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探讨吉富罗非鱼对脂肪的适宜需求量,将630尾[(2.63±0.16)g]吉富罗非鱼随机分成6个脂肪组的饲料组(1.73%、3.71%、5.69%、7.67%、9.64%和16.55%),每组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35尾,第1组为对照组,投喂基础日粮(含脂肪1.73%),另外5组为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2%、4%、6%、8%、15%的鱼油,饲养90d后测定生长、饵料系数、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血液常规生化指标。结果显示,随着饲料脂肪水平提高,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呈现一个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P<0.05),蛋白质效率极显著地提高(P<0.01),饵料系数极显著地下降(P<0.01)。增重率与饲料脂肪水平的二次多项式回归分析显示,吉富罗非鱼获得最高增长所需饲料的最佳脂肪水平为9.34%。饲料脂肪水平对粗蛋白表观消化率和饲料干物质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饲料脂肪水平增加显著提高了粗脂肪和磷的表观消化率(P<0.05)。未添加鱼油的1.73%组血液中白蛋白和白球比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提高,胆固醇的浓度及碱性磷酸酶的活性极显著地上升(P<0.01)。饲料脂肪水平对血糖浓度有显著影响(P<0.05),对甘油三酯浓度、谷丙和谷草转氨酶的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结果表明,饲料中的脂肪水平可以促进吉富罗非鱼对脂肪和磷的表观消化率,但是脂肪水平过高会对鱼体增重及血液生化参数产生负作用,从生产上来说吉富罗非鱼鱼种对脂肪的适宜需求量为7.67%-9.34%。
关键词:吉富罗非鱼;脂肪水平;生产性能;表观消化率;血液生化指标
脂肪是供给鱼类的能源和储存能量重要的营养素之一,同时为鱼类提供必需脂肪酸。饲料中脂肪含量不足或缺乏,可导致鱼类代谢紊乱,饲料蛋白质利用率下降,同时还可并发脂溶性维生素和必需脂肪酸缺乏症;但饲料中脂肪含量过高,又会导致鱼体脂肪沉积过多,鱼类抗病能力下降,也不利于饲料的储藏和加工,因此饲料中脂肪水平需适宜。
饲料中的脂肪水平能够影响鱼类的生长、饲料的消化吸收以及鱼体血液的生化成分。已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脂肪水平对鱼类生长等方面,对水产动物血液学的研究则多侧重于血液常规及流变学指标等,而一些血液指标变化又能够反映鱼类的生长状况[8],研究饲料脂肪水平对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对探讨鱼类生理生化中的脂肪代谢调控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吉富品系罗非鱼是遗传性状改良后的尼罗罗非鱼,英文缩写为GIFT,中文称为吉富。吉富罗非鱼含肉率较高,肌肉的鲜味氨基酸含量较为丰富,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含量丰富,肌肉1期王爱民等:饲料脂肪水平对吉富罗非鱼生产性能、营养物质消化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脂肪中二十碳五烯酸含量为2%、二十二碳六烯酸为10%,必需微量元素均比较丰富,是一种具有较高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的鱼类。该品系生长速度快、鱼体高、背厚、出肉率高、遗传性状稳定,现成为中国一个新的重要养殖品种。吉富罗非鱼是近几年刚刚选育出来的一个品系,胡国成研究认为蛋白含量为37.6%的配合饲料更适合吉富罗非鱼苗种培育的生产需要,但关于吉富罗非鱼对脂肪的适宜需求的研究未见报道,有研究报道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niloticus)和奥尼罗非鱼的脂肪需求量分别为10%、12%。为此,本试验研究饲料脂肪水平对吉富罗非鱼生产性能、饲料表观消化率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旨在为吉富罗非鱼配合饲料中脂肪水平的设置及深入研究血液中脂肪代谢营养调控提供试验性参考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鱼
试验鱼来自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种苗基地同一批孵化鱼苗,经过5%食盐水消毒后,驯养备用。驯化结束后,选择健康无伤病的630尾的吉富罗非鱼幼鱼,均重为(2.63±0.16)g,平均体长为(4.36±0.11)cm,随机分配到18个水族箱每个水族箱35尾,然后将18个水族箱随机分组,每组设置3个重复,分别投喂不同脂肪水平的试验饲料,饲养90d。
1.2试验饲料
根据SC/T1025-2004罗非鱼配合饲料水产行业标准设计配方(表1),以优质进口鱼粉、豆粕为蛋白源,优质鱼油为脂肪源,饲料原料均过60目筛鱼油的添加水平分别为0%、2%、4%、6%、8%和15%,饲料脂肪水平分别为1.73%、3.71%、5.69%、7.67%、9.64%和16.55%。配制成6组试验饲料,经充分混合后加工成颗粒饲料,晾干并保存于冰箱中备用。
1.3试验设计与饲养管理
试验采用循环流水饲养系统养殖,其水族箱尺寸大小:100cm×80cm×60cm,每5天换水一次
玉米淀粉成分参照GB-T8885-2008一级品标准;**预混料为每kg饲料提供维生素和微量元素15000IU;VD33000IU;VB115mg;VB230mg;VB615mg;VB120.5mg;烟酸175mg;叶酸5mg;肌醇1000mg;生物素泛酸钙50mg;铁25mg;铜3mg;锰15mg;碘0.6mg;镁82mg
