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独生子女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
独生子女的道德教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教育,但由于各种原因被弱化甚至遗忘;在过去三十年的急剧转型过程中,我们取得了巨大进步,也付出了很大代价。处于现代社会的独生子女生活在市场经济发达、物质丰富的时代,生活在科学信息技术和电子媒体发达的时代。家庭、学校和社会等都是独生子女道德教育问题的重要影响因素。
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王宝祥曾做过一个全国调查,结果表明:平均有85%的家长认为,在家庭教育中进行道德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最重要,但在随后进行的一系列具体的选择性题目中,排在前三位的答案中都没有德育这一项,可以说,中国现在的父母并没有真正意识到道德教育对孩子其他方面发展的决定性意义。不论是研究还是现实,都表明父母的教育意识与观念影响着他们对孩子的教育行为,而教育行为又势必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尽管父母的教育行为不仅仅受到教育观的影响,但如果父母缺乏对道德教育的认同,则一定难以在家庭教育中对孩子实现"德育"。
四、解决独生子女教育问题的办法
良好的教育环境对孩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古语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形象的表达出环境对人的影响。环境对独生子女健康成长的作用不可小颇。未来中国,独生子女群体将占中国人口相当大的比例,他们承载着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所以说,全面系统的研究分析独生子女教育问题出现的原因,找出适合当代独生子女健康成长的教育方法和对策、为独生子女教育提供好的参考和借鉴至关重要。
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与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紧密联系,不可分割而又相互影响。同时,社会高速发展、新事物的大量涌现也对独生独生子女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与更高的要求。初高中独生子女生活在一个复杂的环境中,自我定力较差,容易受到外界的不良影响与不良诱惑,诱发了多种负面效应。教育的大环境要净化,要为初高中独生子女的健康成长营造和谐的氛围。一要充分利用社会闲置资源,如革命遗止、历史博物馆、科技馆、纪念馆等,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与感恩教育。使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提高教育整体效应,增强教育实效性。二要加大政府部门的执法力度,强化文化市场的管理。禁止不良音像制品流入文化市场,加大依法打击的力度,对非法出售给未成年人的不良音像制品、书籍等要严厉依法打击。三是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树立盈利场所的责任意识与社会公德意识。
综上所述,儿童的个性道德面貌并不是天生的,它是通过一定的生活环境、教育环境而逐步形成的。社会是由一个一个家庭组成的,而社会的要求、意识、道德规范等都会通过家庭对他们施加教育和影响。独生子女良好品德的形成,家庭具有十分重要的奠基作用。独生子女品德教育是关系到孩子能否健康成长,未来能否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的关键因素。对独生子女进行品德教育,实际是对灵魂的开掘和塑造,是一项持久性的工作。因此,父母必须为之付出心血,并持之以恒,把孩子培养成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赖俊明.新时期我国独生子女群体与教育改革研究[J].未知,2011(6):132.
[2]郝克明.中国独生子女群体实证研究[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10:81,314-322,371.
[3]孙云晓,卜卫.独生子女教育启示录[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
[4]风笑天.独生子女一他们的家庭、教育和未来[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182,75.
[5]张振鹏.拯救独生子女[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144.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