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时期行政事业单位应积极提高自身的内部管理水平,以推进廉政建设为目标,切实将“八项规定”落实到内部控制工作的各个方面,从而提高内部控制的系统性、透明性及有效性,确保权力在“笼子内”合理运行。本文基于新常态视角,对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优化建议。 关键词:新常态;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优化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作为提高管理规范化程度、优化管理系统以及加强控制权力运行的重要手段,在新时期国家反腐倡廉工作的全面开展中发挥着尤为关键的作用。其作为行使国家权力的基础单位,加强内部控制发挥着从源头上加强管控的重要作用,进而促使其内部运行、活动执行管控水平得到提高。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涵义及意义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即在该组织环境内,通过制定、实施各种制度、方法、计划及程序等,从而实现提高单位经营效率及资源利用率的管理与控制工作。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不仅应结合单位实际对各种经济活动潜在风险及时进行预测和控制,还应对国家财政进行计算、整合和划分,对本单位运行过程中的支出、负债等各项财务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与记录[1]。相较于企业,行政事业单位作为由国家财政提供经费,以服务社会为目标的非营利性组织,其内部控制对国家机构的良性运转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及现实意义: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可为公共服务的正常进行提供保障。行政事业单位需要为各类社会组织提供相应的服务,而落实内部控制,有助于提高社会公共服务的质量与效率,进而促进国家整体经济的良好发展。另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落实财政管控及相应评价机制,有助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质量与效率。针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加强、优化,可促进科学的资源配置、有效的资源使用,并降低资源浪费,从而提高了市场整体的工作效率。 二、新常态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意识较为薄弱,对财政内控工作的重视不足。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人员对财政内控工作的实施起着极为关键的影响作用。然而,部分领导对于内部管理、控制工作意义理解的不够透彻,未树立正确、严谨的管理意识。同时,如果建立、完善了相应的财政内部控制制度,则会影响到领导权力的作用与范围,以至于有些领导并不希望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实施,对其具有一定的排斥心理,进而导致内部控制工作难以实施到位。 (二)行政事业单位的结构设置不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具有行使国家所赋予的权力、落实执法监督等等职能,国家为加强行政事业工作而为其提供财政拨款,并安排财政部门落实相关的执行即管理工作。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架构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例如,各部门、各岗位的权责划分不清,职业配置不均等,使得一些行政工作的执行出现了困难与问题,进而造成内部控制工作无法有效落实[2]。 (三)执行制度无法落实到位。在行政事业单位的日常工作中,执行制度与管理控制工作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如果执行制度无法以制度化、规范化的方式去落实,那内部管理控制工作也就失去了相应的作用。同时,在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工作中还缺少相应的风险评估工作,这无疑增加了财政管理的财务风险。 (四)内部控制管理工作队伍的综合素质滞后。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队伍存在着综合素质较为落后的问题,往往缺乏专业的财务意识。内部控制管理工作队伍的综合素质滞后,将可能造成行政事业单位财政管理工作的混乱,甚至会影响到社会整体公共服务的质量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建设。 三、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优化问题对策 (一)加强全员内控意识,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质。内控意识教育应在行政事业单位全体工作人员范围内广泛展开,发挥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突出财务、内审检查人员在内部控制中的重要作用并加强其内控意识,确保财务工作在内控工作中发挥基石作用。因此,必须切实转变部分领导对内部控制的片面认识,打破“上行下效”的不良风气,以有效、规范的内控工作促使财务工作各项内容顺利实施。 (二)优化内控制度,合理调整机构设置。科学、合理、规范的内控制度发挥着重要的保障作用,是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工作的基础与前提。因此,各单位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以《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为导向,优化内控制度,并对内部机构进行合理调整,根据内控工作实施过程中的实际需求科学设置专门的督察内审机构等,并制定责任问责制,严格对各岗位人员的职责、权力进行确定与规范。 (三)改进执行模式,落实风险评估。根据目前行政事业单位中财务工作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应当针对相关财政执行制度进行改进与优化,从而通过制度加强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促使行政事业单位财政工作向系统化、制度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同时,作为国家公职单位,行政事业单位在工作中,应当全面地落实相关检查监督工作,以确保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有效运转。在进行财政工作前,选择对应的风险评估模式,再通过规范、全面的执行制度,落实风险风险评估工作。 (四)建立并完善授权审批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将审批工作向无纸化办公的方向改进,提高办事效率,为人民提供便利。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往往都处于“一支笔”的审批形式,这无疑对于工作的开展存在着一定的影响。在单位内的所有支出均需要主管领导的签字,以至于签字审批的制度变成了表面化、形式化的走过场。为此,行政事业单位应当通过适度授权,按照自身的具体工作情况,清晰地确定各部门、各岗位在日常工作中的职责与权限,并针对相关业务处理工作的审批流程、审核标准等方面进行系统化、规范化的明确。 (五)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工作队伍的建设。行政事业单位的建立,通过服务于教育文化、经济以及科学研究等方面的社会组织,有助于加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进程。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目前行政事业单位中的财政工作人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专业技能与工作素养的欠缺导致他们不能真正地符合财政管理工作的要求,进而造成行政事业单位财政管理工作效率低下,甚至可能出现贪污、腐败等违法乱纪的行为。为此,行政事业单位需要针对财政管理工作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工作队伍的建设。从人员任聘、选拔入手,并通过定期的专业培训与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内控队伍的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真正地提高财政管理水平。 结束语:综上所述,财政预算资金是行政事业单位的主要资金来源,这造成了行政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中出现了一些问题。相较于企业而言,一直存在来自内部的内部控制实施推动力,从而力求落实利益最大化,而行政事业单位落实内部控制的主要推动力量则来外部环境中的检查单位外部的监督和推动力量,两者存在显著的区别。因此,针对内部控制管理进行改进与优化,通过切实可行的科学管理制度,全面落实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只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透明度,确保工作人员爱岗敬业,坚定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才能真正地促进行政事业单位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提供强大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刘永泽,唐大鹏.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几个问题[J].会计研究,2013,12(1):57-62. [2] 于翠莲.基于新规范下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优化[J].财经界,2015,16(8):112-112.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