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联系电话
论文范文 当前位置: > 写作指南 > 论文范文 >

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研究---基于能源开发与经济增长的视角(3)

时间:2015-12-30 15:23来源:www.hexinqk.com 作者:李文洁 点击:
(一)能源开发强度对总体经济的影响为负,说明能源开发强度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增长。从影响的时间趋势来看,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能源开发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为正,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其影响逐渐

  (一)能源开发强度对总体经济的影响为负,说明能源开发强度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增长。从影响的时间趋势来看,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能源开发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为正,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其影响逐渐从正向转变为负向,在2004—2007年间,能源开发强度对经济的整体影响呈现负显著。因此,以能源和资源要素的高投入、高消耗为特征的增长方式并不能从根本上保持经济增长,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能源效率才是发展的关键。江泽民(2008)指出,能源消费在中国工业化中期仍然会快速增长,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离不开有力的能源保障,中国迫切需要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新型能源发展道路,坚持节约高效、多元发展、清洁环保、科技先行、国际合作,努力建设一个利用效率高、技术水平先进、污染排放低、生态环境影响小、供给稳定安全的能源生产流通消费体系。中国应以此为契机,调整产业结构与能源结构,加快建立以低碳农业、低碳工业、低碳服务业为核心的新型经济体系。并且要提高能源效率,调整能源结构,逐步改变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发展核能、风能、太阳能,以及不产生二氧化碳的生物质能,比如生物乙醇、生物柴油、沼气能等。通过结构调整,强化能源节约和高效利用的政策导向,有利于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

  (二)能源开发强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西、中、东部地区呈现出不同的方向和水平。本文认为,宏观政策的倾斜导致东、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出现差异以及人力资本水平和科技创新水平不同是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因此,各地区应该根据自身的资源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实行适宜本地区的低碳经济发展策略。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高,应该首先从能源的消费结构入手,加大清洁能源的使用比例,减少高碳能源的利用。而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应着重发展高端新型电子信息产业,电动汽车产业,风电装备、LED、动力电池、太阳能、生物质能设备制造等新能源产业,通过区域调整促进产业优化升级。中西部地区经济较为落后,但自然资源丰富,是能源生产的主要基地,可以充分利用地理优势发展新能源生产产业,比如,新疆、西藏、云南等日照强的地区可以充分利用光能发电,发展光伏产业;而内蒙古、甘肃北部和青藏高原等地区风能资源丰富,适宜发展风能发电产业。此外,对于山西等煤炭生产基地应该加强煤炭洗选加工的发展和利用,提高煤炭质量,减少原煤直接燃烧与无效运输,提高能源效率,降低环境污染,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潘家华.人文发展分析的概念构架与经验数据———以对碳排放空间的需求为例[J].中国社会科学,

  [2]夏堃堡.发展低碳经济,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J].环境保护,

  [3]鲍健强等.低碳经济:人类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变革[J].中国工业经济,

  [4]金乐琴,刘瑞.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J].经济问题探索,

  [5]邵帅,齐中英.西部地区的能源开发与经济增长———基于“资源诅咒”假说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

  [6]罗浩.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资源瓶颈及其解决途径[J].经济研究,

  [7]赵丽霞,魏巍贤.能源与经济增长模型研究[J].预测,

  [8]林伯强.结构变化、效率改进与能源需求预测———以中国电力行业为例[J].经济研究,

  [9]赵进文,范继涛.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内在依从关系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

  [10]韩智勇等.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协整性与因果关系分析[J].系统工程,

  [11]马小微.我国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关系实证研究[J].中国能源,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论文投稿1002080872 论文投稿1003158336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论文  
热点论文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1503-3935
微信号咨询:
18915033935
网站简介 核刊总览 普刊专栏 期刊验证 学术答疑 服务流程 写作指南 支付方式 信用说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提供投稿辅导 论文投稿 投稿辅导 核心期刊检索 核心投稿辅导等服务,本站刊载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10031583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