促进改善生态环境,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通过对大量消耗资源的低值易耗品和在消费或生产过程中的高碳产品征收重复消费税,对无污染的清洁产品、绿色产品适当减税,引导消费。
(三)扩大政府绿色采购
政府购买产品的品种和数量,既能直接调节国民经济,又能起到引导和激励作用。政府应该建立合理的低碳产品采购标准,逐年提高符合认证标准的低碳产品的品种和数量,并增加强制购买比例,确保绿色采购制度的落实。
(四)发展绿色信贷
低碳经济的发展不仅需要技术和政策上的支持,更需要充足、稳定、持久的资金保证。在企业缺乏资金开展污染治理和新技术、新能源的开发时,建议在地方财政的支持下,通过银行降低利息率、延长信贷期等方式解决企业发展低碳经济中所遇到的信贷资金问题。
(五)建立财税激励的适时退出机制
根据以往经验,针对在财税政策扶持下逐渐发展稳定和成熟的能源产业和新技术等,应该建立财税政策的适时退出机制,避免公共资源的浪费。对于发展低碳经济的财税激励政策也应适时放松或转变。
三、低碳经济发展中财税政策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与作用
(一)改善生态环境
长期以来我国把经济增长,特别是GDP的提高作为考核政府干部经济成果的唯一衡量标准,这种做法忽视了生态环境的自然发展规律,导致资源严重受损、能源供给紧张,直接约束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发展低碳经济,财税政策也将从以经济增长为中心转变为以可持续发展为中心。开征新税种、对现有税制的改革以及加强发展低碳经济的财政支出力度,可以大量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推动社会各行各业开发新技术减少资源浪费,防止生态环境遭受破坏,从而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二)调整收入分配
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加大政府转移支付力度,完善税收政策,合理规划财政预算及支出比例。这对日益扩大的社会贫富差距问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财政支出的金额和项目体现着国家的政策导向,如果政府将大部分的财政资金用在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支持中部地区崛起、西部地区开发,加大对环境保护、能源安全、生态建设等方面的投入,势必可以拉动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另外,还要改革个人所得税和消费税的征收,要改变其税目征收与家庭消费脱钩的情况,应对消费金额大且多消费于高碳产品或大量耗费资源的商品的个人进行重复征税。
(三)促进和谐就业
与以制造业为主的第二产业相比,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一般具有低碳排放量、高附加值的特点。我国为了顺利从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势必会逐渐改变以制造业为主的产业结构,积极推动为居民提供各项社会服务的第三产业的发展。这样不但可以优化产业结构,减少碳排放量,还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吸纳城乡就业人口,从而实现低碳经济和就业发展的双重目标。同时,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发展风能、核能、太阳能等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将创造就业机会。
(四)优化税收体系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