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联系电话
论文范文 当前位置: > 写作指南 > 论文范文 >

论唐传奇梦叙事视角转换及其艺术效果(2)

时间:2013-08-22 14:27来源:核心期刊网 作者:聂小婉 点击:
唐传奇梦叙事采用的视角主要有第三人称全知视角,第三人称限知视角,第一人称限知视角。 全知视角是小说创作常用的叙述形式,叙述者凌驾于整个故事之上,处于全知全能的地位,洞悉一切故事情节、人物、心理、场景等
  唐传奇梦叙事采用的视角主要有第三人称全知视角,第三人称限知视角,第一人称限知视角。
  全知视角是小说创作常用的叙述形式,叙述者凌驾于整个故事之上,处于全知全能的地位,洞悉一切故事情节、人物、心理、场景等,并可作随意的修整和处理。全知视角一般以第三人称为主。第三人称全知视角是唐传奇中采用最为普遍的叙述方式,但不同于史传一般从正面对传主人物进行叙述的是,唐传奇一般从与传主有密切关系的次要人物写起,“即把这个次要人物作为视点角色,置于故事前后,而将传主放在故事后台,采取视点人物的局部限知叙述,将其性格面目若隐若现地刻画出来。”{2}比如《枕中记》,整个故事由一个叫吕翁的道士引出,然后遇见名叫卢生的少年,面对卢生的困惑,道士用青瓷枕头将卢生导入梦中。然后叙述者以客观、冷静和超然的视角独立于故事之外,叙述了整个梦境,最后以卢生梦醒和道士的感叹收尾。
  第三人称限知视角是指“叙事者往往放弃自己的眼光,而采用故事中主要人物的眼光来叙事”{3}。叙述者不再是全知全能的上帝,叙述者只是故事的证明者,他的视野与读者的视野一致。由于视角所限,在叙述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悬念,给读者留下阅读空白和想象空间。比如《三梦记》第一梦刘幽求在归使途中,看见妻子与一群人坐在寺庙中说笑,很是愤怒和困惑,并扔瓦片打散了他们,但进入寺庙后又未发现这群人的踪迹。到此,读者与刘幽求的视野是一致的,都不明白这件事的缘由。之后刘幽求回到家,妻子向他讲述了刚才的梦境,而这梦境与刘幽求之前遇见的事情完全吻合。这种互梦现象用第三人称限知叙事来讲述,显得真实而又离奇。
  六朝小说的叙事视角大多采用第三人称全知视角,而唐传奇最大的突破在于出现了第一人称限知视角,即“叙述者就像其他人物一样,也是这个虚构的小说世界中的一个人物,人物的世界与叙述者的世界完全是统一的”{4}。在此类作品中,叙述者、行为者、视点人物是统一的,一般以“余”、“仆”作为故事中的一个角色,直接进入故事的虚拟世界。比如《秦行记》,作者沈亚之以第一人称叙事视角讲述了自己的一场梦境,从受秦穆公恩宠,娶公主,后公主病逝,辞秦还乡,梦醒后得知所寝之邸舍正是当年穆公葬地。梦中的见闻和感受均是作者本人的真实感受,使读者能随之走入梦境,身临其境。
  二、多种叙事视角的转换及其艺术效果
  每一种叙事视角都有其优越性和局限性,中国古典小说叙事时往往采用全知视角,但全知视角由于作者的过多干预,使作品和读者产生距离,降低了作品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全知叙事作品的结构多严格遵守自然时序和事件因果逻辑,是一种封闭式线性模式。而单一的限知叙事又很难足够满足叙事需要,特别是涉及到梦幻或神怪等题材的时候,单一的限知叙事容易产生过于奇诡的效果。唐传奇叙事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与发展了史传文学,比如《左传》中也有许多梦境描写,这些梦境描写大多以全知视角为主要叙事视角,史官以上帝全知全能的态度来叙述史实以及各种人物的梦境。比如成公十年,晋景公梦见大鬼,巫人释梦说晋景公吃不到来年的新麦了,后来晋景公在吃新麦前掉入厕中淹死,由一个小臣背他出来,后来小臣被殉葬。而这个小臣刚好在早晨梦见自己背着晋景公升天。这种不吉利的梦,小臣断然不敢宣扬,而且从做梦到殉葬的时间也不长,那么小臣作为底层人物,他的梦境如何被史官得知。
