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型水利设施合作供给是实现准公共物品供给的有效方式,同时农村社区小型水利设施合作供给也是众多单个农户行为选择的结果。理论研究发现,极其复杂多变的个体决策行为可以通过突破传统经济学的同质性假设———运用个体异质性来表征。将农户异质性概念引入农村社区小型水利设施合作供给问题研究,探索农户社会资本异质性与农村社区小型水利设施合作供给的互动关系及影响机理,试图解决农村小型水利设施合作供给中集体行动的实现问题。首先,运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法,将社会资本归纳为社会声望、社会参与、社会信任和社会网络四个不同维度。在此基础上,利用陕西省关中地区393户农户调查数据,采用Probit模型实证分析社会资本多维异质性对农户参与小型水利设施合作治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社会资本多维异质性对农户参与小型水利设施合作供给具有显著影响。其中,信任维度、参与维度和网络维度社会资本是农户小型水利设施参与行为的重要促进因素,而声望维度社会资本则降低了农户的参与行为。反映出社会资本的多维异质性将导致集体行动结果的不确定性。某一维度的社会资本促进合作供给的产生,而另一维度的社会资本则对合作供给起到抑制作用,而且各维度交互作用可能使社会资本对合作供给影响结果产生不同结果。此外,农户参与小型水利设施合作供给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农户受教育程度、水利对农业重要性的认知、水利设施维修情况以及用水纠纷对农户参与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种植面积对农户小型水利设施合作供给参与行为具有显著负向影响。根据以上结果,政府应该通过培育农户多维度的社会资本,强化社会资本的正向影响,促进小型水利设施的合作供给;此外,通过加强组织服务功能、提高农户合作认知等,提高农户小型水利设施合作供给的参与行为。
关键词:多维社会资本;集体行动;合作供给;小型水利设施
我国农村水利基础设施长期存在年久失修、运行效率低下的问题。水利作为农业生产的命脉,小型水利设施建设的滞后极大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从供给主体视角,农村社区小型水利设施建设依托村民合作供给是一种有效的方式。然而由于中国社会转型期社会资本的缺失,导致灌溉中农户合作的困境。社会资本存在与否成为公共物品与服务供给集体行动能否成功的关键。合作对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自主地位具有重要作用。社会资本作为集体行动发起的前提条件,对促进农户的合作行为具有重要意义。农户正是通过参与合作经济组织增加了社区的社会资本存量,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与乡村治理结构的优化。
农户是农业生产决策的最小单位,由于宗族型社会的特点以及农户交往的自己人结构,导致农户的行为逻辑不仅受客观因素判断如利润最大化目标的影响,而且受社会支持与社会关系的影响。农村社会中的差序格局和封闭性特点使得农户行为不仅是理性的个体决策,而且是从众的群体决策。大多数情况下,农户通过学习、模仿、互动和试错的方式达成合作行为的决策。在小型农村社区中,农户的学习、模仿就是通过其所拥有的人际关系及其带来的网络效应、长期生活在一起形成的共同价值观、行为范式和彼此间的信任、不同层次和级别的农户及组织的互动实现的,其行为受到其他农户以及所处环境的影响。因此,农户社会资本其本质就是农户个人和组织形成的社会关系通过信任、建立声望和参与水平获取资源的能力,实际上可以归结为社会网络、社会信任、社会声望和社会参与四个方面。社会资本就是通过社会中个人和组织的网络构建及长期的信任规范约束来实现个人或组织的效益目标。
文献综述
集体行动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是行动个体理性行为的非合作博弈结果。在个体理性选择下,往往会出现个体理性和集体理性不一致、公共产品提供不足的悲剧性结果,如阿罗提出的“不可能性定理”、博弈论中著名的“囚徒困境”以及萨缪尔森的“搭便车理论”和哈丁的“公共地悲剧”等都详细的阐述了集体行动失败的原因。
然而,研究也发现,这种集体行为选择理论是建立在同质性假设的基础上,忽视了现实生活中的异质性。从理论上看,极其复杂多变的个体决策行为可以通过突破传统经济学的同质性假设———运用个体异质性来表征。社会资本作为表征农户异质性的重要变量,两者交互作用共同对合作供给过程中决策的形成和决策方式产生影响。
