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推进新型农机具的应用,促进了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新型农机具的推广应用,提高了生产效率,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解放了生产力,让更多的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经商,人平年创劳务收入近两万元左右。
二、惠农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惠农政策能够出台,必然要反映农民需求,或多或少吸纳农民需求。然而,对于决策者而言,农民需求本身难以发现,特别是真实需求并不一定能被捕捉到,还有就是能在多大程度地找到需求。即使找到农民需求,由于需求信息上达的通道环节过长,客观上造成了信息损失存在的可能,这就给决策者对需要和问题的严重性的评估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相联系的是,是否采取政策行动,在多大程度上采取行动的难题。农机补贴惠农政策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有些机具价格偏高
虽然国家给予了一定的补贴,但有些大型机具的价格较高,相对普通农户的购买力来说有点偏高,不利于广泛范围推广。
(二)机具使用存在问题
部分机手是初次接触和使用新型机具,存在着操作不熟练,调试不当,保养不到位的问题,需要生产厂家和农机部门共同搞好技术服务。部分机具也确实存在产品质量欠佳,售后服务跟不上的问题。
(三)农机推广经费短缺
推广先进实用农机具,要求从政策宣传、部门协调、组织实施、示范演示、技术培训、售后服务等各个方面给农民提供方便和服务,需要大量的工作经费,但因经费有限,人力不足,给农机推广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四)燃油补贴落实“错位”
农机燃油价格昂贵,更是短缺,农忙时节得排队购买,在时间就是金钱的农忙时节,让农机作业者有苦难言。现行农业燃油补贴按田亩面积由地方财政直接补给承包田地农户,而农机作业机械与道路运输车辆实行同价供油、同窗口供油,农机户没有得到补贴资金,占有田地的农户就是不用机械耕种也有农用燃油补贴,造成农用燃油补贴落实中的“错位”,形成了“农田作业的机械也承担起了公路养路费”的事实,加重了农机户的负担,损害了农机户的利益,影响到农机具的进一步推广,影响到农机购置补贴工作的推进。
(五)基础设施影响较大
农机机械化的推广受农村基础设施和其他诸多因素影响较大,主要表现为机耕道数量少,路况差,宽度窄。近几年来,虽然通过村村通水泥路建设和土地整理项目,部分机耕道有所修缮,但大部分仍达不到使用机械化质量要求和群众需求。机械化的推广使用还受到农作物品种不同,收获时节不一致,部分丘块面积小,田埂过高等其他因素的制约。
三、提升我国农机补贴惠农政策在农业经济发展中作用的有效途径
(一)培育农民市场意识,提高农民文化素质
农村教育是国家教育水平的象征,发展农村教育,提升农民文化素质是发展农村经济乃至全国经济的重要基础。因此,在农村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培育农民市场意识,提高农民文化素质是重中之重。首先,农村农民特别是各农村领导干部必须具备先进的市场经济意识,必须从过去原料型的单纯的农业生产观念中走出来,树立商品农业发展的路径,将农业看成商品生产来抓;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从粗放型的发展观念转变为集约型发展,实现农业经济高效、高产、优质的发展方向。其次,加大对农民的教育,全面贯彻落实九年义务教育,提升新生农民的文化素质。第三,加大对农民职业培训,提升他们对农业科技知识的掌握力度,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
(二)加大农村金融体系改革,拓展农民集资渠道
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离不开农村金融体系的改革,金融体系的改革和发展能有效拓展农民集资渠道,扩大农村企业创建和发展的资金来源,促进农村生产经营的发展。首先,加大国有商业银行对农村农业的投资力度。政府必须采取硬性的财政预算政策,让各国有商业银行在农村市场经济发展中的存在,保障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其次,加大对农村信贷的开放,降低农村金融信贷门槛。政府必须完善农村金融信贷管理机制,疏通各种资金供应渠道,提高支农资金的额度和比例,保证农村市场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资金及时、安全、准确到位。第三,开放和规制民间信贷,促进农民间安全、顺利、广泛的信贷。从而刺激农业生产经营的快速发展,实现农村社会市场经济的优化发展。
(三)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加大基础农业科技推广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