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进步,在现代工业规划中,总图规划在 注重功能分析、交通组织之外,更加入"网络化"、"集 成化"的先进设计理念。譬如在现代物流工业园中 包含物流中心、仓储区、集装箱区、配送区、流通加工 区、保税区、生产辅助服务区、综合办公服务区、绿化 区及预留发展区等多个功能区域,庞大的人流、车 流、物流、信息流量的高度交叉集成使园区总图规划 设计充满了巨大的挑战。而采用集成化的设计理 念,从整体上研究发展规模、用地布局、道路交通网 络及公共设施配套、环境整治等问题,尽可能使几方 面有机结合,达到整体最优。考虑不同要素和布置 原则构成的诸多组合方案,并运用定性分析和定量 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比较优化,综合权衡最终确 定最优的园区功能分区平面布置。同时注重节约土 地资源,提高土地使用效益,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 妥善处理物流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保护良 好的生态环境。 在总图规划阶段时不仅考虑合理设计布局,避 免人物流交叉;也应考虑如何结合环境以最大限度 利用太阳能、风能等自然资源;将动力车间及公辅 设施的布置靠近负荷中心,使得管线短捷,减少线 路、管道的损耗以降低能耗;同时努力创造园林式 工业建筑,将绿化引入工业建筑,一方面是出于节能 的考虑,另一方面也是追求一种努力与自然接近的 生活,为生产者创造一个亲切、舒适的劳动生产环境。 2.1.3建筑设计与生产工艺有机协调,节约用地 工业建筑的本质仍然是建筑空间,工业建筑提 供生产活动的空间,公共建筑提供生活活动的空间, 同样遵循一般的建筑创作原则。工业建筑最大的特 征就是内部的生产工艺自身有一定的流程,并对所 在的空间和环境有相应的要求和影响,高科技的生 产空间和建筑设备化的发展趋势使生产设备和建筑 空间互动结合。工业建筑建筑设计结合生产特点及 生产流程有机协调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也可以 最大限度的利用节约土地,节约资源。 2.2绿色工业建筑的节能与能源高效利用 2.2.1工业建筑形体设计中贯彻节能理念 建筑师在进行建筑平面、立面设计时,需将节能 的理念贯穿其中,使门窗数量、位置、大小、外墙厚 度与立面造型有机地结合,在满足生产工艺的外部 环境需求时,又减少能耗。建筑的体型系数与建筑? 物的体型是否规整及建筑的体量大小有关,建筑的 规模越大体量越大,其体型系数越小。工业建筑在 满足工艺条件的前提下还应采用下面几种方式控制 建筑物的体型系数:1)加大建筑体量,增加长度与进 深。2)体型尽量避免凹凸,尽量减少外围护结构面 积。3)设置合理的层数和层高。我国建筑规范规定 严寒和寒冷地区公共建筑的体型系数小于或等于 0 4夏热冬冷地区条式建筑的体型系数应小于或等 于0 35,塔式建筑的体型系数应小于或等于0 40, 若体型系数大于所规定的限制时,须用参照建筑能 耗对比法进行节能设计。 在一些大型工业厂房的车间里,往往跨度都比 较大,因而其进深亦较大,带来采光和通风问题。解 决的办法是:首先,对于天然采光而言,可采取侧窗 采光加屋面平天窗采光或单独采用屋面平天窗采 光。其次,高侧窗和屋顶通风器配合侧墙上的百叶 窗,可以解决自然通风问题,这种自然通风方法尤其 对于热处理车间和铸锻车间的通风,其效果是非常好的。 进行围护结构设计时采用高效保温隔热外墙及 屋面体系降低其耗热量,现代技术的进步已经为轻质、高强、高效的复合保温围护体系提供了多种解决 方案;其次是门窗洞口等围护结构的薄弱部位,选 用高效门窗、幕墙系统及高性能的玻璃,通过设置 门斗、热风幕等技术手段可以有效的改善建筑门窗 的保温性能。设计时努力提高室内环境的热稳定 性,综合使用各种技术手段有效地解决建筑被动散 热和吸热的问题,减少对设备的依赖,减少建筑能耗。 2.2.2采用绿色建材、选择合理供热通风方式,降低建筑耗能 建筑物的外围护结构直接和外界接触,是室内 热量向外散失的主要途径。在建筑围护结构传热、 耗热量所占份额中,屋顶约占7% ~ 8%,外墙约 占23% ~ 34%门窗约占23% ~ 25%。工业建 筑往往体量巨大,现在的工业建筑外围护结构体系 主要采用压型彩钢板材料。虽然压型彩钢屋墙板造 价较低,但其热工性能差且使用年限短。实际上,这 种材料使厂房在日后的运行使用中,消耗了更多的 不可再生的资源,加大了建筑运营费用,综合比较起 来是不经济的。因此,在工业建筑围护结构推广采 用绿色节能的围护材料势在必行。