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联系电话
论文范文 当前位置: > 写作指南 > 论文范文 >

基于地域工业遗产价值认知的旧厂区更新设计研究——以西安陕西重型机械厂改造规划设计研究为例

时间:2016-01-15 14:51来源:www.hexinqk.com 作者:金鑫 陈洋 王西京 点击:
摘要:本文基于西安工业遗产价值特征分析,以陕西重型机械厂为例,通过对工业建筑遗存的普适性价值和地域价值评析,提出了旧厂房改造更新的规划设计策略和措施。 关键词:地域工业遗产;价值认知;地域价值;更新再利用 近年来随着城市产业更新,大批曾为我

  摘要:本文基于西安工业遗产价值特征分析,以陕西重型机械厂为例,通过对工业建筑遗存的普适性价值和地域价值评析,提出了旧厂房改造更新的规划设计策略和措施。

  关键词:地域工业遗产;价值认知;地域价值;更新再利用

  近年来随着城市产业更新,大批曾为我国作出重要贡献的老工业厂区面临搬迁更新的局面,工业遗产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而在不同地域背景下探讨旧厂区更新改造时,对工业遗存价值的全面认知无疑是最为关键的前提。

  1、地域工业遗产价值认知是保护再利用的重要依据

  我国工业遗产价值可分为两部分,一是工业遗产本身具有的绝对价值,二是工业遗产现状及保护再利用的相关价值。这是目前国内对工业遗产价值较为全面的认知,为工业遗产保护再利用提供重要依据。而在实际调研中发现,不同地域工业遗产的绝对价值差别很大,相关价值难以横向比较,对保护再利用依据的认知不全面。本文试从价值和评价标准入手探讨工业遗产价值认知,分析具有地域特色的旧厂区保护更新设计。

  1.1价值标准和评价标准

  在工业遗产研究中,价值标准和评价标准常作为一个概念出现。而事实上,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价值标准反映主体的客观需要和利益,通常包括多项指标,例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学术价值等。对于工业建筑遗产而言,价值标准主要包括历史价值、社会文化价值、艺术审美价值、科学技术价值、经济利用价值等多个方面。评价标准是人们在自己的价值标准和外部客观现实之间谋求一种具体的、积极的统一所得出的历史结论。评价标准既要参考评价对象的价值体系,也要与外部客观现实相协调。所以,对于不同地域工业建筑遗产而言,价值标准可以一致,而评价标准是有差异的。

  1.2地域工业建筑遗产的价值与评价

  《下塔吉尔宪章》是最早明确工业遗产价值的国际文件,后来有研究者将价值内涵归结为历史价值、社会文化价值、艺术审美价值、科学技术价值、经济利用价值和生态环境价值。这一体系涵盖内容较全面,例如历史价值体现为“时间的久远”、“与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关系”,科学技术价值体现为“行业开创性和工艺先进性”、“工程技术”,社会文化价值体现为“社会情感”、“企业文化”等等。在具体分析时赋予相应分值,可反映工业建筑遗存的基本价值内涵,具有一定普适性。但对不同地域的工业建筑遗产,还应注意其地域性特征,原因如下:

  1)同一地区的工业建筑遗存具有相似性,分值接近不易区分。以西安工业建筑遗存为例,大多数是在1950年代国家政策引导的背景下所建,在“时间的久远”、“与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关系”、“行业开创性和工艺先进性”、“工程技术”、“社会情感”等方面都有一定相似性,普适性的量化评价难以充分体现工业遗存的差异性。

  2)如何从全国或地区层面评价不同地域的工业建筑遗存?以上海和西安为例,上海的江南制造总局是中国第一家近代工业企业,杨树浦电厂是当时远东最大的火力发电厂,上海机器织布局是中国最早的机器织布局等等;西安虽有诸如大华纱厂等一些在西北地区具有影响的工业,但缺乏在全国具有开创性历史意义的大型厂区。这就使得在同一的评价标准下,西安工业遗存的价值明显低于上海等近代工业发达地区。但对于西安而言,其工业建筑遗存反映城市工业文明发展历程,价值不能因为横向比较而降低。

