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目的探讨我院儿科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从而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来我院治疗的300例儿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300例患者的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我院儿科抗感染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300例患者中使用抗感染药物治疗的为120例(40.0%),明显低于国家卫生部制定的50%指标,与国际卫生部标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用的抗感染药物为头孢菌素类,占11.3%,其次分别为青霉素类、植物类抗病毒药物、抗病毒药物、大环内酯类、克林霉素类、硝基咪唑类;使用1种抗生素药物治疗的占35.3%,联合用药率为4.7%;使用抗生素治疗的120例患者中有42例患者用药不合理,占14.0%。结论当前我院对儿科抗感染药物的使用仍存在一定不合理现象,临床上治疗医师要严格根据患者病情、药物适应证等合理用药,从根本上保证用药安全。 【论文关键词】儿科;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usage of anti-infection drugs in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in our hospital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rational drug use in clinic. Methods 300 children who were treated in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4 to January 2015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objects. Medical records of them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o analyze usage of anti-infection drugs in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in our hospital. Results In 300 children, 120(40.0%) cases received treatment of anti-infection drug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50% index made by National Ministry of Health. Difference with standard of National Ministry of Health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mmon anti-infection drugs was cephalosporin medicine accounting for 11.3%, followed by penicillins, plant antiviral drug, antiviral drug, macrolides, clindamycin and nitroimidazole. Treatment of usage of one kind of antibiotic drugs accounted for 35.3% and rate of combined medication was 4.7%. In 120 patients with treatment of antibiotic drugs, 42 patients had irrational usage of medicine, accounting for 14%. Conclusion Now, usage of anti-infection drugs in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in our hospital is irrational to some degree. Clinical physicians need rationally use drugs according to diseases conditions of patients, drug indications and so on to fundamentally guarantee medication safety. [Key words]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Anti-infection drugs; Usage; Analyze 因儿童还未形成完善的免疫力,容易受到病毒、细菌等感染,通常表现是患者病情发展速度快,治疗中对患者使用抗感染类药物对控制病情感染有重要意义。随着医疗技术的迅速发展,抗感染药物的类型也随之更新,所以临床治疗中选取抗感染药物的随意性较大,致使不合理运用抗感染药物现象时有发生,抗感染药物的不合理运用不仅会对患者的治疗效果造成影响,还会威胁幼儿的正常发育[1]。为研究我院儿科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从而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本研究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来我院治疗的300例儿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来我院治疗的300例儿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167例,女133例,年龄0.2~12岁,平均(5.3±1.1)岁。300例患者中包括急性扁桃体炎患者74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69例、肺炎患者32例、支气管炎患者25例、肺炎患者22例、急性肠炎患者37例、哮喘患者24例、其他疾病患者17例。300例患者治疗时间在1~25d之间,平均(7.25±1.33)d。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状况、治疗时间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来我院接受治疗的小儿患者及时经过临床表现、影像检查或者实验室检查确定患者病情。按照患者实际病情情况确定是否需要抗生素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其中使用抗生素药物治疗的主要药物为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植物类抗病毒药物、抗病毒药物、大环酯类药物等。未使用抗生素药物治疗的患者主要按照病情接受相应的平喘、止咳、止痛等药物进行治疗。 1.3观察指标[2] 由科室主任带头选取我科室3~5名医务人员组成分析小组。主要记录300例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抗生素名称、种类、用药方式、用药数量、用药时间等。观察抗感染药物的使用情况,抗感染药物的联合用药使用率,包括两种药物联合使用、三种药物联合使用以及三种以上药物联合使用;观察不合理用药情况,包括无指征用药、重复用药、用药时间不合理、频繁换药、选取药物不合理。 2结果 2.1抗感染药物用药情况分析 经分析后发现,300例患者中使用抗感染药物进行治疗的有120例,抗感染药物使用率为40.0%,有180例患者未使用抗感染药物进行治疗,占60.0%。