结合工业建筑体 量大、施工工期短的特点,可按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 采用预制发泡混凝土复合墙板、蒸压加气混凝土板、 钢丝网架聚苯乙烯夹芯板、石膏空心条板、聚氨酯硬泡复合板等等轻质节能板材。 由于采暖和空调耗能在建筑消耗能源中所占比 例相当大,降低这一部分能源消耗尤为重要。对于 高大厂房建筑在适合厂房构造和工艺要求情况下, 选择适用、节能的散热设备,会大大减少冬季厂房 内热量的损失。传统的蒸汽采暖、热水采暖需对整 个厂房进行整体采暖,不适合厂房内现场生产人员 流动性强的特点,不仅采暖效果差,而且能源浪费 严重。因此,厂房的采暖形式和散热设备可根据具 体情况予以区别对待。如采取辐射采暖直接照射采 暖对象,使热波直接作用到墙面、地面、人体和物 体、室内家具,温度均匀。对于厂房内不要求全面 采暖的地方,只需要对局部工作人员经常停留位置 进行局部采暖,可局部设置暖风机或空气调节等方式。 2.2.3积极使用可再生能源 建筑因地制宜利用可再生能源,实现一定程度 上的能源自给自足,最大限度地减少从外部获取能 源。建筑领域应用较为广泛的主要有太阳能、风能 和地热能。太阳能作为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清洁能源,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太阳能利用技术日 辕完善。目前,我国太阳能在建筑中的应用技术大 概可分为太阳能热水系统与建筑相结合技术、集群 式太阳能供热制冷装置、太阳能光伏发电板与建筑 的集成三个方面。地源热泵技术则是利用大地浅层 地能为冷热源,通过换热设备供建筑采暖和制备热 水,夏季反过来建筑向土地(或水)排放热量,从而 大幅度节约能源,并减少C〇2和有毒气体的排放, 无噪音、不污染地下水,运行费用低。风能的利用 除了加强建筑的自然通风,还可以考虑风力发电。 工业建筑相比于民用建筑有建筑体量大、占地 面积大的特点。占地面积大可以充分满足地源热泵 需要大量空间埋设地源导管的要求。而大体量的屋 面及墙面则可以大面积的布置太阳能集能板。对于 风力资源丰富的地区在高大厂房也可以利用风能发 电。因此,对于工业建筑利用可再生能源有着天然 的优势,应加以大力推广。 2.2.4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在工业生产中,产生了大量各种型式的余热。 余热是指受历史、技术、理念等因素的局限性,在已 投运的工业企业耗能装置中,原始设计未被合理利 用的显热和潜热。它包括高温废气余热、冷却介质 余热、废汽废水余热、高温产品和炉渣余热、化学反 应余热、可燃废气废液和废料余热等。根据调查,各 行业的余热总资源约占其燃消耗总量的17%~ 67%,可回收利用的余热资源约为余热总资源的60%工业炉窑等产生大量的热烟气,对烟气余热回 收通常采用二种方法:一种是预热工件;二种是预热 空气进行助燃。烟气预热工件需占用较大的体积进 行热交换,往往受到作业场地的限制(间歇使用的炉 窑还无法采用此种方法)预热空气助燃是一种较 好的方法,一般配置在加热炉上,也可强化燃烧,加 快炉子的升温速度,提高炉子热工性能。这样既满 足工艺的要求,最后也可获得显著的综合节能效果。 生产工艺中产生的蒸汽,在利用所产生的凝结 水的同时,可增设热交换装置以交换出采暖的热水 温度。也可以回收利用二次蒸汽,直接接入汽水热 交换器或散热器,供水加热或采暖用。 2.3绿色工业建筑的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2.3.1采用节水措施,降低工业建筑耗水量 我国水资源并不丰富,人均占有量很低。我国 的工业用水量每年约为500多亿m3,但利用率却较 低,平均单位工业产值的耗水量高于发达国家3 ~4 倍。 工业建筑生产过程所需的用水量是由生产工艺 来决定的,因而通过生产工艺的改革来节约用水,减 少排放或污染才是根本措施。如在工业生产中,为 了保证产品的质量,往往需要对成品或半成品进行 洗涤以去除杂质。采用何种形式洗涤常常对需要的 水量有较大的影响。首先是加强操作管理,减少洗 涤次数,或通过工艺改革,使产品或半成品不经洗涤 即能达到质量指标,从而节约用水。在不少的工业 中,由于工艺上的要求,需以水作为冷却剂进行降 温。这种冷却水的用量是比较大的,并且在一般情 况下,它除了受热污染以外,水质还是比较好的,因 此,应通过各种手段予以回用。节约冷却用水往往 是工业节水的主要部分。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措施:1)采用非水冷却,免用了冷却水,2)改直接冷却为间 接冷却,3)利用人工冷源或海水作冷却水,减少地下 水或淡水用量。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