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一部优秀的3D电影是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3D电影在给观众带来视觉震撼的同时也对传统的电影美学带来了冲击。3D技术华丽的包装是否能掩盖电影原本老套的叙事结构和单一的故事情节?纵观电影史,技术上的重大突破都对作为艺术的电影产生巨大的影响;但却不应忘记一部好的电影终究离不开好的叙事,3D电影也不例外。另外,由于受市场需求影响,目前3D电影的叙事模式多为好莱坞商业片惯用的叙事模式,电影叙事的作用有被弱化或被缩小的倾向,因此,需要对3D电影的叙事问题进行思考。
【论文关键词】3D电影;叙事;艺术;技术
电影《阿凡达》的卖座,在全球影视界掀起一股3D旋风。与此同时,随着观众观影经验的日渐成熟,观众已不再对3D电影的技术叹为观止。一部成功的3D影片不仅是视听效果的完美呈现,好的叙事内容和叙事结构才是电影本身应该追求的精神实质。说到底叙事才是电影的灵魂之所在。
3D技术给观众带来了真实的视觉体验,但这种体验依然要建立在故事性的基础上。目前市场上的3D电影其视觉特效非常逼真,奇幻的画面更是引人入胜,但在叙事结构上却显得过于老套。面对市场上的3D热潮,在其强大的视觉震撼力背后,我们是否应该回到电影的原点,再次对电影的本质精神内涵进行一番冷思考。在这种情况下,对3D电影的叙事研究则显得尤为必要。
一、电影逼真性内涵之变化
3D电影与传统的2D电影相比,为观众带来了截然不同的视觉感受。运用3D技术手段营造出的虚拟视觉效果,使观众有身临其境之感。这使得3D电影以其突出的立体视觉效果比传统的2D电影更加逼真。3D电影中的某些镜头,虽不是利用摄影机实拍得到的,但通过数字技术得到的影像有时甚至比拍摄到的影像更加真实,这是另一种披上了“艺术化”外衣的真实。
正如许多学者指出的:“数字化电影使我们的观影从物理真实的层面已转向视觉真实和心理真实了。”〔1〕在李安导演的3D影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3D效果的立体感带领观众跟随主角一起在汪洋中漂流,领略月色映衬下的大海以及海面上倒映出的浩瀚星空,美妙精致的场景带给观众无限的视觉美感。跟随主角在船上的老虎仿佛活动在观众身边,甚至就连它胡须的细微抖动都能被观众感受到。
3D技术所构建出的“惊艳镜头”拉近了镜头中景物与观影者之间的距离,仿佛一切触手可及。而所谓“惊艳镜头”是学院派电影理论中的一种说法,指出屏幅度较大的镜头。如影片《阿凡达》中闪闪发光的“圣母种子”缓缓飘出荧幕,让观众有种身临其境的奇妙体验。
3D电影与传统2D电影在技术上的巨大差别,将电影的逼真性发挥到了极致。传统2D电影中的逼真源于影像复制现实世界的物质与蒙太奇,这种逼真性是观众与电影之间一种约定俗成的契约。〔2〕电影本身就是个科技发明,但后来有人运用这个技术来讲故事,这就有趣了。电影本身就是科技产品,如果更加突出技术,那么就和人一样,更加独立。〔3〕3D技术的运用,使电影不仅是对物质现实的复制,而且还创造了一个虚拟的世界。纵然技术对于电影非常重要,但这就好比一杯水,不仅要看起来是真实的,同时也要能够喝下去,这对于口渴的人来讲,仅能做到“望梅止渴”是不够的。
二、电影叙事
1.电影叙事问题
电影叙事问题是指电影怎样讲故事,这其中还包含了叙述问题、词语和画面之间的关系问题,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视听关系问题以及讲述事件的视点问题,这些问题共同构成了电影的叙事。克里斯蒂安·麦茨曾提出叙事的五条标准:第一,一个叙事有一个开头和一个结尾。第二,叙事是一个双重的时间段落。第三,任何叙述都是一种话语。第四,叙事的感知使被讲述的事件“非现实化”。第五,一个叙事是一系列事件的整体。麦茨的这五条标准对“叙事”进行了界定,电影叙事也随着叙事的界定而诞生。用影片来讲述故事的想法是电影叙事最原始的雏形,电影发明家W·保罗和G·韦尔斯在他们的专利证书中提到:“用放映的活动画面讲述故事。”〔4〕
电影本身就具有内在的叙事性,任何电影叙事都具有一个逻辑情节,众多的逻辑情节组成了电影叙事。电影用镜头讲故事,电影的视听材料始终要与叙事问题紧密相连。如果说小说是用文字讲故事,那么电影则是将文字按照一定逻辑顺序排列转化为声音和画面,用视听语言来讲故事。有声电影的出现弥补了早期无声电影仅靠视觉叙事的模糊性,使电影的叙事内容更为清晰,现代电影则利用声音和画面这两种材料进行叙事。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