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回归结果中可以看出,铁路提速对三大区域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差异性。东部地区的回归结果与全样本回归的结果没有明显差异,铁路提速对沿途站点城市人口规模的增加有显著性的促进作用,铁路提速促使沿途站点城市人口增加了46.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对中西部地区沿途站点城市人口变化的影响显著为负,与预期相反。这可能是由于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完善,对劳动力的需求更大,城市吸引力也更强,因此铁路提速后,城市间的空间距离缩短,使得更多的劳动力迁入东部地区,从而中西部地区城市人口规模减少。另一方面,铁路提速使得沿途站点城市与省会城市之间空间距离缩短,城市居民可能会选择迁移到省会城市,这也会导致提速城市人口规模下降。三大中心城市对于中东部地区的影响显著为负,并且在显著程度和作用强度方面,东部地区都更大于中部地区,这可能是由于东部地区与三大中心城市的铁路距离所造成的(东部地区城市与三大城市最短铁路距离平均为416公里,而中部地区的平均距离为816公里)。 与中东部地区比西部地区却表现出截然相反的结果。这可能是由于下述原因所造成的:三大中心城市均位于我国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城市与它们的最短铁路距离的平均值为1641公里,距离成为人口流动的一个较大障碍,此外,风俗习惯、语言等也会成为西部地区人口迁移的一大障碍,而其所在省份(自治区)或邻近省份(自治区)的省会城市,由于距离较近,地域差异较小,可能具有更大的吸引力。考虑到围绕省会城市可能产生的空间集聚现象,因此在西部地区的回归中,加入了与本省(自治区)省会城市或邻近省份(自治区)省会城市的最短铁路距离变量(lndiscap)。回归结果显示,lndiscap的系数显著为负,说明在西部地区,距离省会城市越近,该城市的人口越多。通过对西部地区省会城市人口增长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2000年铁路提速之后省会城市,尤其是成都、西安、银川等城市平均人口增长速度明显大于铁路提速之前,这也可以成为上述推测的一个佐证。 此外,其他几个解释变量对城市人口规模的影响在三大区域中也存在明显差异,这说明不同区域中各影响因素发挥作用的机制是不相同的。 五、结论 本文以铁路提速作为交通基础设施质量提升的一个自然实验,研究了铁路提速对提速沿途站点城市人口规模的影响。通过本文的实证结果可以看出,首先,铁路提速对沿途站点城市的人口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铁路提速使得沿途站点城市比未提速城市人口规模增加了35.2%。这说明铁路提速通过缩短城市之间以及城市与乡镇之间的空间距离,提高城市的吸引力,加快了人口的流动。其次,铁路提速后,与北京、上海、广州三大中心城市的空间距离缩短,通勤成本下降,迁移净收益上升,中心城市的吸引力增加,与三大中心城市的铁路距离越近的城市,其人口规模的增加越大,中心城市的吸引力表现出递减的效果。此外,本文的研究还发现,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城市的产业结构、城市公共服务和地理特征等,均对城市人口规模有_定的影响。 铁路提速在提速后的不同时间段对城市人口规模具有不同的影响。短期内由于迁移者无法判断迁移净收益的大小,可能会表现出观望的态度,铁路提速对沿途站点城市人口的增加没有显著影响,而从长期来看,由于示范效应,会有更多的人口迁移到城市,因此铁路提速能够显著促进提速城市人口规模的增加。 铁路提速对沿途站点城市人口规模的影响表现出地域差异。在东部地区,铁路提速能够显著促进沿途站点城市人口的增加,并且沿途站点城市与三大中心城市的铁路距离越短,城市集聚的人口越多。但是,在中部和西部地区,铁路提速却使得沿途站点城市人口显著减少,并且西部地区提速城市人口与三大中心城市的铁路距离显著正相关,这可能是由于西部地区距离三大中心城市太远,难以形成辐射,而省会城市表现出类似于中心城市的作用,形成空间集聚的中心。 因此,提高我国交通基础设施的质量,缩短城乡之间的空间距离,有助于促进人口流动,加快我国的城镇化步伐,同时还可以缓解三大中心城市的人口压力。此外,随着我国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网络的建设,人口在城市之间的流动可能会表现出新的特点,需要对此加以研究,合理利用。 参考文献: [1]蔡昉,王德文.作为市场化的人口流动--第五次全国 人口普查数据分析J.中国人口科学,2003(5):11-18. [2]NurkseR.ProblemsofcapitalformationinunderdevelopedCountriesM].OxfordUniversityPress,1953. [3]AschauerDA.Ispublicexpenditureproductive?J]. JournalofMonetaryEconomics,1989,23(3)I177-200. [4]BoarnetMG.SpilloversandthelocationaleffectsofpublicinfrastructureJ].JournalofRegionalScience,1998,38(8):381-400. [5]CantosP,Gumbau-AlbertM,MaudosJ.Transportinfrastructures,spillovereffectsandregionalgrowthIEvidenceoftheSpaincaseJ].TransportReviews:ATransnationalTransdisciplinaryJournal,2005,25(1):25 [6]AsturiasJ,Garcia-SantanaM,RamosR.CompetitionandthewelfaregainsfromtransportationInfrastructure:EvidencefromthegoldenQuadrilateralofIndia[R].workingpaper,2014. [7]周浩,郑筱婷.