  “在采用了某种叙事模式后,如果不想受某种固定模式的制约束缚,叙事者往往只能侵权越界,这种叙事方式在叙述学中被称为‘越界式视角’。”{5}因此,唐传奇作者在进行叙事时,特别是涉及到梦幻的叙事,大胆采用多种叙事视角相互交叉结合的叙事方式。“实际上几乎所有的‘全知全能叙述’都可以分解为一系列不断变化的特许范围,也就是说叙述者很自由地采用不同的视角叙述。”{6}唐传奇作者叙事时对视角的采用和转换主要是根据情节发展的需要,有意进行全知视角和限知视角的调动和配合,使各种视角取长补短,相辅相成,从而产生独特并瑰丽的艺术效果。唐传奇梦叙事的视角转换所产生的艺术效果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此起彼伏而又曲折离奇。
  二是深入心理描写,多角度刻画性格,塑造更为鲜活的人物形象。
  三是真切地反映现实生活及唐代文人的心理,表达了作者的人生哲学。
  四是现实与梦幻环环相扣,亦真亦幻,奇诡瑰丽。
  比如《南柯太守传》,作者在开篇以第三人称全知视角交代了淳于棼的全部底细,使读者一目了然:
  东平淳于棼,吴楚游侠之士。嗜酒使气,不守细行。累巨产,养豪客。曾以武艺补淮南军裨将,因使酒忤帅,斥逐落魄。纵诞饮酒为事。家住广陵郡东十里。所居宅南有大古槐一株,枝干修密,清阴数亩。淳于生日与群豪大饮其下。贞元七年九月,因沉醉致疾。时二友人于坐扶生归家,卧于堂东庑之下。……生解巾就枕,昏然忽忽,仿佛若梦……
  入梦后的淳于棼进入“槐安国”,娶公主,任南柯太守,后失势被贬,遣回故里,然后梦醒回到人间。梦境时间长达约二十年,在整个叙述过程中,作者采用的是无所不知的全知视角,使整个叙述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梦醒后,作者一改往态,并不马上揭示真相,而是转为第三人称限知视角,叙写淳于棼“感念嗟叹”,与二友“寻槐下穴”、“寻穴究源”,最终“生感南柯之浮虚,悟人世之倏忽,遂栖心道门,绝弃酒色”,而读者也在此豁然开朗。故事结尾,作者又转为第一人称限知叙事,“询访遗迹,翻覆再三,事皆摭实,辄编录成传”,刻意表明故事来源可靠,真实可信。并借此发表议论,告诫“后之君子,幸以南柯为偶然,无以名位骄于天壤间云”,表现了作者的处世态度和人生哲学。
  《谢小娥传》最能体现唐传奇作者在梦叙事视角转换上的用心良苦。叙述者以“余”的身份介入并贯穿整个故事,叙写了自己耳闻目见谢小娥的志行,显得真实而又奇异。作者开篇依然是以第三人称全知视角交代了谢小娥的背景和经历,讲述了谢小娥父亲和丈夫被杀害的经过,然后谢小娥流落到上元县寺庙中,其后先后梦见父亲和丈夫告诉她仇人是“车中猴,门东草”、“禾中走,一日夫”。然后作者又转为第三人称限知叙事,讲述小娥四处寻人释梦,却不得解。困难疑惑之时,谢小娥遇见了作者李公佐,在此叙述角度转为第一人称限知叙事: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论文投稿1002080872 论文投稿1003158336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论文  
热点论文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1503-3935
微信号咨询:
18915033935
网站简介 核刊总览 普刊专栏 期刊验证 学术答疑 服务流程 写作指南 支付方式 信用说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提供投稿辅导 论文投稿 投稿辅导 核心期刊检索 核心投稿辅导等服务,本站刊载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10031583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