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联系电话
论文范文 当前位置: > 写作指南 > 论文范文 >

浅析运动教育模式对高校体育教学的影响

时间:2016-03-21 10:46来源:www.hexinqk.com 作者:李玉龙 孙轲 肖付明 点击:
【摘要】随着大学生体质健康逐渐成为社会研究的焦点,高校体育教学将迎来新世纪的改革。本文通过对运动教育模式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并与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相比分析研究,这对不断改进体育教学方法和手段,有效提高学生运动技术、学习兴趣、改善学生心理健

  【摘要】随着大学生体质健康逐渐成为社会研究的焦点,高校体育教学将迎来新世纪的改革。本文通过对运动教育模式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并与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相比分析研究,这对不断改进体育教学方法和手段,有效提高学生运动技术、学习兴趣、改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通过运动教育模式的运用对当前高校体育教学建立更加生动、合理、有效的体育教学形式为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提供一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运动教育模式 高校 体育教学 

  运动教育模式在西方已经历经近30年的实践、探究过程,目前具有相当成熟的理论基础和较为广泛的应用前景。它由美国体育学者西登托普率先提出,引进我国后,高校体育教师以国外优秀的理论为基础,将其充分与我国高校体育课堂实际情况和教学需求相结合,去粗取精,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体育课堂的教学之路[1]。 

  1.运动教育模式的特点教学目标特点 

  运动教育的总目标是通过这个模式让学生体验不同的活动,使学生作为一个参赛者参与其中并受到教育,最终使学生具有运动能力和运动素养以及作为一个有高度参与运动热情的体育人。而运动能力是指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掌握参与运动所需要的技术和战术,在复杂的战术中能合理的运用战术。运动素养是指在理解的基础上,评价运动规则和其中所蕴含的文化,能够区别专业与业余的运动的项目形式和理想的运动参与模式,不仅可以参与其中,还能作为一个有运动知识的体育谜或观众以及有眼光的消费者。 

  运动教育的总体目标又可以分为很多的具体目标,如发展特定的运动技巧和机体适应能力,在参与运动的过程中,能合理的运用战术;在参与运动时,以适合的运动为主,以适应身心的发展规律;在运动后,能与他人分享经验;作为队员,要敢于承担负责,要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向着共同的目标努力。 

  2.运动教学的实施手段 

  2.1运动教育模式下所有的大学生都参加教学活动 

  运动教育将体育课、课外活动和校际运动结合起来,大学生会在扮演各种参与学习和比赛的角色过程中全面体验和学习运动,且没有淘汰赛,能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其中,让所有的学生参与各项目的教学。 

  2.2在全程教学活动中要求变换大学生的角色 

  运动教育模式中包括有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记分员、训练员、管理员、宣传员以及记时员、统计员、捡球员、发令员、识别员以及保健员,甚至是宣传员、舞蹈指导、编曲、道具员等其他角色。还可以根据许多有趣的事情来添加角色,使教学与比赛变得更复杂,并且让学生在各个角色之间轮换。 

  2.3运动教育模式下高校教学应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适当参与 

  明确学校体育的教育目的不是要求学生成为运动员,因此通过降低竞技运动的要求和难度,以学习小组的方式让学生具有综合学习能力。对比赛和其他教学活动进行改动,比如:使比赛得分变得更加容易;减缓球或物体移动的速度;减小运动队的规模,增加积极参与练习的机会;在同一比赛中,采用等级赛,产生难度不同的等级比赛等。这样可以使学生相应的技能水平和已获得的运动经验得以合适的发展,使教学与比赛适合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这样学生就能够成功地参与到比赛或教学活动中去。 

  3.运动教育模式实践的途径——比赛 

  3.1正规比赛 

  运动教育模式强调的是正式竞赛而非传统体育课程的分组练习比赛。正式比赛有助于为学生提供身临其境的比赛体验,这样的体验不仅仅是停留在对比赛技能提高的层次上,更注重对比赛意识、比赛精神的一种培养。[2]比赛的获胜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动力,比赛的失败更刺激学生继续努力,竞赛是游戏的特质之一。 

  3.2最终比赛 

  运动教育的模式要求以最终比赛来结束整个运动季,最终的比赛要营造欢庆的气氛和提供全体参与的机会。无论是循环赛或者淘汰赛,最后应举办季后的决赛,将比赛的气氛推到最高峰。 

  西登托普指出最终比赛的设定基于三个层面的意义:第一,庆典活动需要透过比赛作为媒介。第二,成就感是参与比赛过程中所附加的重要价值之一。第三,比赛提供各种不同程度的对抗。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我国大部分高校体育教学中都存在教学方式单一、配套设备投入不足、教学形式缺乏新意等突出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大学生在体育方面的发展。将运动教育模式运用到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后,教师通过分组竞争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得到有效提升,课堂参与性也被积极调动起来。 

  4.1.2今后,高校体育教学可以将运动教育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相融合,去粗取精,相互补充,从高校体育项目教学中走出去,并在体育项目中运用推广开来,使更多学生受益。 

  4.2建议 

  4.2.1在运用运动教育模式进行教学时,运用比赛为主要的教学方法,因此对运动技术要求较高的项目,应放在一学年中的第二学期,或者对不同的项目季前期的安排应有较长的准备时间,以使学生的技术能力达到比赛的要求。 

  4.2.2在教学场地、器材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应选择自己熟悉、擅长的运动项目尝试使用运动教育模式。 

  4.2.3在实施运动教育模式教学的过程中,要保证必要的教学单元长度,尤其是正式比赛的教学单元长度,以完成教学比赛,达到以比赛促进技术水平提高能力,完成教学目标。 

  4.2.4在普通高校在体育教学中运用运动教育模式过程中,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导性的同时,要起到积极的引导辅导作用,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应避免片面强调比赛的作用,而忽视对学生身体素质的达标要求。 

  参考文献: 

  [1]高航,吴铁桥.论运动教育模式的历史渊源.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 (1):36-48. 

  [2]何建东,骆秉全.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0,(10):81-85.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论文投稿1002080872 论文投稿1003158336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论文  
热点论文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1503-3935
微信号咨询:
18915033935
网站简介 核刊总览 普刊专栏 期刊验证 学术答疑 服务流程 写作指南 支付方式 信用说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提供投稿辅导 论文投稿 投稿辅导 核心期刊检索 核心投稿辅导等服务,本站刊载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10031583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