认为,社会资本具有不同维度,它们促进信息的分享,有利于采取集体行动,提高个体的合作意愿和合作效率,并且相对客观并容易观察。合作是网络中行动者互动的必然结果,合作越多,行动者之间的互动越多,社会资本的扩展程度越高,网络中的成员获益越多。Ostrom利用社会资本理论分析农民如何克服搭便车问题,即通过对尼泊尔个灌溉系统的经验性研究考察,认为农民完全有可能通过自己创造的社会资本克服困扰大小集团行动的搭便车问题,Isham和Kknen采用印度和斯里兰卡的数据探讨村庄社会资本水平与村民社区水服务项目的参与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社会资本水平越高,越有利于村民参与和监督水平的提高。因此,社会资本可以为农民带来社会资本存量的不断提高,消除集体成员彼此的不信任,达成集体行动主体间的合作,使成员为实现集体的共同利益努力。庞娟对我国农村的研究也发现,在同质性较强的社区和具备良好社会资本结构的村庄,公共品的合作供给效果较好,社会资本对走出集体行动的困境,实现成员之间的合作具有一定的说服力。李冰冰和王曙光利用全国10省17村494户农户调查数据,分析农村社区公共品提供中社会资本、村庄特征对农户参与程度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户的社会资本对农户在乡村公共品提供中的参与程度具有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农户的公共意识、政治意识、社团互助、社区认同、社区信任等因子。然而也有学者指出,随着农村人口空心化的加剧,有利于农村公共品供给的乡村社会资本逐步瓦解,导致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困境。此外,学者也讨论了社会资本的消极作用,认为社会资本“不仅阻碍了某种行为而且压制了其他行为”。如毛寿龙指出,农户合作困境主要是受社会资本、较低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搭便车行为的制约。
然而,由于学者对社会资本的内涵各抒己见,关注的重点不同导致其度量方法多从社会资本的某一单一维度出发,从而忽视了社会资本的整体性特征及其不同维度在集体行动发起中所起的作用。其次,在影响农户小型水利设施合作行为的因素中,不同维度社会资本的作用方向与作用效果如何?在合作行为形成过程中,农户基本特征、农业生产特征以及组织服务功能对合作行为的影响机理是什么?对这些问题的回答都是小型水利设施合作供给中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试图以小型水利设施合作供给为例,将社会资本归纳为社会信任、社会网络、社会参与和社会声望四个维度,考察农户小型水利设施合作供给参与行为的影响因素,探析不同维度社会资本影响集体行动实现的内在机理。其研究思路是:利用陕西省6个类型村户农户的调查数据,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法归纳农户社会资本的不同维度;在此基础上,构建计量经济模型分析不同维度社会资本对农户小型水利设施合作供给参与行为的影响,最后提出促进小型水利设施合作供给的对策建议。
模型设定、研究假设与数据来源
1、研究假设与模型设定
借鉴王昕、陆迁的研究方法,本文主要从信任维度、参与维度、网络维度和声望维度测度农户社会资本拥有量。同时,在4个维度中又分别包含不同的变量,共27个变量。社会网络是行为主体内部各种关系的交互结构以及行为主体与外部的互动模式。因此,对社会网络变量的设计主要从与不同对象的交流程度来确定。预计一个农户的社会网络越宽,其合作供给意愿也越强,对网络维度社会资本变量的设计主要从与不同主体的交互展开。第二,根据Durlauf等的定义,社会信任就是基于网络过程所形成的行为规范和人与人之间的信赖,它们能促成产生好的社会和经济结果。
因此,社会信任体现了社会个体之间的相互信任程度,根据农村人际交往的“自己人”结构,农户对不同主体由亲及疏的不同信任程度,构成了信任维度社会资本的度量指标。第三,社会声望即社会大众对于他人的主观评价。
认为社会资本以社会声望、名誉、权威和头衔等为符号,以社会契约为制度化形式,社会声望的形成主要在互惠的过程建立。因此,预计社会声望越高的农户,其组织协调、发动群众的能力越强,其合作意愿也越强。第四,社会参与是指主体对社会生活各方面(如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现状与活动的关心、了解与行为投入,对社会参与状况度量指标的设计主要选择公共事务的参与频率与参与程度。预计农户对村内公共事务的参与程度越高,其合作供给的意愿也越强。
