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联系电话
论文范文 当前位置: > 写作指南 > 论文范文 >

中国工业烟尘排放状况研究(2)

时间:2016-01-06 15:45来源:www.hexinqk.com 作者:刘睿劼,张智慧 点击:
本文根据式(3)~(10)对20012009年的中国工业烟尘排放进行影响因素分解。工业烟尘排放影响因素分解的发展趋势,负号表示工业烟尘排放降低。 可以看出,在4个子效应中规模效应的影响程度最大,它累计导致工业烟尘增排1

  本文根据式(3)~(10)对2001—2009年的中国工业烟尘排放进行影响因素分解。工业烟尘排放影响因素分解的发展趋势,负号表示工业烟尘排放降低。

  可以看出,在4个子效应中规模效应的影响程度最大,它累计导致工业烟尘增排1018.60×104t。结构效应是影响程度最小的子效应,2001—2009年间它的影响效果在增排与减排间波动,最终累计使工业烟尘增排75.46×104t。技术效应早期是工业烟尘减排的主要动力,但它从2008年开始促进工业烟尘增排,最终累计使工业烟尘减排493.43×104t。

  治理效应在2001—2009年间始终促进工业烟尘减排,累计烟尘减排效果为779.04×104t。各子效应各年减排效果(负号表示烟尘排放量降低,即促进减排)。

  反映出2001—2009年各子效应对工业烟尘排放的影响效果差异很大,且发展趋势不同。规模效应始终保持对工业烟尘的增排作用,工业规模的扩大和发展不可避免地增加了工业烟尘的排放压力,使规模效应成为烟尘增排的最主要动力,但由于2009年工业发展增速仅为2%,导致2009年规模效应的增排效果仅为11.32×104t,相比之前各年100×104t以上的增排效果有显著下降。

  结构效应则除2004年以外,各年影响程度均相对较小,2004年结构效应促进工业烟尘排放137.78×104t,其余各年的影响效果基本在15×104t以内。技术效应在2001—2007间虽然减排效果起伏较大,但始终能够促进工业烟尘减排;而从2008年开始,工业单位产值的烟尘产生量有所提高,尤其是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的单位产值排放量在2008年和2009年分别提高了11.5%和3.1%,导致技术效应的影响效果转变为促进工业烟尘排放,但这种促进作用并不非常显著。

  治理效应是最稳定的工业烟尘减排动力,在2001—2009年始终促进工业烟尘减排,而且2006年之后它的减排效果有显著提高。

  由上述分析可知工业烟尘的主要减排动力是技术效应和治理效应,各行业一方面改进生产技术,优化生产工艺,通过源头控制来降低工业烟尘的产生;另一方面贯彻废气治理政策,增加废气处理设施,通过尾端处理减少工业烟尘的最终排放。但2008年以来工业烟尘减排主要依靠治理效应继续发挥作用以及规模效应的增排效果减弱,而技术效应的减排作用不再明显。

  但是中国经济发展需要甚至依赖于工业规模扩大,2007年以来中国工业增长速度的放慢并非长期发展趋势,工业仍然很有可能恢复过去的增长速度,进而通过规模效应再度施加较大的工业烟尘增排压力。因此工业烟尘减排不能依赖规模效应的减弱,而应该一方面推动技术革新,突破目前的技术瓶颈,降低工业烟尘产生量,重新发挥技术效应的减排作用;另一方面则应试图从目前减排效果较不明显的结构效应入手,争取通过工业结构调整实现保持工业发展速度前提下的工业烟尘减排。

  4、各子行业比较分析

  为了进一步分析工业烟尘排放情况,确定烟尘排放的重点行业,本文将工业划分为6个子行业,分别是采矿行业、食品行业、生活制品行业、化工及金属行业、设备制造行业和水热电气供应行业。这6个工业子行业中化工及金属行业,水热电气供应业是目前两个最主要的烟尘排放源。2009年这两个子行业的烟尘排放量分别达到中国工业烟尘总排放量的42.94%和41.18%,而其它几个子行业中只有生活制品行业的烟尘排放量达到总排放量的5%以上。但化工及金属行业和水热电气供应业在工业烟尘产生量上差距很大,2009年化工及金属行业的烟尘产生量为工业烟尘产生总量的12.76%,而水热电气供应业则高达83.60%,反映了这两个子行业在烟尘排放率(排放量与产生量之比)上的显著差异,化工及金属行业的烟尘排放率为水热电气供应业的6.83倍,表明其烟尘排放的尾端治理效果较差。

  为了反映各工业子行业的烟尘减排情况,本文计算了各工业子行业在2001—2009年间的烟尘减排量及减排率,负号表示排放量降低。化工及金属行业、水热电气供应行业作为最主要的工业烟尘排放行业,它们在2001—2009年间的工业烟尘减排量也是最大的,分别达到44.68×104和100.82×104t,而其它几个子行业的烟尘减排量均没有超过15×104t。

