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联系电话
论文范文 当前位置: > 写作指南 > 论文范文 >

儿童与成人特应性疾病影响因素分析"(2)

时间:2015-10-27 11:27来源:核心期刊网 作者:董晓慧1,安立新2,关 点击:
2.2儿童及成人特应性疾病患者过敏原分布情况儿童患者中对过敏原牛奶的阳性率为5.00%(3/60),鱼为3.33%(2/60),蟹为0%(0/60);成人患者中对过敏原牛奶的阳性率为0.46%(1/219),鱼为0%(0/219),蟹为8.22%(18/219)。Fis

  2.2儿童及成人特应性疾病患者过敏原分布情况儿童患者中对过敏原牛奶的阳性率为5.00%(3/60),鱼为3.33%(2/60),蟹为0%(0/60);成人患者中对过敏原牛奶的阳性率为0.46%(1/219),鱼为0%(0/219),蟹为8.22%(18/219)。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结果表明,过敏原牛奶、鱼和蟹在2组人群中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2.3儿童及成人特应性疾病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以是否患有特应性疾病为因变量,将人口学特征、家族史和生活饮食习惯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logsic回归分析,剔除标准P<0.10。结果表明,儿童特应性疾病影响因素为生活地区、母亲过敏史和生冷食物食用频率,成人的影响因素为生活地区和油炸食物食用频率。
  2.4儿童及成人特应性疾病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2.41儿童特应性疾病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表2)基于单因素分析结果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逐步回归法进行变量筛选(入=0_05,(2出=0.10)。结果表明,生活在农村地区是儿童特应性疾病的保护因素(QK=0.398),每周食用生冷食物>4次是儿童特应性疾病的危险因素(Oi?=2.755)。

表2儿童特应性疾病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OR值    95务C了
0.    398    0.    163?0.    974
1.    277    0.    486?3.    354
2.    755    1.    184?6.    410
  2.42成人特应性疾病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表3)为成年女性特应性疾病的危险因素(OR分别为生活在农村地区是成年女性特应性疾病的保护因素2.172、.217)。生活地区和油炸食物食用频率对成(OR二0.393),每周食用油炸食物2?3次和>4次年男性特应性疾病无影响。

表3成年女性特应性疾病多因素logSic回归分析
影响因素    参照组    卢    S珔    P值    OR值    95务CJ
生活地区    农村 城市    一0. 934    0. 296    9. 931    0. 002    0. 393    0. 220?0. 702
油炸食物食用频率(次/周)    2?3    <1    0.776    0.275    7.941    0.005    2.172    1.    266 ?3. 726
>4    0. 796    0. 387    4 224    0. 040    2. 217    1.    038?4 735
 
