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观本身是个复杂的系统。“任何一个价值观念体系都包含多层面、多等级的价值目标和价值追求”[8]。职业教育价值观的结构是职业教育满足人们需求的结构,亦即人们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需要在职业教育上的诉求与表征。因此,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来看待职业教育价值观的结构。 (一)宏观层面的职业教育价值观结构 所谓宏观层面的职业教育价值观结构,是指社会对职业教育价值的总的看法,具体反映在各类人群对职业教育价值的不同认知与需要。 1.政府的职业教育价值观。职业教育属于“准公共产品”。我国现代职业教育得到快速发展,党和政府多次做出重大战略部署。当前,强调职业教育围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服务中国制造2025等重大战略提供技术技能型人才支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旨在培养“有用的人”,又解决“为何而生”的问题。培养“有用的人”,激发职业教育的办学活力,创造更大人才红利,适应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的需要。对于“为何而生”,倡导系统培养、多样成才,以及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理念的人。政府的职业教育价值观具有主导作用,影响着职业教育的社会影响力和吸引力。 2.职教学生(家长)的职业教育价值观。要弄明白这一群体的职业教育价值观,就首先要明白这一群体的组成结构。通常来看,选取职业教育的学生群体里,以中、高考失利的学生群体为主,这时学生包括家长,选取职业教育的目标很是单纯,希望学生能够继续上学并学取一门技艺,毕业后顺利就业。因此,这一群体更多关心的是职业教育能够给他们带来生存的现实意义,显然,他们评价职业教育的效用价值也是职业教育能否帮助他们实现就业,满足生存。这是一种功利的世俗的职业教育价值观念,也是他们对职业教育最朴素的价值看法。 3.用人单位的职业教育价值观。同样,用人单位对职业教育的价值效用评判也是极为简单:能够培养出符合他们用人标准的人才即可。当然,相较而言,用人单位对职业教育的期望值要高些,也就是说,他们对合格甚至优秀的职业教育评判也具有特定的标准。一方面,要具有良好的专业能力,包括满足企业所需的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实践技能,能够胜任企业的“生存”需要;另一方面,他们也要求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社会素质,包括良好的职业道德、心理素质、社会交往能力等,甚至包括对专业、对企业的忠诚等,满足企业的发展前进需要。本质的来看,他们对职业教育的效用评价或说价值标准并没有脱离功利世俗的看法。 4.职教研究者的职业教育价值观。职教研究者,就是职业教育研究人员,泛指一切从事职业教育和研究职业教育的人,主要人员包括中高职院校教师、高校的职教研究院所和专门的职教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其中以教师为主。这一类群体绝大多数受过高等教育,且有相当部分人员长期从事职业教育工作。他们对职业教育的看法更为深刻,能够较客观地了解与认识职业教育的本质意义,揭示职业教育的本质价值效用。既给予了职业教育现实功利的价值肯定,又超越了其世俗价值,看到并着意倡导了职业教育的价值理性部分。同样,他们一方面对职业教育抱有信念与褒扬,肯定其价值;另一方面又不乏议论与批评,指出其缺憾。可以说,他们对职业教育的认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整个社会对职业教育价值的看法与观念。 5.社会的职业教育价值观。社会这一群体包含职教学生(家长)、用人单位、职教研究者三个群体部分,其对职业教育价值的看法又深受前面群体的影响,是对上面群体职业教育价值观的总结,其综合反映的是整个社会对职业教育价值的根本观点。同样也会对上面群体产生深刻的反作用。职教学生(家长)、用人单位、职教研究者是职业教育价值观念的主要源泉与承载者,他们对整个社会职教价值观所产生的影响自不待言。而社会对职业教育价值观念的作用也会深深地作用于他们。社会对职业教育的价值诉求会影响职教研究者的思想理念,会影响学生、家长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和选择,会影响用人单位的择才标准。 (二)微观层面的职业教育价值观结构 所谓微观层面的职业教育价值观结构,是指职业教育在能够提供满足每个人需要的事实以及对每个人需要不同程度的满足。某件事或某种物对人的需要的满足,总结起来,不外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所提出的五种需求: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五种需求大体可以总结为三类:生存需求、归属需求、生成需求。 职业教育价值观结构中的生存需要反映是职业教育对于满足个体生存所需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两个方面,包括个体生存所需的一切物质、获得“工作职位、保障健康、家庭安全以及资源和财产的所有权”[9],属于客观的物质层面。这个是处在职业教育价值观“金字塔”的最底端,是职业教育价值观结构的基础。对这个层面的理解也是我们最初认识职业教育的价值效用,是人类理解职业教育与从事工作的客观需求,无论是在手工业生产落后的古代还是科技文明高度发展的现代,这个客观存在仍然不会得到改变。 “人的精神特质,使他具有了物质需求之外的精神追求。”[10]教育具有形而上的人文情怀。职业教育观指涉人的现实生存,但不会仅仅只关注人的物质存在,同样也关怀人的精神生活。 三、职业教育价值观功能 功能是价值的外显。教育价值观是对教育功能和作用的认识[11]。功能,分为元功能、本功能和构功能。元功能是指一个事物在孤立的状态下不依赖于整体而具有的功能,本功能是事物的要素所表现出来的特性和能力,构功能是特定结构的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特性和能力。依据功能的来源,可以有两种提高功能的途径,一种是改造要素的素质,提高要素的数量,即提高本功能;一种是改变事物的结构,发挥整体作用,即提高构功能。 事物的功能是在与环境的作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从上述结构所体现出的构功能,职业教育价值观具有三项功能诉求。 (一)导向功能 价值观具有引导和定向作用,反映了价值关系、价值存在的应然状态,为人们提供了价值标准、价值理想和价值目标,提倡什么有价值、什么无价值,从而明确应该追求什么、应该避免什么,为人的行为选择提供了方向和依据。 职业教育具有两个主要功能,即培养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的育人功能(内在价值),以及高职服务经济的社会功能(外在价值)。不同时期的职业教育价值观的倾向不同,导致其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的追求的大相径庭。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