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对不良信息的筛选力度不够。图书馆对于网络信息资源的管理力度不够,设置了图书馆主页后,只是简单的进行管理,对于网页来源无过多限制,网络上诱惑较多,学生们难以抵制,图书馆文化德育效果减小,不利于德育管理。 再者,图书馆工作人员服务意识不到位。图书馆工作人员从根本上讲是教育管理者,作为一名合格的图书馆工作人员,应具备高尚的品德和娴熟的业务技能。然而许多图书管理员不思进取,得过且过,他们从思想上觉得自己高高在上,对待学生粗暴,甚至与学生发生冲突。从某一层面上讲,图书馆是为学生们服务的,管理者理所当然也是服务于学生,但大多数管理者没有这种理念。 最后,图书馆文化德育管理效果评估缺乏。德性教育在中国的呼声很高,但在真正实施上属于雷声大雨点小的空架势,高校图书馆对外宣称德性教育,落实到具体措施上比较简单,图书馆人员一心为学生的身心健康着想,但学生们到底接收到了多少教育,教育程度如何到现在也未知,未能坚持将借阅数据统计、阅读调查、书目推荐、新书通报等纳入常规工作内容,大家都说不出个所以然,导致对图书馆工作的后续改进无法进行,只会逐渐降低图书馆德育效果。 三、加强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提升大学生德育管理实效 第一,加强图书馆环境建设,用优雅环境熏陶人。为创造良好德育环境,在图书馆选址上要尽量避免闹市,选择环境清幽之地,主动改善馆周边文化环境,营造读书氛围;图书馆周围建筑尽量减少大型噪音,馆内结构设计上更适合学习,杜绝噪音对学生的影响;走廊上陈列名人名言、名家书法等,让学生随时随地感受到知识的美,提高他们的审美兴趣和审美能力;在整体上扩大绿化面积,增加名人雕塑、喷泉等,使图书馆成为精神放松的圣地,使之符合美学原理。 第二,优化图书馆资源结构,用共享资源激励人。作为德育的重要阵地,图书馆要重视德育书籍的收藏,德育书籍不仅仅是思想政治说教书目,因为随着德育生态的不断变化,德育的内涵也必须随之变化,如果将德育仅仅看成是道德教育,无疑会变得比较单薄和孤立[3]。管理者可以开展德育书籍的推广活动,以生动活泼的形式来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创造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 对于网络共享资源,要努力做到真正的资源共享,积极更新电子数据,扩大信息容量,以求对学生们有所帮助。不断建设和完善网络资源共享中心,建设属于自己的高校图书馆网站,针对新书通报、书目推荐、最热书籍排行等版面进行精细而持续的管理,使他们对图书馆运作情况有所了解,对大众价值取向做到心中有数。 第三,完善图书馆制度体系,用科学制度引领人。为改变这种现状,应鼓励学生参与制度建设,考虑其诉求动态变化,建立一种滚动人性化制度,不让硬性规定把学生限制得过死,这样的制度才能以理服人、以情服人。同时建立监督机制,设置德育评价体系,科学化地制定评定细则,学生和管理者互相监督,奖惩分明,创建公平、公开、公正的制度文化。 第四,强化图书馆服务功能,用优质服务感化人。定期对图书馆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与业务能力,明确服务意识,建设一支优秀的图书馆员队伍。 第五,发挥图书馆品牌效应,用核心品牌辐射人。传统图书馆在德育领域一直以来都在进行单独作战,无形之中削弱了高校整体德育实力,只有部门之间进行沟通,加强合作,部门联合不是简单的联合,整体大于部分的机械相加,这种联合是科学化联合,进行德育管理整合,增强教育合力,德育影响才能更大程度上得以实现。 另一方面,加强与强校图书馆的合作,积极开展互动文化活动,广泛宣传图书馆精神,根据各校特点,打造特色图书馆文化品牌,让高校图书馆真正走出高校,实现更高层次的大德育教化,德育无学校的界限,人人可以接受德性教育,创造平等的德育环境。 【参考文献】 [1]张红.21世纪的图书馆文化竞争.图书馆论坛,2001(5):7. [2]何长青.图书馆文化:现象、方法与科学—兼论面向21世纪的图书馆文化模式.山东图书馆季刊,1998(3):5-8. [3]魏涛,大学生德育教育模式研究[DB/OL].中国知网,2010-4.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