换水量为总水量的40%。饲养遵循“四定”(定质、定量、定时、定点)、“三看”(看水质、看天气、看鱼情)、“八成饱”的原则,每天投饲3次,时间分别为6:30、13:30、18:30,投饲率为10%-15%,投喂之前吸除粪便,饲料投下去20min后,计算残饵。试验用水为曝气后的自来水,水温21℃-27℃,pH6.8-8.0,溶解氧>5mg/L。
1.4试验指标检测及计算方法
吉富罗非鱼生产性能计算饲养试验结束停食48h,对各组的试验鱼进行称重,计算增重率(Weightgainrate,%)、特定生长率、饵料系数(Feedconversionratio)及蛋白质效率(Proteinefficiencyratio),Wf为试验末鱼体重量(g),Wi为试验初鱼体重量(g);d为饲养天数(d);F为摄入的饲料干重为蛋白质摄入量干重(g)。
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测定饲养30d后,投喂在试验组饲料基础上添加0.5%Cr2O3指示剂的饲料,正常投喂3d后收集粪便。以后每次投饵后吸净水中残饵,约2h后待鱼排粪时用虹吸法吸起水中形状完整的粪便,置于培养皿中60℃烘干,.20℃冷藏待测。
分别采用105℃常压干燥法、凯氏定氮法、索氏提取法及钼黄比色法测定饲料中的水分、粗蛋白、脂肪及磷的含量[13]。采用湿式化定量法测定饲料及粪便中Cr2O3含量,然后计算物质的表观消化率。
C1为饲料中Cr2O3的百分含量(%);C2为粪便中Cr2O3的百分含量(%);N1分别为饲料中粗蛋白、粗脂肪、磷百分含量(%);N2分别为鱼粪便中粗蛋白、粗脂肪、磷百分含量(%)。
血液生化指标的测定饲养试验结束停食48h,每个水族箱随机取3尾鱼,先用MS-222麻醉鱼体,然后尾静脉采血,抽取的血液注入预备好的含1%肝素钠的2mL离心管中,制备成抗凝血,样品送至盐城市疾病控制中心检测血液中的总蛋白(双缩脲法)、白蛋白(溴甲酚绿法)、血糖(葡萄糖氧化酶法)、甘油三酯(甘油磷酸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法)、胆固醇(胆固醇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法)的含量以及谷丙转氨酶(赖氏法)、谷草转氨酶(赖氏法)和碱性磷酸酶的活性(AMP法),以上指标测定均采用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分析。
1.5数据统计与分析
采用SAS6.12中的单因子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若达到显著差异则进行Fisher’sLSD多重比较。用二次多项式来拟合增重率与饲料脂肪水平之间的相关关系。数据用平均值±标准差(Mean±SD)形式表示,P<0.05认为差异显著,P<0.01认为差异极显著。
2结果
2.1饲料脂肪水平对吉富罗非鱼生产性能的影响由表2可知,饲料脂肪水平对鱼体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有显著影响(P<0.05),对饵料系数和蛋白质效率有极显著影响(P<0.01)。7.67%组中鱼体的表2饲料脂肪水平对吉富罗非鱼生产性能的影响组别
饲料脂肪水平对吉富罗非鱼生产性能、营养物质消化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最高,显著高于1.73%组、16.55%组(P<0.05),与3.71%、5.69%及9.64%差异不显著(P>0.05)。3.71%、5.69%、7.67%和9.64%四个组的均显著低于1.73%组(P<0.05),同时显著高于16.55%组(P<0.05),这四个组之间的饵料系数差异不显著(P>0.05)。16.55%组的蛋白质效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5.69%、7.67%和9.64%三组之间的蛋白质效率差异不显著(P>0.05),饲料中的脂肪水平越高其蛋白质效率越高。
用二次多项式的回归,分析吉富罗非鱼的增重率与饲料脂肪水平之间的关系,得到的回归方程为:Y=.8.7084X2+163.51X+1010.4(图1),当X=9.34%时,吉富罗非鱼的增重率最高,因此吉富罗非鱼饲料中最适宜的脂肪水平为9.34%。吉富罗非鱼增重率与饲料脂肪水平的关系
2.2饲料脂肪水平对吉富罗非鱼饲料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饲料脂肪水平对粗脂肪和磷的表观消化率产生极显著的影响(P<0.01),对粗蛋白和干物质的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组粗脂肪的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1.73%、3.71%、5.69%组(P<0.05),3.71%、5.69%、7.67%和9.64%四个组显著高于1.73%组(P<0.05),这四个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5.69%、7.67%和9.64%三个组磷的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1.73%组(P<0.05),且显著低于16.55%组(P<0.05),这三个组之间差异不显著
2.3饲料脂肪水平对吉富罗非鱼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饲料脂肪水平对血液的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白球比、胆固醇的浓度及碱性磷酸酶的活性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对血糖浓度有显著影响(P<0.05),对甘油三酯浓度、谷丙和谷草转氨酶的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未添加鱼油的1.73%组白蛋白和白球比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除去1.73%组,随着脂肪水平的提高,各组吉富罗非鱼血液中的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的含量都呈上升的趋势,这五组之间总蛋白和球蛋白有显著差异(P<0.05),白蛋白和白球比无显著差异(P>0.05);3.71%组血糖浓度最高,与7.67%和组相比均差异显著(P<0.05),3.71%组之外的其他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16.55%组甘油三酯浓度显著高于5.69%组(P<0.05),但与其他组差异不显著(P>0.05);16.55%组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表3饲料脂肪水平对吉富罗非鱼饲料表观消化率的影响组别