  200—2009年工业烟尘减排率最高的子行业为采矿业,达到37.51%;而化工及金属行业的减排率很不理想,仅为16.08%,是所有子行业中最低的。水热电气供应行业作为另一个主要的烟尘排放子行业,其烟尘减排情况较好,减排率达到31.08%,而且从2005年开始年减排率均能保持在10%以上。

  化工及金属行业不仅工业烟尘产生及排放量大,而且目前减排效果较差,减排潜力较大,应将其作为重点减排行业,通过加强烟尘排放的尾端治理,提高其烟尘减排率。

  规模效应、技术效应和治理效应对各子行业烟尘排放的累计影响效果是一致的,只是在影响程度上有所差异。规模效应对各子行业的累计影响效果均是促进烟尘排放,而技术效应和治理效应则都是促进烟尘减排。

  结构效应与其它子效应不同,它对食品行业和生活制品行业起到降低烟尘排放的作用,但对采矿业、化工及金属行业、设备制造业和水热电气供应业则起到促进烟尘排放的作用。结构效应对水热电气供应业的影响十分显著,这是由于2001—2009年水热电气供应业的工业产值比例由5.88%提高到了6.68%,增幅达13.6%。

  水热电气供应业不仅是工业烟尘排放的重点行业,同时也是工业中的基础行业,需要为其它行业提供基本生产条件,在工业发展过程中其产业规模不仅不会降低,还可能进一步扩大,因此水热电气供应业的烟尘减排不能依靠规模效应和结构效应的减弱,而需要更充分地发挥技术效应和治理效应的减排作用。

  5、讨论

  本文利用LMDI方法将工业烟尘排放的影响因素分解为规模效应、结构效应、技术效应和治理效应4个子因素,其中技术效应和治理效应分别反映了工业烟尘减排中的源头控制和尾端治理。LMDI分解结果显示中国工业烟尘减排的主要阻力为规模效应和结构效应,但结构效应的影响较小;工业烟尘减排的主要动力为技术效应和治理效应,治理效应的减排效果较为稳定,而技术效应近两年并没有发挥理想的减排效果,其影响程度已经被治理效应超过。在4个子效应中,规模效应仍对工业烟尘排放产生最大影响。

  目前工业烟尘排放量降低的重要原因是规模效应的减弱,而不是技术效应和治理效应的增强,相反技术效应最近两年甚至开始促进工业烟尘排放。但规模效应很可能随着中国工业发展而再度增强,施加强大的烟尘增排压力,因此为了进一步降低工业烟尘排放,必须在保持治理效应的基础上,重新发挥技术效应的减排作用,并力争实现结构效应的减排效果。

  本文将工业划分为6个子行业,各子效应对各子行业烟尘排放的影响程度对比显示,规模效应、技术效应和治理效应对各子行业的影响效果是一致的,规模效应都起到了促进烟尘排放的作用,技术效应和治理效应都起到了抑制烟尘排放的作用。结构效应与另外3个子效应不同,它对不同子行业有不同的影响效果,尤其对水热电气供应业的烟尘增排作用十分显著。

  化工及金属行业和水热电气供应业的烟尘产生及排放量都累计达到中国工业的80%以上,为了继续推进中国工业烟尘减排,必须以这两个子行业为重点,降低它们的烟尘排放。化工及金属行业目前的减排情况并不理想,烟尘排放率相对其它行业较高,未来亟需加强烟尘排放的尾端治理;而水热电气供应业作为工业中的基础行业,近年来产值比例稳步提升,现阶段想通过结构效应降低其烟尘排放并不现实,需要积极开展技术研发与革新,降低单位产值的烟尘产生量,强化烟尘排放的源头控制。

  6、结论

  2001—2009年工业烟尘减排情况较为理想,2009年相比2001年不仅总排放量降低24.7%,单位产值排放量降低37.6%,工业烟尘排放在总烟尘排放中的比例从2007年开始也有所降低。

  工业烟尘减排的主要动力是技术效应和治理效应,减排的主要阻力是规模效应,而结构效应的影响目前较小,但对各子行业的影响有所差异。

  化工及金属行业和水热电气供应业作为烟尘产生与排放量最大的工业行业,应被视作烟尘减排中的重点行业,尤其是目前治理效应不够理想的化工及金属行业。结构效应是控制并降低工业烟尘排放的潜在动力,通过将工业产值由高污染行业转移向低污染行业,能够实现更彻底的工业烟尘减排。

  参考文献: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论文投稿1002080872 论文投稿1003158336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论文  
热点论文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1503-3935
微信号咨询:
18915033935
网站简介 核刊总览 普刊专栏 期刊验证 学术答疑 服务流程 写作指南 支付方式 信用说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提供投稿辅导 论文投稿 投稿辅导 核心期刊检索 核心投稿辅导等服务,本站刊载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10031583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