交通基础设施质量与经济增长:来自中国铁路提速的证据J].世界经济,2012(1):78-97. [8]张学良.中国交通基础设施促进了区域经济增长吗--兼论交通基础设施的空间溢出效应J].中国社会科学,2012(3):60-77. [9]刘生龙,胡鞍钢.交通基础设施与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J].经济研究,2011(3):72-82. [10]BanerjeeA,DufloE,QianQ.Ontheroad:AccesstotransportationinfrastructureandeconomicgrowthinChinaR].NBERworkingpaper,2012. [11]HainesMR,MargoRA.Railroadandlocaleconomic development:TheUnitedStatesinthe1850sR]. NBERworkingpaper,2006. [12]AtackJ,BatemanF,HainesM,MargoRA.Didrailroadsinduceorfolloweconomicgrowth?-UrbanizationandpopulationgrowthintheAmericanMidwest,1850-1860J].SocialScienceHistory,2010,34(2):171-197. [13]VaturiA,PortnovBA,GradusY.Trainaccessandfinancialperformanceoflocalauthorities:GreaterTelAvivasacasestudyJ].JournalofTransportGeogra- [14]李楠.铁路发展与移民研究一一来自1891-1935年 中国东北的自然实验证据J].中国人口科学,2010(4):54-66. [15]ChiG.Theimpactsofhighwayexpansiononpopulationchange:AnintegratedspatialapproachJ].RuralSociology,2010,75(1):58-89. [16]KotavaaraO,AntikainenH,RusanenJ.Populationchangeandaccessibilitybyroadandrailnetworks:GISandstatisticalapproachtoFinland1970-2007J].JournalofTransportGeography,2011,19(4):926-935. [17]李涛,曹小曙,黄小燕.珠江三角洲交通通达性空间格局与人口变化关系J].地理研究,2012,9(31):1661-1672. [18]马伟,王亚华,刘生龙.交通基础设施与中国人口迁移:基于引力模型分析J].中国软科学,2012(3):69-77. [19]覃成林,朱永磊.区域性交通条件改善与沿线城市人口增长J].经济问题探索,2013(9):92-98. [20]WilliamsonJG.RegionalinequalityandtheprocessofnationaldevelopmentJ].EconomicDevelopmentandCultureChange.1965,13(4):1-84. [21]AuC,HendersonJV.AreChinesecitiestoosmall? J.ReviewofEconomicStudies,2006,73(3):549-576. [22]DavisJC,HendersonJV.EvidenceonthepoliticaleconomyoftheurbanizationprocessJ].JournalofUrbanEconomics,2003,53(1)I98-215. [23]AdesAF,GlaeserEL.Tradeandcircuses:ExplainingurbangiantsJ].TheQuarterlyJournalofEconomics,1995,110(1):195-227. [24]KrugmanP.Increasingreturnsandeconomicgeography J.JournalofPoliticalEconomy,1991,99(3):483-499. [25]GravesPE,SextonRL.OverurbanizationanditsrelationtoeconomicgrowthforlessdevelopedcountriesJ].EconomyForum,1979,7:95-100. [26]冯俊新.经济发展与空间布局:城市化、经济集聚和地区差异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43-96. [27]赵敏.国际人口迁移理论评述J].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7(4):127-135.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