为验证指标设定的科学性,保证社会资本各个维度指标的不相关性,本文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法来验证指标选取的合理性,识别多元观测变量的本质结构并进行相应的降维处理。探索性因子分析法的第一步是分析设定各个指标,通过因子提取和因子旋转技术,将相关性强的变量降维至少数几个因子,并在此基础上对降维后新的因子予以命名,验证事先设定的不同维度社会资本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对原始指标相关性的分析,本文主要采用统计量和巴特利球形检验方法,以确定是否适合进行因子分析,然后计算各维度的得分。一般情况下,KMO值大于6就说明因子分析的结果是可以接受的。以每个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占所选因子总方差贡献率的比重作为权重进行加权汇总,选取累计方差贡献率大于80%的公共因子,得出不同维度社会资本的权重,。
2、数据来源
数据主要来自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农户收入与社会资本异质性双重视角的农村社区小型水利设施合作供给实证研究———以陕西省为例”课题组的调研数据。课题组于2011年4月至7月对陕西省关中地区小型水利设施合作供给实施效果较好的六个县:眉县、扶风、武功、凤翔、周至、岐山,共393户农户进行的问卷调查。调研阶段的抽样方法设计如下:首先采用典型调查法根据各个县的经济发展水平按照高、中、低分为三类,在此基础上,按照县乡村进行分层抽样,每县抽取3个乡,每乡抽取3个村,每村进行随机调研或问卷访谈12-户,共计发放调研问卷450份,其中有效问卷393份。
在参与调查的393名农户中,有259名农户参与了小型水利设施的合作供给,占样本总数的66%。反映出大多数农户对小型水利设施的需求极为迫切,愿意参加小型水利的合作供给。这主要是由于当地的气候条件冬季及春季干旱少雨,导致冬春旱灾频繁发生。调研区2011年冬季遭遇了50年一遇的大旱,农户受极端天气变化的严重影响部分是由于他们对气候型资源的过度依赖,如家庭用水,灌溉用水以及耕地,但更重要的是小型水塘、水渠以及灌溉系统的年久失修。持续性的干旱对调研区域冬小麦的生长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导致大范围的减产。
从被调查者个体特征看,务农人数所占比例为4%,以女性为主,占50.8%。调查对象年龄最小岁,最大的75岁,年龄集中在31-45岁和46-60岁这两个区间段,呈现正态分布趋势;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小学和初中两者的比例为71.4%。从被调查者的家庭特征看,家庭规模主要集中在3-5人的中小型家庭,57.4%的农户其灌溉面积为0.2-0.6hm2,反映出实现规模化种植的农户较少。分析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户特征也可以发现,调研地81.6%的农户为纯农户,他们的主要收入来源为农业收入,且农业收入主要以粮食收入为主,农户为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个体不愿或无力投资小型水利设施,但有效灌溉有利于提高粮食产量,因此,纯农户参加小型水利设施合作供给的积极性较高。兼业农中,以农业收入为主且主要种植经济作物的农户倾向于投资小型水利设施以提高收入水平。调查发现,以外出务工收入为主的兼业农户参与的积极性较低。非农户由于并不从事农业生产,参与小型水利设施合作供给的比率极低。
社会资本与农户小型水利设施合作行为的关系分析
1、变量选择与说明
学者分别从个人特征、家庭特征和生产特征角度探讨农户参与集体行动的影响因素;还有学者进行了更为社会资本多维异质性视角下农户小型水利设施合作参与行为研究细致的划分,包括农户户主特征、家庭特征、社区特征、社会资本等七个方面的特征;黄祖辉等将其归结为产品特征因素、生产集群因素、合作成员因素和制度环境因素,而制度环境因素又包括宏观体制、法律法规、行政介入以及文化影响等。孙亚范认为,农民对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认知程度是影响农民参与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行为的主要因素。还有学者分别将影响农户参与的因素分为农户社会经济特征、灌溉技术特征以及社会资本维度三个方面,探讨其与集体行动之间的关系。变量定义、统计性描述及其预期作用方向所示。
2、模型结果分析
将农户的合作行为作为因变量,以农户基本特征、农业生产情况、制度因素、农户认知程度、组织服务功能、社会网络、社会信任、社会声望、社会参与以及社会资本总量作为自变量,利用Probit模型,分别分析社会资本各维度以及社会资本总量对农户小型水利合作参与行为的影响,分析结果所示。模型1和模型2的拟合优度为分别为0.6442和0.6343,模型整体效果较为显著。