  3讨论
  据文献报道,年龄别发病率差异是食物过敏的人群分布特征中最主要的特点,其中诱发儿童过敏的食物主要为牛奶、鸡蛋,成人对鱼虾等海鲜类过敏较多5;赵京等[6]学者认为在常吃鱼类的地区,鱼类也是引起儿童食物过敏的常见过敏原。本研究结果显示,儿童特应性疾病患者过敏原为牛奶和鱼的阳性率高于成人,过敏原为蟹的阳性率低于成人,可能与消化道黏膜屏障及食物接触频率有关。消化道黏膜屏障在呈递外源性抗原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与食物过敏的发生密切相关m。由于儿童消化道黏膜屏障发育不成熟,消化酶对食物的降解能力较弱,肠道对大分子物质的通透性增加,导致未经充分消化的食物蛋白通过黏膜屏障进入血液,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引起食物过敏。牛奶、鱼和蟹为高蛋白食物,有多种成分可导致过敏。本次研究对象来自黑龙江省,日常饮食中儿童摄入牛奶和鱼的频率较高,摄入蟹的频率较低,因此对过敏原牛奶和鱼的阳性率较高,蟹的阳性率较低。与城市相比,生活在农村地区的儿童和成年女性不易患特应性疾病,与其他学者研究结论一致[8]。_方面城市比农村的工业及交通污染严重,空气中带有过敏原的细颗粒物、S02和CO等有害物质浓度较高。Slavca等[9]调查显示空气污染是变应性鼻炎和哮喘发病的危险因素。另一方面,免疫系统中的T细胞可分化为Th1和Th2两型,Th1通过合成干扰素-Y(interferony,IFN^y)阻断B细胞合成IgE,Th2通过合成白介素-4(interleukin^,IL-4)可促进B细胞合成和分泌IgE。Th1和Th2存在动态平衡,Th1介导的免疫反应占优势时会抑制Th2的活性[1°]。细菌中的内毒素等成分可刺激T细胞分化为Th1型,生活在农村地区的儿童接触细菌的机会较多,长期相对低水平的感染刺激T细胞向Th1分化,从而使Th1/Th2趋向平衡,减少IgE介导的特应性疾病的发生。卫生学假说认为居住环境及个人卫生条件的改善使Th1型细胞不能被充分刺激,Th1/Th2失衡,从而可能导致特应性疾病的患病率增加[11]。Braun-Fahrlander等?通过调查来自德国、奥地利和瑞士的学龄儿童发现,生活在农场区的儿童与非农场区的儿童相比不易发生变应性鼻炎和哮喘,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冷饮作为刺激性食物,大量进食后可引起血管和肌肉收缩,气道反应性增高,可能会引发或加重哮喘等特应性疾病[13]。本研究结果显示,生冷食物食用频率>4次/周是儿童特应性疾病的危险因素。为了减少特应性疾病的发生,儿童应适量控制生冷食物的摄入。植物油如大豆油和花生油中n-6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其中亚油酸和花生四烯酸在体内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E2,PGE2)和白三烯(leukotriene4,LT4)可促进B细胞合成IgE。经常食用油炸食物可能会使体内PGE2和LT4水平明显增力卩,并引发特应性疾病[14]。本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成年女性食用油炸物的频率为2?3次/周及>4次/周是发生特应性疾病的危险因素,但在成年男性中,生活地区与油炸食物食用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其生活工作环境较为复杂多样,生理代谢水平与女性差异较大有关,尚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唐先发.特应性疾病共同易感位点及其交互作用研究[D].合月E:安徽医科大学博士论文,2012:1-145.
  [2]吴静,臧艳,刘业海.儿童睡眼呼吸障碍和特应性疾病问卷调查[].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1,18(5):267-271.
  [3]VisnessCM"LondonSJ"DanielsJL"etalAssociationofobesitywithIgElevelsandallergysymptomsinchildrenandadolescents:resultsfromtheNationalHealthandNutritionEx-aminationSurvey2005-2006[J].JournalofAllergyandClinicalImmunology,2009,123(5):1163-1169.e4.
  [4]赵晶,张莉华,关媛媛,等.速发型超敏反应疾病影响因素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2013,29(5):654-656.
  [5]黄琼.食物过敏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2009,36(6):374-377.
  [6]赵京,陈育智,文昭明.婴幼儿和儿童食物过敏的发病机理及临床表现[J].中华儿科杂志,2002,40(3):179-181
  [7]蓝程,唐承薇.食物过敏疾病的免疫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2001,28(10):33-435.
  [8]顾恒,颜艳.我国特应性皮炎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0,33(6):379-382.
  [9]SlavicaS,DraganaN.Exposuretoairpollutionanddevelop-mentofallergicrhinitisandasthma[J].MedicineandBiol〇-gy,2006,13(2):114-118
  [10]张海邻,陈志敏.卫生学假说和特应性疾病[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06,11(4):292-298.
  [11]骆文玲,李海潮.卫生假说的免疫学机制在哮喘防治中的研究进展[J].国际呼吸杂志,2007,27(7):510-513.
  [12]Braun-FahrlanderC,RiedlerJ,IlerzU,etalEnvironmentalexposuretoendotoxinanditsrelationtoasthmainschool-agechildren[J].TheNewEnglandJournalofMedicine,2002,347(12):869-877
  [13]ChengJ"ChenJ"GuiXZ"etalDietarynonallergicfactorsandatopy[J].JournalofUS-ChinaMedicalScience,2011,8(76):
  [14]Sala-VilaA,MilesEA"CalderPC.Fattyacidcompositionabnor-malitiesinatopicdisease:evidenceexploredandroleinthediseaseprocessexamined[J].ClinicalandExperimentalAllergy,2008"38(9)1432-1450.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论文投稿1002080872 论文投稿1003158336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论文  
热点论文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1503-3935
微信号咨询:
18915033935
网站简介 核刊总览 普刊专栏 期刊验证 学术答疑 服务流程 写作指南 支付方式 信用说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提供投稿辅导 论文投稿 投稿辅导 核心期刊检索 核心投稿辅导等服务,本站刊载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10031583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