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创建几何体。
(2)创建刀具。豁口槽选择立铣刀铣削加工,在“铣刀-5参数”界面用户可根据实际需求设置刀具相关参数,如刀具直径、刀具长度等。学生可以从刀具设置界面中了解各参数的含义,在绘图区域中直接观察参数变化引发的刀具变化,教学效果显著。
(3)创建平面铣操作该环节中需要选择操作子类型和设置参数,如,切削参数、非切削移动参数(进刀、退刀、避让等)、进给率和速度等。
2.2验证刀路轨迹,直视加工过程
数控指令是数控课程的核心内容,通常情况下教师结合案例由易到难讲解指令的用法及切削过程中刀具的运动轨迹,学生只能依靠记忆和简单的模仿完成工作任务,而对指令的实质了解不够深入,一旦零件的结构形状发生改变,学生很难做到触类旁通,无法编制出合格的数控程序。
UG/CAM刀轨可视化界面能够清晰地展示刀具的每一步动作,如图2所示,该方式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指令的深入理解,也能更好地检测加工过程中刀具与工件、夹具和机床运动部件之间的碰撞与干涉问题,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3后置处理功能,保障实训效果
手工编制复杂结构零件的数控程序,计算繁琐且容易出错,在实践加工环节容易引发安全事故。UG/CAM后置处理功能将有限元计算产生的大量数据以形象、直观的方式转变为毛坯各阶段的变形行为,用户可以针对不同的机床和操作系统生成TXT格式的程序文档,由通讯接口实现软件与数控设备之间的程序传输。有效的数控程序结合仿真软件使用,可节省占机时间,保障实训安全,提高课堂效率。
UG在数控教学中的灵活运用,使虚拟制造技术将“二维图纸→3D造型→工艺参数设置→自动编程→数控加工”整个流程表现得淋漓尽致,以更加形象、直观的方式吸引学生,使教学具有更高的深度和广度。
3结语
数控技术操作性强,学生以理论知识作支撑,在实践中验证数控程序的正确性与合理性,逐步掌握和提高操作技能。数控教学中以“能力、就业、发展”为宗旨,在现有的教学方法基础之上,引入UG软件搭建虚拟数控加工平台,形成一条紧凑的、虚拟的数控加工链,解决了设备不足、实训课时量少的难题,丰富了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激发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帅,杜学芳.浅谈UG软件在数控专业教学和实训中的应用[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1):78-81.
[2]邱丽梅,晋芳伟.基于UGCAD/CAM的数控教学实践[J].教育技术,2012(4):166-167.
[3]徐春艳.NX自动编程在数控加工技术中的应用[J].上海铁道科技,2012(4):113.
[4]连碧华,范世祥,李路娜,等.基于UG的《数控CAD/CAM》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2):105,114.
[5]刘军.CAD/CAM软件在数控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4(14):265-366
[6]黄志荣,俞庆,钱伟忠.UGNX软件在数控加工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19):16-17.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