社会信任、社会网络与社会参与维度对农户小型水利设施合作供给行为具有积极影响,而社会声望则具有消极影响。总体而言,总量社会资本有助于农户集体行动的实现。受教育程度、种植面积、小型水利设施对农业生产重要性的认识、维修情况、用水纠纷是影响农户参与小型水利设施合作的重要因素。具体分析如下社会资本。社会资本总量对合作行为的影响较为显著,系数检验在10%的水平上显著,且系数为正,即农户的总量社会资本越大,参与小型水利设施合作供给行为的可能性也越大,这与Coleman的研究结论相一致,并印证了本文的研究假设。社会资本的各个维度中,社会网络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检验,说明在小型水利设施合作供给中,农户与同村村民之间、与村干部、农业组织的关系越密切,越有可能参与水利设施的合作供给。这主要是由于农村传统宗族乡村主要以地缘、血缘与亲缘关系为纽带,网络作为资源动员的结构基础,发挥着沟通和团结农户的作用,从而有助于增强农户水利设施合作供给的参与行为。调研发现,农户社会网络具有同质性和封闭性的特点,有利于增加社会网络的集中度,较高的网络强度和较低的网络使用成本在一定范围内促进了集体行动的实现。社会信任通过了1%水平下的显著性检验,呈正相关关系,表明村民之间彼此的信任度越高,农户参与小型水利设施合作供给越容易达成一致,从而有助于农户小型水利设施合作供给的实现。Ostrom的研究也表明,社会信任是集体行动实现的关键因素。社会信任可显著地增加农户的合作行为,这与我国的“差序信任”格局密切相关,农户之间的信任主要建立在血缘亲族关系基础之上,信任范围在扩展过程中遵循“就近原则(即由近及远、由亲及疏)”,由此,农户对家人、亲戚、朋友及陌生人的信任程度是由高到低进行排序的,农户对“自己人”的信任程度越高,越有利于集体行动的实现。社会参与对农户的合作行为影响十分显著,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检验,呈正相关,即农户的公共事务参与程度越高越有利于集体行动的实现,反映了一定社区范围内具有某种成员资格的行动者获取稀缺资源的能力。声望维度社会资本对农户合作行为产生负面影响,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检验,表明以互惠为基础所建立的声望,弱化了农户的水利设施合作参与行为,农户更倾向于通过个体互惠的方式促进准公共物品的供给。这与波茨的研究结论一致,即消极社会资本在为团体成员带来利益同时,通常也能够禁止其他人获得收益,可能会形成封闭的系统而最终难以实现持续的发展与进步。此外,也反映出农户之间、农户与村干部或农户与合作组织领导人之间由于利益分配中的委托代理问题,弱化了社会资本促进集体行动实现的功能。
农户基本特征与农业生产情况。从模型估计结果看,受教育程度变量对合作行为具有显著影响,通过的显著性检验。表明随着农户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农户能够更加客观地认识到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联性,其参与小型水利设施合作供给的可能性增加。农业生产情况方面,种植面积对合作行为的影响在1%的水平上显著,即农户的种植面积越大,参与小型水利设施合作供给行为的可能性越小,可能的原因是,随着种植面积的增加,规模收益促使农户通过自行购买或租赁小型水利设施满足灌溉需要,以达到提高土地边际收入实现收益最大化的目的。
农户认知程度。水利对农业重要性的认知是小型水利设施合作供给的重要影响因素,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检验,说明水利设施重要性的认知是影响农户合作行为的主要因素。行为经济学认为认知决定行为主体的态度或看法,进而影响其选择行为。学者的研究也证实了认知的缺失和错位会对行为主体的支付意愿产生影响。在小型水利设施合作供给的过程中,农户参与行为的实现是主观认知与客观环境的结合。由于运行资金的限制、监督成本等外在因素的影响,导致集体行动意愿与行为的悖离。这也说明合作经济组织作为农民自主、自治、自我发展和自我服务的组织,在努力提高农户的认知程度的基础上,需要配合相应的制度环境,以降低组织协调成本,使其内化为农户自身的理性选择。
组织服务功能。在影响农户小型水利设施合作供给行为的影响因素中,小型水利设施维修情况具有显著影响,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检验,说明小型水利设施运转出现问题时维修的效率越高,将越有利于提高农户的参与积极性。因此,组织服务功能的完善有利于农户集体行动的实现,从而降低组织的运行成本。此外,农村农业灌溉用水以及相应而生的灌溉水费和用水纠纷往往是农民最为关注的问题和农村社会焦点。农户间的用水纠纷在1%的水平下通过显著性检验,反映出水权的不确定性是农户日常灌溉用水的主要矛盾,通过参与小型水利设施合作供给,使用水权的安排有序化,从而降低交易成本。
