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跨越了小说与散文的界限
在长期的文学创作过程中,凭借着语言表达上的细腻文风,曼斯菲尔德在小说的创作过程中开始尝试不同文体类型之间的转换,这就需要尽可能的忽略小说情节设计,甚至从情节上无法区分作品是小说还是散文,这也是她的小说特点之一。在其多部短篇小说里,大量散文创作的手段被穿插运用,以至于在其小说里无法看到对叙事情节的铺垫。曼斯菲尔德之所以使用这种小说创作模式,主要是为了将传统小说与其创作的小说进行区分,她并不在意对小说故事内容的叙述,而是将大量的笔墨放在了对故事中某一个片段的描写上,甚至可以理解为她在对主人公心理世界进行重点描写,这种真实感更能吸引我们去探究小说。因此,我们将曼斯菲尔德的作品更倾向归类于文学体裁中的散文化小说,并不同于传统小说。
通过《起风了》这部短篇小说我们可以透析曼斯菲尔德的创作手段,在小说内无法看到情节被重点突出,叙述性的描述在文章中占据了大量的篇幅,她运用浓重的笔墨对刮着大风的街道进行了详细的描写;在对环境的描写过程中,将小说中提到的两个角色进行了渗入性的描写。这种安排类似于散文写作过程中意识流手法的运用,只不过该意识流较为繁杂。为了能够更好地对这部分故事进行描述,作者特别设定了一个较为轻松的背景,使读者感受到散文笔法的应用。传统小说创作过程中希望能够通过情节的跌宕起伏给读者设置悬念与带来心灵上的震撼,而曼斯菲尔德则更倾向于利用简单的场景和心理描写来展开故事,使读者能够慢慢地接受。曼斯菲尔德使用的创作方式较为自然,情节的发展与外部环境的变化没有直接关系,对于内容上的悬念并没有刻意设置,完全是自然而然地发展,以一种叙述型的语言来讲述故事,对场景的叙述一直持无所谓的态度。也正是运用散文化的描述手法,用诗的语言形式来感染读者的心灵。
曼斯菲尔德也注重小说创作过程中对某一场景的扩散手法运用——即“闪现”与“顿悟”两种手法。其中“闪现”的运用主要是为了能够在小说的创作过程中跳出空间与时间的限制,在某一个时间点上不断地重复,通过对周围环境的描写来取代情节的发展。例如小说《莳萝泡菜》中,我们完全找不到具体的情节发展脉络,整篇文章都是在描写女主角的内心世界与对过去美好生活的回忆。“顿悟”的运用则使人物与情节占据的比重更小,重点突出了对小说意境的描写。例如小说《蒂勒尔街的春天》中,曼斯菲尔德运用大量的篇幅来描写外部环境,这种描写带有作者诗意的感情色彩,从各个角度来表现其对生命的理解,从而引起读者的共鸣。在曼斯菲尔德的小说里,诗一样的语言被大量地使用,这种文学创作方式将这位女作家的温柔与细腻通过小说体裁完美地展现给我们。语
参考文献
[1]曼斯菲尔德.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选[M].陈良廷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
[2]吕雪.曼斯菲尔德小说的女权主义特征解析[J].语文建设,2015(11).
[3]潘迎华.19世纪英国现代化与女性[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