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专题式教学法”的实际应用
《航空导弹发射装置》课程是任职教育的一门专业课程,由于主要涉及具体装备型号,教学内容比较枯燥,如果仅采取课堂讲授这种授课方式,学员被动接收授课内容,即使教员在讲课过程中采用了启发式、对比式等教学方法,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没有充分调动和发挥出来。学员在教学内容的掌握上不够扎实,前后内容融会贯通的程度不高,为日后新装备的学习没有打下比较牢固的基础,教学效果不够理想。为此,在经过多次的教学探索和实践之后,在本课程的授课过程中穿插进行专题研讨,教员对基础内容进行必要的精讲,要求学员牢固掌握,为后期的专题研讨打下基础。
根据上述专题选取原则,在《航空导弹发射装置》课程中,首先精讲导轨式发射装置和弹射式发射装置的一般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围绕“发射装置的组成和原理”这条主线,可以设计“典型导轨式发射装置”、“典型弹射式发射装置”和“航空导弹发射装置的设计与发展”三个研讨专题,具体见表1。
“典型导轨式发射装置”和“典型弹射式发射装置”两个专题根据具体内容又可细分为三个不同的小专题。在学员充分掌握导轨式和弹射式发射装置的一般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装备型号,详细分析和讨论顺序离轨式和同时离轨式导轨发射装置以及连杆式和双推杆式弹射发射装置的组成、工作原理和二者之间的异同点。因为前期已经精讲过导轨式和弹射式发射装置的一般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学员能够很容易地找到一般结构和具体装备部件之间的对应关系,其具体工作原理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航空导弹发射装置的设计与发展”这个专题充分体现了“专题式教学法”的开放性特点。教学过程中,把部队在航空导弹发射装置保障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作为研讨专题引入课堂,组织学员深入探讨出现这些问题的深层次原因,从设计的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引导学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并提出新的发射装置在设计生产过程中应该注意和解决的问题。学员主动学习新装备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专题式教学法”的教学效果
“专题式教学法”在《航空导弹发射装置》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进行多次实践,学员反映效果较好。在每个专题的研讨过程中,学员都是学习的主体。较之按部就班地按照教材内容授课,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更高,学习过程中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效果更加明显。由于学习研讨过程中多次进行对比,学员对导轨式和弹射式发射装置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得更加透彻,教员提出“发射装置维护保障中可能出现的故障”的问题,学员根据前期的学习内容和专题研讨心得,很快分析出各种发射装置在维护保障过程中的常见故障,并能根据所学知识提出初步的排故思路,教学效果较为理想。学员具备了自学和掌握先进的航空导弹及其发射装置组成、结构及工作原理等知识的能力,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
在根据课程进度安排的装备实操环节中,学员能够结合前期所学知识,主动分析航空导弹发射装置维护保障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在掌握航空导弹发射装置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和基本维护使用程序的基础上,能够完成航空导弹发射装置的基本检测和简单排故。
四、结论
任职教育强调的是“能力本位”,注重学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采用“专题式教学法”,就是从岗位任职需要出发,注重学员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突出了学员的主体地位,能够真正把学员的学习兴趣激发起来、主动性调动起来,达到锻炼思维、提高能力的目的。
“专题式教学法”通过教员不断提问和引导,促使学员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思考,鼓励学员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学员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倡教员和学员之间、学员与学员之间开展讨论,互相切磋、互相启发,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提高对实际问题的理解、分析能力,达到灵活掌握知识的教学效果。
随着高技术的武器装备的不断投入现役,部队的装备保障任职岗位必然要求高技术的保障人才担任。因此,在装备保障类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适时采用“专题式教学法”,把部队在装备保障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作战训练需要解决的问题等作为研讨专题带入课堂,有计划进行研究、分析、讨论,使学员能够主动获取新装备知识、提高保障能力,贴近学员的第一任职需要。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