饲料脂肪水平对吉富罗非鱼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组别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白球比,血糖,甘油三酯,胆固醇,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64%组之外的其他各组(P<0.05),16.55%组与9.64%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
3讨论
3.1饲料脂肪水平对吉富罗非鱼生产性能的影响本试验所用饲料最高添加量为16.55%,水平很高,旨在探讨高脂肪水平的饲料对鱼生长代谢的影响。大多数鱼类对脂肪具有较高的吸收利用能力但是过低或过高脂肪水平的饲料均能够降低鱼体的生长,适当地提高饲料水平可以提高蛋白质效率同时降低饵料系数,本次试验获得相同结果。另外,高脂肪水平饲料(16.55%组)的蛋白质效率比其他脂肪水平组都高,这与段彪等、Lus,etal.研究表明过高的脂肪添加会降低蛋白质效率的结果不一致,可能是由于鱼的种类不同而异。
建议运用多项式回归方程来分析增重与重要营养物质摄入的关系,二次多项式回归分析计算得出的最大值所对应饲料中某营养物质的含量,能够很清晰地反映出鱼体获得最佳生长所需的该营养物质的最高添加水平。本试验将吉富罗非鱼的增重率与脂肪水平做回归方程分析,得出其获得最大增重时饲料的脂肪水平为9.34%,这一结果与庞思成、Chou,etal.研究结果基本一致,但从生产实践及本试验中7.67%组罗非鱼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最高来看,建议罗非鱼吉富鱼种配合饲料中的脂肪适宜需要量为7.67%-9.34%。
3.2饲料脂肪水平对吉富罗非鱼饲料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试验发现,饲料脂肪水平过高或过低均影响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这可能跟饲料中脂肪的不同添加水平对动物体内脂肪沉积、转化及矿物元素的利用率等有关。吉富罗非鱼与其他鱼类一样对脂肪有较高的消化率[21]。从结果分析来看,吉富罗非鱼对粗脂肪消化率与饲料中脂肪水平呈正相关关系说明鱼类对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与营养物质在食物中的含量有关[22]。饲料中脂肪水平越高,粗脂肪的表观消化率就越高,与此同时,磷表观消化率也与饲料中脂肪水平呈正相关关系,其原因尚不清楚。吉富罗非鱼对16.55%组饲料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高于其他组,分析其原因认为有以下两方面:一方面,脂肪消化率随饲料脂肪水平增加而提高,从而使饲料干物质表观消化率提高;另一方面,脂类物质可以作为溶剂促进了鱼体对其他脂溶性营养物质的吸收,提高干物质的表观消化率,有待进一步的研究证明。
3.3饲料脂肪水平对吉富罗非鱼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血液生化指标能反映鱼类的生理代谢状态,与饲料脂肪水平对吉富罗非鱼生产性能、营养物质消化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营养状况密切相关,生化指标的变化可以阐明营养素在机体代谢变化的作用机制。试验发现,1.73%组饲料对吉富罗非鱼血液中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的影响较大,白蛋白浓度和白球比显著高。血液中的白蛋白的主要功能是维持血液中胶体的渗透压,而球蛋白主要参与脂类或脂溶性物质的运输以及机体免疫反应,其机制可能是鱼油营养消化吸收进入血液后,参与血液物质代谢或产生反馈机制,从而改变血液渗透压,鱼体通过合成白蛋白来调节。当饲料水平在3.71%-16.55%之间时,白蛋白和球蛋白都随脂肪水平提高而呈现上升趋势说明脂肪营养摄入量,能够影响白蛋白的调节功能及球蛋白的运输功能,改变鱼体免疫能力。在人类血液中,甘油三酯的升降往往伴随着胆固醇的升降本试验发现吉富罗非鱼血液中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浓度都随着饲料脂肪水平增加而提高,其中胆固醇浓度比甘油三酯更容易受饲料脂肪水平影响。碱性磷酸酶和营养免疫相关,在正常情况下,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是很低的,当有肝脏病或骨病时,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会显著升高。本试验的结果显示16.55%组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可能由于高脂肪水平的饲料能够导致鱼类肝脏病变从而引起碱性磷酸酶活性升高。另外,饲料脂肪水平对血液中血糖有显著影响,其中的调节机理涉及到糖代谢与脂肪代谢的关系,尚需进一步研究。本次试验吉富罗非鱼血液在检测中发现谷草和谷丙转氨酶活性的数值的离散度较大,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探讨。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