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影片通过人与人之间的杀戮,人的自私与残暴,展现了人类中心主义的狭隘。人将自我从自然界分离出来,以理性主义为信念,在现代社会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现代文明也是以此为核心构建起来的。虽然这一价值观充分肯定了人的力量和勇气,但它也导致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普遍对立。而这一价值观念又为征服和掠夺提供了堂而皇之的理由。影片中,人掠杀动物、白人军队杀戮印第安人、印第安不同部落之间的仇杀,都展现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对抗。特别是影片对反面角色菲茨杰拉德这一人物的塑造,他本是一个出色的猎人,他生命力顽强,也不乏智慧,却自私残暴。他没有信仰,却以“他们的命运是上帝的指引”来为自己的罪行开脱。菲茨杰拉德一直与格拉斯针锋相对,是因为后者的能力对他的地位构成威胁。为了钱他杀死格拉斯的儿子,将格拉斯“弃尸”在荒野,甚至曾枪杀自己的父亲。格拉斯最终战胜了菲茨杰拉德,但却没有杀他,而是将其交到印第安人手里。在这里,印第安人实际上是仲裁者的身份,也是自然神性的人格化体现。菲茨杰拉德死在印第安头人的手中,正应了他自己曾说过的“上帝的指引”。他的悲剧也是人类中心主义的悲剧。因而,影片在这个层面上超越了求生与复仇命题,而具有强烈的寓言化色彩。 三、个体的精神栖居 冈萨雷斯在《荒野猎人》中,不仅以格拉斯的经历展现了自然的神性力量,人类中心主义带给人的遭难,也揭示了人类精神栖居的重要性。首先,影片揭示出爱是个体获得精神栖居地所不可或缺的元素。格拉斯的妻子是印第安人,孩子在样貌上也继承了母亲的大部分血统。在这样的年代背景下,显然这个家庭将遭受各种外部因素的威胁。除了艰难的生存环境,种族主义、殖民者的杀戮,以及印第安人与白人之间的流血冲突,似乎注定了这个家庭无法拥有一个完美的结局。因此,格拉斯的命悬一线,不仅指向肉体生命,也指向灵魂。但在雪地的夜晚,儿子重复母亲的话,重新唤回了他活下去的意识,也使得人物的精神世界不再孤单和绝望。妻子和儿子出现在他的梦境和幻觉当中,相逢、拥抱,这使得重伤的格拉斯在几近绝望的状态下仍有着坚强的生存意志。因此,这种意志不仅在于内心复仇的火焰,更重要的是出于对儿子和妻子的深爱。正是这种爱的力量,帮助他战胜死亡、严酷的自然环境和凶残的菲茨杰拉德,并最终获得心灵上的平静。 其次,影片对自然壮美景色的不断呈现,对自然神性的多角度展现,表明了向自然的回归,是个体实现精神自由,获得心灵栖居的路径。格拉斯的求生经历,既取决于其坚强的生命意志,也取决于他对自然力量的借助。在他几次接近死亡的时候,都是神秘的自然之手解救其于危难当中。格拉斯失去亲人,被弃于荒野,实际上是丧失了一切的社会身份,成为一个纯粹的自然人。当人将所有的生命诉求都转向生存命题时,抛弃了对金钱、权力和名誉的追求,自然便会像母亲一样,表现出温柔、包容与慈悲的一面。他提供给格拉斯食物、水和得以遮风避雪的马腹。格拉斯坠落悬崖时,树丛托住了他的身体,使其神奇般地活了下来。影片中,自然以各种形态出现,如河流、树木与风。而途中偶遇的印第安人更像是自然的使者。他勇敢、善良,帮助格拉斯疗伤,搭建起窝棚,帮助主人公再次渡过生命的难关。而格拉斯在最后的复仇当中,并没有选择手刃仇人,而是将他送到了对岸印第安人的手中。菲茨杰拉德惨叫着死在印第安人的手中,这实际上可视为格拉斯与自然之间的精神相通。生命是平等的,人不应剥夺他人的生存权利,生与死都交与神性的自然去定夺。 此外,影片中被掠夺和射杀的女性也值得关注。虽然影片中的女性角色极少,只有格拉斯死去的妻子和印第安头人的女儿以及印第安部落中的幸存者等,在影片中也着墨不多,但这几个人物的存在却是不可忽视的。格拉斯的妻子死在白人的枪下,印第安头人的女儿被白人掠走。两人都是战争的牺牲品,但她们又并非绝对意义上的弱者。妻子是格拉斯的精神支柱,而格拉斯救助了印第安头人的女儿。在影片最后,一直追杀他的印第安人只是与他擦身而过。女性在影片中被赋予了强烈的象征意义,这其中包含了生命平等的生态主义命题。残暴的杀人者菲茨杰拉德无论多强大,终被推向命运的法庭。以善与平等回应两位女性的格拉斯,不管她们有多柔弱,都会给格拉斯以对等的,甚至更多的回应。 由此可见,《荒野猎人》通过格拉斯传奇的生命经历,向观众展现了关于生与死的哲学命题。影片充满对神性自然的礼赞,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批判,以及对人类精神栖居的求索。影片能够获得88届奥斯卡最佳导演与最佳男主角这两个最重要的奖项,可谓名至实归。 【参考文献】 [1] 吕博飞.伊纳里多:严酷环境成全《荒野猎人》[J].电影世界,2016(01). [2] 王茜.暗夜中的一道强光——亚历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图导演艺术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1. [3] 刘超.绿色的镜语——当代电影中的生态意识[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6. [4] 文劲松.浅析冈萨雷斯电影人物的隔阂与聚合[J].电影文学,2012(12). [5] 郑月.多源·散乱·非线性——伊纳里多的电影叙事结构对现代人精神境遇的映射[J].当代电影,2010(09). [6] 吴亦昊.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美国生态电影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4. [7] 丛玮.论生态电影之和谐重生美学精神[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2.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