结论与讨论
基于社会资本视角,利用2011年陕西省关中地区393户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将社会资本分为社会信任、社会参与、社会网络、社会声望四个维度,在此基础上采用Probit模型,分析社会资本各维度对农民合作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社会资本不同维度对农户小型水利设施合作供给行为的影响各不相同。基于行为主体之间的社交网络与交往程度的网络维度社会资本、基于普遍信任与交往基础的信任维度社会资本以及基于组织内各成员之间公共事务的参与维度社会资本对农户水利设施合作行为有积极影响,而声望维度的社会资本却降低了农户的参与积极性,反映出某一维度的社会资本促进合作供给的实现,而另一维度的社会资本对合作供给起抑制作用,各维度社会资本的交互作用导致集体行动结果的随机性。
第一,社会资本的多维异质性导致集体行动结果的不确定性。某一维度的社会资本会促进合作供给的产生,而另一维度的社会资本对合作供给起到抑制作用,而且各维度交互作用可能使社会资本对合作供给影响结果产生不同结果。正是这种复杂性导致了目前理论界对社会资本与农户自组织合作行为之间的关系存在不一致的结论。
因此,在社会资本对合作行为的影响研究中,应加强社会资本不同维度的研究,重视对社会资本各维度作用机制的考察。
第二,农村公共物品自发供给中社会资本的消极影响不容忽视,可能使农村公共物品自发供给面临失败的威胁。由于社区或是小集团的局限性,如当社区内外基于个体异质特征或收入差距而产生分歧时,社区治理可能会更多的鼓励辖区内的种族歧视和狭隘意识,而不是弥补政府和市场失灵。本研究仅考虑了社会资本异质性对小型水利设施合作供给的影响,下一步的研究方向应考虑个体异质性与社会资本异质性共同作用如何导致集体行动实现的机理。
第三,社会资本是导致农户小型水利设施支付意愿与支付行为悖离的重要因素。据调查,实际支出的农户仅占具有支付意愿农户数的三分之二,社会资本在准公共物品的供给中,发挥了一定的社会保险功能,导致农户实际支付行为的降低,然而这种功能发挥背后的作用机理是什么,社会资本及不同维度对农户小型水利设施合作供给的意愿与行为的悖离到底有什么影响,其作用机制和影响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因此,应着力培育不同维度社会资本,促进小型水利设施合作供给。社会资本是集体行动开展的前提和基础,应从提高村民的参与意识入手,加强对农户的宣传教育,彼此之间因参与而互相信赖,从而建立起成员之间普遍信任的人际网络关系。这不仅是农户之间的学习与互动,更是小型水利设施合作组织社会资本培育的最好机会。其次要加强社会网络的构建,由于我国独特的乡土民情,农户在传统的乡间地头彼此间更容易形成一种连接,这种连接是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的结合体,农户对不同关系的偏好及占用情况对农户的自身发展和小型水利设施合作组织的成长起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冰冰,王曙光.社会资本、乡村公共品供给与乡村治理:基于省17村农户调查[J].经济科学,
[2]毛寿龙.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0
[3]汪龙.人口“空心化”、乡村社会资本与农村公共品供给:一个文献综述[J].特区经济,
[4]吴军,夏建.中国外社会资本理论:历史脉络与前沿动态[J].学术界,
[5]艾伯特·赫希曼.转变参与:私人利益与公共行动[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6]赵立娟.农民用水者协会形成及有效运行的经济分析[D].呼和浩特:内蒙古农业大学,2009.
[7]张兵,孟德锋.农户参与灌溉管理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
[8]黄祖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2
[9]孙亚范.现阶段我国农民合作需求与意愿的实证研究[J].江苏社会科学,2003
[10]黄瑞芹,杨云彦.中国农村居民社会资本的经济回报[J].世界经济文汇,2008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