临床上抗感染使用药物是表现医院医疗质量以及用药水平的重要指标,我院抗感染药物使用率为40.0%,明显低于国家卫生部制定的50%指标,与国际卫生部标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感染药物类型包括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植物类抗病毒药物、抗病毒药物、大环内酯类、克林霉素类、硝基咪唑类。见表1。 2.2联合用药情况分析 研究后发现,使用抗感染药物的120例患者中使用1种抗感染药物的有106例,占所有受研究人员的35.3%;两种抗感染药物的为9例,三种抗感染药物的为3例,三种或者三种以上的为2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的有关要求指出,临床上联合用药前提要严格掌握用药指征,联合用药只使用在少数情况中。见表2。 2.3不合理用药情况分析 研究发现,使用抗感染药物进行治疗的患者中,有42例用药不合理现象,占14.0%,其中包括无指征用药10例、重复用药10例、用药时间不合理9例、频繁换药7例、选取药物不合理6例。见表3。 3讨论 3.1抗感染药物的用药前提 临床治疗中儿科用药是当前医学研究中需要重点探讨和研究的领域,对儿童科学用药关系着国家的未来发展,因此对儿科患者合理用药有重要现实意义[3-5]。儿科治疗中常见的感染性疾病需要早期实施抗感染药物以及支持疗法进行治疗。抗感染药物在临床上是指有抑制或者杀灭病原微生物的疗效药物,可通过口服、肌注以及静脉滴注等方式对患者治疗。在用药治疗前必须要准确诊断患者病情才可有针对性的选取药物治疗[6]。 3.2抗感染药物使用率分析 本次研究发现,300例小儿患者中使用抗感染药物进行治疗的为40.0%,明显低于国家卫生部制定的50%指标,与国际卫生部标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张成忠[7]学者研究所得结果基本一致。其中最常用的抗生素药物为头孢菌素类,占11.3%,其次为青霉素类(9.0%)、植物类抗病毒类(7.3%),其中头孢菌类药物有较好的杀菌效果,对细菌有较强的选择性,临床治疗中具有抗菌作用强、抗菌谱广、过敏性低等优势,是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抗感染药物。 3.3抗感染药物联合运用分析 本次研究发现,使用抗感染药物治疗的120例患者中共有14例患者联合用药,单一用药率为35.3%,联合用药率为4.7%,总体上遵守了用一种药物可以治疗就不使用两种药物治疗的原则[8-9]。常见的抗生素药物联合包括β-内酰胺类与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类与大环内酯类等,此种现象说明我院抗感染药物仍存在一定不合理现象。临床治疗中联合用药的原则是将抗菌疗效增加,但是不合理的联合用药通常会致使不良反应,比如菌群失调出现耐药菌株、二重感染、浪费医疗资源以及增加患者家庭经济负担。传统治疗中认为大环内酯类抗感染药物可快速抑菌,而β-内酰胺类药物可在细菌繁殖期期间起到杀菌疗效,两者联合使用大环内酯类抗感染药物可将细菌蛋白质合成阻断,使细菌为静止状态,但β-内酰胺类药物的快速杀菌作用会相应减弱,所以临床治疗中不建议两种抗感染药物联合使用[10]。 3.4不合理用药现象分析 本次研究发现,使用抗感染药物治疗的患者中仍有42例患者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占14.0%,本研究所的结果与其他学者所得结果基本一致[11-13]。临床治疗中因儿童患者尤其是新生儿患者,药理学以及生理学均有显著特征,如患者酶系统缺乏或者不足,药物代谢均会出现根本改变,如不合理用药会导致患者血液中药物浓度升高,对患者肾功能、心脏、肺脏以及脑智力等正常发育带来严重影响。所以对儿童患者使用抗感染药物的原则应该是选取副作用小、杀菌效果强的抗感染药物,临床中应选取头孢霉菌类、青霉素类药物使用,保证患者及时康复并健康成长[14-15]。 经上述研究发现,我院儿科的抗感染药物的使用还存在一定的不合理现象,尤其是在无指征用药、重复用药、用药时间不合理、频繁换药、选取药物不合理方面中要重点改善。临床上治疗医师要严格根据患者病情、药物适应证等合理用药。同时医院有关部门要及时组织规范药物使用的讲座,将治疗医师的用药理论提高,在医院内定期开展医嘱评价,针对医师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分析,将不合理用药现象有效纠正[16]。加强我院医务人员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的意识,从根本上保证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1]韩凤秋.2009年鞍山市铁西医院儿科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调查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0,8(12):104-105. [2]李晓娥.我院儿科抗感染药物用药分析[J].吉林医学,2011,32(33):7034. [3]胡秀珠,余亚萍.儿科门诊处方中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J].中国基层医药,2014,21(12):1859-1860. [4]张志华,缪红军.200例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抗感染药物应用分析[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2,35(3):33-35. [5]陈红岩.69例间质性肺疾病患者临床抗感染治疗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2,9(8):107-108. [6]陈荣玲.183例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的研究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3):180-181. [7]张成忠.儿科抗感染药物合理使用的临床分析[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3,26(8):265-266. [8]王业民,刘小红.2010年门诊儿童处方抗感染药物的应用[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1,26(16):1296-1298. [9]陈秀强.门诊处方抗感染药物的应用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0,7(36):112-114. [10]袁国平.常用抗感染药物在儿科住院患者中的使用情况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9(24):34. [11]刘海丽.儿科门诊抗感染药物使用调查分析[J].河北医学,2013,19(3):436-439. [12]黄新艳,谢娟,许银燕,等.某院儿科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36):1-2. [13]胡秀珠,余亚萍.儿科门诊处方中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J].中国基层医药,2014,21(12):1859-1860. [14]陈海妍,朱防震,陈海旻.连州市人民医院儿科门诊抗菌药物应用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3,3(11):64-65. [15]粟文堂,魏吉福.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23):115-118. [16]孙广枪,仝伟伟.儿科门诊抗感染与抗病毒药物应用情况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下半月),2013(10):314-315.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