  因此,对地域工业遗产的评价应在普遍价值体系基础上,加入对地域工业遗存价值特征的考量。

  2、以西安工业建筑遗存为例的价值特征分析

  2.1西安工业建筑遗存概况

  西安早期工业受经济和交通条件限制,发展缓慢。陇海铁路促使西安近代工业体系形成,抗战爆发后沿海工业纷纷内迁,快速充实西安工业。抗战后期西安成为日军空袭目标,工业内迁;解放前夕部分资本南迁,加上内战干扰,西安工业发展再次停滞。总之,1949年以前的西安近代工业基础薄弱,工业建筑遗存数量极少。

  解放后,“156重点工业项目”引入苏联经验,西安出现一批坚固、适用、经济的工业建筑。在大型厂区的带动下,西安地方工业大规模建设,新、扩建60多个较大的国营工业企业。这批工业建筑虽没有国外援建项目的显著特征,但大都采用当时先进的建筑材料和结构,空间尺度大,结构坚固,外观简洁。厂区数量多、分布广,在西安工业建筑遗存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其中陕西重型机械厂是典型代表。

  2.2西安地方工业建筑遗产的价值特征

  基于对陕重厂等西安地方工业厂区调研,分别从多个方面进行价值分析。从历史价值来看,与之相关的重要历史人物和事件较少,地位有限。但厂区见证了1950年代西安地方工业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是城市历史脉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文化价值来看,大多没有形成设施完善的工人社区,企业、社区文化氛围远不及那些大型国营企业。但厂区是由我国自行设计和施工建造,体现了自力更生的时代精神,在西安工业建筑发展史上具有独特地位。从技术价值来看,这些工业建筑的设计和施工主要受“156项目”影响,某些生产技术、设施设备有所创新,带动一定时期内的地区技术进步。从艺术价值来看,厂房设计符合坚固、实用及经济的要求,风格简洁朴素、细部装饰极少。若仅从上述四个方面对此类厂区评价,必然结论雷同、价值有限,进而可能导致对这类厂区的忽视甚至毁坏。

  所以,在明确地方工业遗存保护意义的前提下,应补充现有评价标准,注重地域价值,尤其是经济价值和生态环境。例如,这些厂房中的多跨钢筋混凝土排架结构,内部空间大,可改造的选择性和灵活性多;对工业遗存资源的有效再利用,可缩短建设周期,降低建设成本,减少建筑垃圾和污染,有利于节能、节资和减排;此外,这些具有50多年历史的厂区通常已形成适应当地生态环境的生境系统,植被茂盛,对调节当地微气候环境发挥良性生态功效。

  综上,以陕重厂为代表的旧厂区更新改造时,应在对历史、社会文化、艺术审美、科学技术等普适性价值内涵分析的基础上,着重挖掘经济利用和生态环境方面的潜力,提高评价量化分值,达到充分保护的目的。

  3、陕西重型机械厂的改造更新设计研究

  陕西重型机械厂建于1958年,是我国自行设计施工的西北最大的重型机械制造企业。

  生产厂区占地79公顷,呈带状,共有十二个生产车间,建筑面积约23万平方米。

  厂区东西向进深达1.5千米,内有两条铁路专用线贯穿,冷、热加工生产线分别环绕布置。

  目前该厂已破产,厂房和设施都处于闲置状态,该厂区已被纳入城市居住用地。本文基于西安地方工业厂区价值特征分析,探讨陕重厂的改造更新设计。

  3.1厂区分析

  1)区位及与周边交通

  陕西重型机械厂位于西安市主城区的东北角,东二环和北二环交界处,东临浐河、灞河。

  西安即将开通的地铁3号线环绕厂区而过,在厂区周边设有地铁站。随着西安城市中心的北移,以及地铁站的开通,陕重厂所在区域的商业价值将迅速上升。

  2)厂区周边环境

  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厂区周边以居住用地为主,公共绿地呈点状分布。城市永久绿地——浐灞沿河公园距离厂区15分钟步行距离(1千米),厂内及周边原预留绿地内有大量树龄10年以上的高大乔木,绿化状况较好。

