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常规的研究方法魅力不减,文献法统治地位不可动摇[4]
从以上表格统计的200篇硕士学位论文中,居前5位的研究方法依次是文献法、比较法、调查法、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访谈法,占选取的样本的比例分别为64.5%、37.5%、22.5%、19%、17.5%。而在所列的研究方法中居前8位的研究方法中,常规的研究方法占总频次的比例为57.5%,从中可以看出传统的研究方法占的比重相当大,已经独占了“整个森林”,然而作为传统研究方法之首的文献法,其统治地位更是不可动摇,文献法占选取样本的比例为64.5%,与排在第二的比较法相差27%,更是把其他研究方法远远甩在其后,以压倒群雄之势,占据统治地位。
2、研究法呈现多样化,新的研究法种类不断增加
在表1统计的200篇论文中,涉及的研究方法种类达52种,除了一些较为常见的研究方法之外,还出现了一些新的研究方法,例如系统分析法、内容分析法、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回归分析等计量经济学的一些研究方法等等。这些研究方法正确合理与否我们暂且不去讨论,至少告诉我们社会保障的研究方法的种类正在不断增加,并且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3、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逐步受到重视,混合方法研究得到广泛应用[5]
任何社会现象和过程,都有质和量两个方面。透过质的表现形式,研究量的关系;从量的关系中,探索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这就要求我们在研究问题时,既要进行定性分析,又要进行定量分析。在社会保障的研究中更应该把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在一起,从表1、表2中可以看出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出现的频次为38次,占所选取样本的比例为19%,在所列举研究方法中排在第4位,非常的靠前,说明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表1列出的研究方法中可以看出,除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外,出现频次较多的还有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等。这说明了多种方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种类繁多,逐步受到重视并得到了有广泛应用。
三、社会保障研究方法存在的问题与影响因素
(一)存在问题
尽管在我国社会保障硕士学位论文中研究方法取得了上述成绩,但是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研究方法的表述缺乏规范性,以偏概全现象突出[3]
通过对社会保障硕士学位论文中作者自己标注的所采用的研究方法的统计分析,发现很多硕士毕业生在表述自己所使用的研究方法时,缺乏规范性和逻辑性,使用的名称不规范,有以偏概全的现象,如把文献法表述为“文献研究法”、“文献分析法”、“文献资料法”、“历史文献法”等。另外不存在一些逻辑混乱、重复表述的现象,比如在介绍自己所使用的研究方法时,把问卷法和调查法并列等现象。此外,把研究视角当作方法,把研究方法论当作方法等以偏概全现象也时有发生。
2、实证研究力度加大,但仍落后于思辨研究
科学研究方法有两大类,一类是定性的思辨研究,另一类是定量的实证研究。从以上表格中统计的资料中可以看出,实证研究在所列的研究方法中排在第六位,说明实证研究受到了研究者的重视,而且也采取了多样的方法进行实证研究。定量研究与实证研究在社会保障研究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通过案例、实地研究、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更能有力地证明研究者观点的说服力,同时还能提升文章的水平。但也应该看到,社会保障学科由于没有自己独立的研究方法,一般采用多学科或综合性的研究方法,又因为社会保障本身所固有的复杂性使得一些研究难以量化,这就使得社会保障在进行研究的时候非常着重思想性和理念性,注重思辨研究,这就使得社会保障在思辨研究方面功底比较深厚。而相比之下,对现实问题进行量化研究的力度、深度都比较弱。
3、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缺乏有效合作,混合方法研究亟待发展[4]
在对200篇硕士学位论文的统计分析中发现,有38篇论文明确提出了使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其他的文章中虽然没有提及,但从对论文的泛读中也可以发现有很多文章都涉及了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但通过对其分析可以发现,在研究中往往偏重两端,要么是以定性研究为主,辅以少量的定量研究;要么是定量研究为主,辅以少量的定性研究,而很少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缺乏有效合作。由于社会保障研究的问题具有复杂性、不确定性客观上要求研究方法的多样化和综合化,甚至是交叉综合使用两种以上的研究方法。而多种研究方法缺乏有效的合作,使得混合方法研究成为社会保障研究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二)影响因素
1、传统的重义理思辨,轻实证分析思想的影响
我国传统文化中自古就重义理思辨,轻实证分析,这就使得现在的不少学术流派深深地印上了义理思辨的印记,而社会保障属于文科性质的,理论性比较强,没有专门的研究方法,只能借鉴其他文科类学科的研究方法,再加上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就使得社会保障在研究中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带有重思辨的性质。又由于社会保障本身所固有的复杂性使得一些研究难以量化,许多社会保障问题不能单单通过量化研究的方式进行,定量研究难以得到迅速推广和广泛应用,所以定量研究在短期内不可能成为社会保障研究中的主流研究方式。 2、学校开设的研究方法的课程比较少,对研究方法的系统研究还不够[5]
各个高校在硕士研究生阶段都会开设研究方法课程,课时有限,使得硕士研究生很难在短时间内形成科学的研究方法意识,这需要在后续的学习中进行不断的训练。加上很多学生对研究方法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更没有进行深入地研究和思索,寻找到适合社会保障本身的研究方法。这就使得他们对研究方法的应用不能够得心应手,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社会保障理论的研究和学科的发展。
四、社会保障研究方法的改进意见
(一)加强对研究方法的理论认识[3]
既要树立起科学的方法论意识,为各种研究方法的正确运用提供思想基础,又要树立起解决问题的研究意识,加强研究方法论的研究,为定量和定性研究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及其综合运用提供思想基础。此外还在要理论上进行深入地了解,只有熟悉了才能在实践中正确地运用,否则将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从对200篇硕士学位论文对研究方法的表述中,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有部分硕士学位论文的撰写者不清楚他们所使用的研究方法的理论实质,以致于在表述上出现不规范、逻辑混乱的现象。因此,加强对研究方法的理念认识非常必要。
(二)加强对研究方法的研究与训练,提高研究者驾驭各种研究方法的能力[4]
各个开设社会保障专业的高校应该增加开设的研究方法种类,增高合理的研究方法课程,并增加课程的深度和难度,以便为硕士生的研究能力提供必要的知识基础。此外更重视研究方法的实际运用,并一直将研究方法的运用作为训练的重点之一,同时在日常的学术训练中,重视研究方法的科学规范应用。作为研究者自身应该树立研究方法意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掌握好了研究方法才能做出更好的研究。所以研究者在研究中关注自己的研究方法,努力改进自身的研究方法,无论是对于研究者本身研究能力的提高还是其研究的质量都有重要影响。
(三)优化社会保障的研究方法,发展混合方法研究
社会保障是一个多学科的研究领域,与许多学科都有交叉,这就决定了我们在研究方法上要积极吸取其他领域的先进成果,不断丰富社会保障的研究方法。此外,社会保障研究的问题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往往不是从某一学科、某一角度就能得到解决,而是要从多角度、多侧面研究才能完成,这就要求研究方法的多元化,甚至是交叉综合使用两种以上的研究方法。由此可知,包含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正日益成为社会保障研究的一个展方向,而象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相结合、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等也会逐步受到人们的重视。
参考文献:
[1]袁方,王汉生.社会研究方法教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2]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3]刘金玉.教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研究方法现状——以兰州大学为例[J].中国电力教育,2010(19).
[4]高晓清,皮勇.高等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研究方法的统计分析——以湖南师范大学和湖南大学为例[J].高校教育管理,2010(02).
[5]田虎伟.高等教育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中研究方法的调查分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08).
[6]田虎伟.我国高等教育研究方法的现状、问题及出路[D].华中科技大学,2007.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