  3)周边居民构成及需求

  通过调研发现,周边居民公共服务设施匮乏,例如医疗站点少设施落后、文化娱乐短缺、餐饮不成规模且条件较差。居民多为原厂区职工,对工厂感情深厚,一致期望能有效利用厂区,改造出造福社区居民的公共服务设施。调查统计显示,居民普遍要求增加大型超市和餐饮场所,增设医疗卫生和文化娱乐设施,特别是室外健身活动场所和设施。

  3.2工业遗存评析

  1)工业遗存类型

  陕重厂工业建筑遗存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建筑物厂房大跨型厂房较多,钢筋混凝土结构,屋架形式有混凝土折线形、拱形、三角形等多种类型,内部空间高度为20米左右。站台结构比较完整,造型也有特色,可改造成小型咖啡厅或休息区。

  构筑物烟囱厂区内共有4处烟囱,工业感较强,具有向上的气势,能够成为区域标志,经过改造,可以成为观光塔,灯塔等。

  2)工业建筑遗存评价

  通过对厂区工业遗存详细调研,分别从建设年代、与厂区文化关联、建筑形式、建筑技术等方面进行普适性价值评析,从建筑质量、空间利用、生态环境等方面进行地域价值评析,在评价中后者所占分数比例较大。

  3.3厂区改造设计方案

  基于周边环境调查以及工业遗存评价,陕重厂改造更新定位为:“振兴区域活力,打造博物馆式居住新区。”在规划设计中,首先保留原有规划格局,包括厂区原有主要路网(一条主干道、两条铁路线)、主干道两侧原有绿化廊道等厂区绿化、沿原生产主轴布置的厂房,突出厂区工业景观及规划格局的空间、时间延续。其次将保留的旧厂房改造为公共服务设施,在植入居住功能的同时,更多考虑文化娱乐、商业、教育、医疗保健等公共要素的融合,满足周边居民对公共服务设施的强烈需求。在建筑设计中,采取整体保留(即整体保留旧厂房的结构体系、围护结构和体现文脉记忆特征的载体)或局部保留(即保留结构体系,围护结构可局部改造,无文脉价值的景物可拆除)与内部空间再分割组织相结合的改造再利用方式,实现工业建筑物、构筑物、景观等的内部、外部空间更新再利用,以成片的保留方式形成带状的整体系统展示。在上述理念下,对陕西重型机械厂进行改造更新设计。

  4、结语

  在旧工业厂房改造更新设计中,对工业遗产价值的全面认知是基本前提。不仅要权衡其普适性价值,更要挖掘其地域特征价值。在改造更新的规划设计中,应采取各种措施手段,使原有旧厂区的建筑物、构筑物、景观绿化等尽可能系统保留,充分发挥其改造再利用价值,活化和延续地域文脉,实现地域工业遗产的保护,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伯英,李匡.北京工业遗产评价办法初探[J].建筑学报,

  [2]中国知网.价值标准[DB/OL].http://wiki.cnki.com.cn/HotWord/117451.htm,

  [3]王建国.后工业时代产业建筑遗产保护更新[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张健,隋倩婧,吕元.工业遗产价值标准及适宜性再利用模式初探[J].建筑学报学术论文专刊,

  [5]刘伯英,李匡.北京工业遗产评价办法初探[J].建筑学报,

  [6]王西京,陈洋,金鑫著.西安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论文投稿1002080872 论文投稿1003158336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论文  
热点论文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1503-3935
微信号咨询:
18915033935
网站简介 核刊总览 普刊专栏 期刊验证 学术答疑 服务流程 写作指南 支付方式 信用说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提供投稿辅导 论文投稿 投稿辅导 核心期刊检索 核心投稿辅导等服务,本站刊载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10031583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